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說話晚≠貴人語遲,把握關鍵期助力寶寶學說話!

如果寶寶遲遲不肯開口說話, 或說話有點小結巴、口齒不清, 各位爸媽一定會十分擔憂。

科學研究發現, 一歲到一歲半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關鍵期, 那麼在寶寶學說話的關鍵期, 爸媽如何啟蒙, 寶寶才能開口早呢?

經常交流+形神兼備

訓練寶寶早說話, 父母先要和寶寶多說話。 生活中媽媽應抓住一切機會訓練寶寶的語言能力。

和寶寶聊天時, 可先和寶寶進行簡單的眼神交流, 如此可以讓寶寶更專注地聽媽媽講話, 容易對話語做出積極回饋。 比如以下場景中, 媽媽可以這樣做。

場景一、和寶寶一起玩耍

和寶寶一起玩遊戲的時候, 可以拿著孩子的玩具告訴孩子, 這是“小飛機、小火車, 這放的是什麼音樂呀?小蘋果”。 孩子會咿咿呀呀的回應著你。

場景二、喂寶寶吃飯的時候

喂寶寶吃飯的時候, 可以告訴孩子“這是肉肉, 很有營養哦, 我們來一口, 可以長高哦!”“這是又大又甜的蘋果,

想不想吃一個啊?”“媽媽做的這個好不好吃?”媽媽們還可以在重點詞上加強語調, 或著用肢體語言表達, 有利於他們模仿。

場景三、家長外出和歸來之際

家長外出時, 可以告訴寶寶自己要去上班了, 大概什麼時間會回來。 歸來時可以告訴寶寶今天自己今天都幹了什麼, 有那些有趣的事情。 雖然寶寶可能不懂, 會一臉懵逼的看著你, 但這樣做是非常必要的。

不要用兒語和孩子交流

有些父母當孩子咿咿學語時, 他們也學著孩子的聲音和樣子說兒語。

學習語言是需要合適環境的, 好的語言環境能幫寶寶快速地掌握片語和句子, 從而流利地表達, 但如果父母學著用兒語每次說一個字, 或是一個詞與孩子交流,

孩子就學不到更多的句子和片語, 有礙于寶寶對語言的掌握。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想寶寶早開口, 媽媽要為寶寶創造一個講普通話的好環境, 用規範化的語言來教寶寶, 可加快寶寶的說話進程。

媽媽們可以用普通話聲情並茂的給孩子讀故事書, 唱兒歌給寶寶聽等等。

鼓勵寶寶開口說話

生活中家長不要習慣猜測寶寶的願望, 代替寶寶說話, 而是應引導、鼓勵他自己用語言表達。

比如當寶寶指手畫腳表達想喝水的時候, 媽媽可裝作沒看懂, 或是故意理解錯誤, 然後問他“你想要什麼?”讓他自己說出來, 引導他開口。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一句, 寶寶的語言學習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切不可急躁, 揠苗助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