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曾計畫進攻菲律賓,為什麼後來停止了?

明朝時期菲律賓差點成為中國海外領土的一部分, 我們不禁暢想, 如果當年鄭成功拿下臺灣之後對菲律賓遠征成功, 結果會怎麼樣?但歷史沒有如果, 從厚重的故紙堆裡, 或許我們能夠重啟這段塵封的記憶。

其實遠在滿清入關之前, 乘著地理大發現的東風, 西方殖民者就已經陸陸續續來到東方, 而在這個時候, 菲律賓也逐漸落入了西班牙的掌控當中。 菲律賓與中國大陸隔海相望, 明末時已是中國海外移民的主要方向, 此時西班牙人初來乍到, 而菲律賓又尚未開發, 因此剛開始的時候西班牙人急切地得到華人華僑的幫助和合作。 隨著西班牙人逐漸站穩腳跟, 統治者與華人的矛盾開始慢慢凸顯。 因忍受不了殖民者的盤剝和壓榨, 當地華人于1603年組織了一場起義, 可惜因為缺少武器裝備以及軍事鬥爭的經驗, 這次起義很快演變成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僥倖殘存的華人紛紛逃往福建和臺灣。

此時的中國仍然是明王朝坐鎮中原, 但已是日薄西山, 氣息奄奄。 伴隨著女真在東北的崛起、西北流民的叛亂, 明朝內部更是自顧不暇。 菲律賓的屠殺事件之後, 西班牙人曾一度憂心忡忡, 唯恐中國的大皇帝派遣軍隊興師問罪,

因此數次致書明朝政府說明原委, 以求開脫罪名。 然而等來等去並沒有等到天朝軍隊的討伐, 反而僅僅得到明朝皇帝的一封“訓誡”信, 所謂“念爾蠻夷, 不忍加誅”云云。 明王朝的鞭長莫及更加助長了西班牙人的囂張氣焰, 此後菲律賓華人的處境更是每況愈下。 後來, 華人爆發第二次起義, 但結局同第一次如出一轍, 在當局的煽動之下, 西班牙人、日僑、甚至當地土著都加入了屠殺的行列, 華人的起義再次以失敗而告終。

此時的中國大陸正逢江山易主之時, 滿清入關之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中原, 而後追擊南明殘餘勢力。 以鄭成功為代表的鄭氏集團成為抵抗清朝統治的中堅力量, 並被南明政府寄予極大期望。 雖然在陸地上打不過遊牧民族, 但憑藉著龐大的船隊和數以萬計的水手, 鄭成功不斷與滿清在東南沿海進行周旋。 幾次戰役之後, 鄭成功直接控制的地盤只剩下金門、廈門兩個島嶼, 如何供養手下的十幾萬軍隊便成了困擾鄭氏的頭號難題。

幾經思索之後, 鄭成功將目光投向了臺灣, 而臺灣在當時已被荷蘭人霸佔了三十八年之久。 經過短暫的準備之後, 鄭成功率領他的船隊出發, 目標直指臺灣。

荷蘭人不甘心吐出口中的肥肉, 於是雙方軍隊展開大戰。 此時無論是鄭成功的艦隊還是荷蘭人的守軍都裝備著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 因此這場大戰也算得上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海上使用熱兵器的戰役。荷蘭人後援不繼,難以支撐,最終向鄭軍投降,於是臺灣受鄭成功經營的時代來臨了,而正在此時,西班牙人屠殺華人的消息也從菲律賓傳到了臺灣。怒不可遏的鄭成功當即致書西班牙總督,要求停止迫害華人,並歸還非法掠奪華人的所得。但事與願違,狂妄的西班牙總督料定連大皇帝都管不了的事情,小小的臺灣更是管不了,於是在接到信之後立即展開了對華人的第三次清洗。

西班牙人的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鄭成功,於是鄭氏立即著手準備遠征事宜。但打仗絕非兒戲,不僅需要精良的軍隊,堅強的意志,還需要充足的後勤供給,而臺灣在荷蘭人統治的三十八年裡,一直是以貿易與經濟作物種植為主,換句話說,在荷蘭統治者的規劃裡,臺灣就不是以產糧為主的地區。更為糟糕的是,在與鄭軍作戰的時間裡,荷蘭還大量破壞有限的耕地,因此鄭成功拿下臺灣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建立屯田,恢復農耕,否則十幾萬軍隊吃飯都是問題。此時如果貿然出兵菲律賓,糧餉將是鄭氏不得不考慮的頭號難題,而且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遠遠寬於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臺灣海峽,遠距離長途奔襲也是對後勤的極大考驗。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對菲律賓的遠征事宜仍然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畢竟在國姓爺眼裡沒有什麼比挑戰自己的尊嚴更可惡的事情了。然而天妒英才,在得知手下大將降清,兒子鄭經與自己的小妾私通之後,年僅三十七歲的鄭成功暴病而亡,一代將星就此隕落,遠征計畫也隨之擱淺。歷史沒有如果,儘管遠征馬尼拉更像是一個戰略無底洞,但睿智勇敢的國姓爺敢於提出這樣一個方案就足以證明中國人的血性和氣魄。

因此這場大戰也算得上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海上使用熱兵器的戰役。荷蘭人後援不繼,難以支撐,最終向鄭軍投降,於是臺灣受鄭成功經營的時代來臨了,而正在此時,西班牙人屠殺華人的消息也從菲律賓傳到了臺灣。怒不可遏的鄭成功當即致書西班牙總督,要求停止迫害華人,並歸還非法掠奪華人的所得。但事與願違,狂妄的西班牙總督料定連大皇帝都管不了的事情,小小的臺灣更是管不了,於是在接到信之後立即展開了對華人的第三次清洗。

西班牙人的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鄭成功,於是鄭氏立即著手準備遠征事宜。但打仗絕非兒戲,不僅需要精良的軍隊,堅強的意志,還需要充足的後勤供給,而臺灣在荷蘭人統治的三十八年裡,一直是以貿易與經濟作物種植為主,換句話說,在荷蘭統治者的規劃裡,臺灣就不是以產糧為主的地區。更為糟糕的是,在與鄭軍作戰的時間裡,荷蘭還大量破壞有限的耕地,因此鄭成功拿下臺灣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建立屯田,恢復農耕,否則十幾萬軍隊吃飯都是問題。此時如果貿然出兵菲律賓,糧餉將是鄭氏不得不考慮的頭號難題,而且臺灣與菲律賓之間的巴士海峽遠遠寬於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臺灣海峽,遠距離長途奔襲也是對後勤的極大考驗。

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對菲律賓的遠征事宜仍然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畢竟在國姓爺眼裡沒有什麼比挑戰自己的尊嚴更可惡的事情了。然而天妒英才,在得知手下大將降清,兒子鄭經與自己的小妾私通之後,年僅三十七歲的鄭成功暴病而亡,一代將星就此隕落,遠征計畫也隨之擱淺。歷史沒有如果,儘管遠征馬尼拉更像是一個戰略無底洞,但睿智勇敢的國姓爺敢於提出這樣一個方案就足以證明中國人的血性和氣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