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薛仁貴為什麼要坑殺鐵勒十三萬降兵,這到底應不應該?

在之前的文章中, 國史君曾經詳述過唐高宗龍朔元年(西元661年), 北方遊牧民族鐵勒擅犯強漢, 勾結了各個部落共計十余萬軍馬準備入寇大唐。

唐軍將領薛仁貴出征並取得大捷, 當時的唐軍高唱“將軍三箭定天山, 壯士長歌入漢關”的軍歌, 凱旋而歸。 歷史上對這次“戰爭”充滿了爭議, 不是因為薛仁貴取得了勝利, 而是因為他坑殺了鐵勒十三萬降卒。 那麼問題來了:古代戰爭中動不動就屠城以及活埋降兵, 勝利方到底是基於什麼考慮呢?國史君來談一談自己的粗鄙之見。

一、降兵如何處置

在當時, 大唐王朝雖然處於全盛時期, 但依然有一些偏遠的遊牧部落並未臣服, 像鐵勒竟然有能力組織十余萬騎兵來犯, 說明與大唐對抗的勢力還是比較強大的。 現在, 即便是他們都已經投降, 那麼這些降卒該如何處置呢?不可能馬放南山之後讓他們各回各家吧, 說不定哪天再組織起來呢?再者, 即使是將他們分散佈置于中原, 那也會出現現在的“難民問題”, 成為一個不穩定因素。

二、衣食住行

接受了對方投降之後, 首先要穩定一下他們的情緒, 可能好吃好喝宴請一番, 然後呢?所謂“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 鐵勒與薛仁貴都屬於長距離奔襲, 帶的糧草輜重可能也就剛剛能夠滿足決戰那幾天的需求。 接受投降之後, 如果沒有足夠的輜重補給, 那麼敵我雙方內部將都有可能產生嘩變。

三、唐軍如何看待

士兵飽嘗“沙城征戰苦”, 刀頭舔血也許就是為了吃飽飯再獲得一點獎賞, 現在“將軍三箭定天山”, 唐軍沒有經過你死我活的征戰就取得了勝利, 軍營中自然洋溢著幸福的氣息。 但是如果接受了他們的投降後, 再厚彼薄此地養活他們, 那麼自己還能分到一點好處嗎?再者, 雙方本來就帶著仇恨準備交戰, 鐵勒投降之後,

唐軍會輕易地放過他們?薛仁貴能夠阻止虐待戰俘的行為嗎?

四、殺降之後

殺降之後, 薛仁貴僅僅因為“貪淫自恣”而受到了彈劾, 而唐高宗李治給他的處分是“詔以功贖罪, 皆釋之”。 五年之後的乾封元年(西元666年), 薛仁貴與李勣會師於高句麗都城平壤, 高句麗自此歸於大唐安東都護府管轄。

高句麗自此歸於大唐安東都護府管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