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蒙哥之死與蒙古帝國的分裂

文/[美]傑克·威澤弗德譯/溫海清等

成吉思汗家族

蒙哥之死

1257年秋, 當旭烈兀軍攻向巴格達時, 蒙哥汗在霍洪納格山谷森林地帶召集了一次小型的忽裡台會議,

此山谷在斡難河——這個古老家族所在的河流——的旁邊, 離聖山不兒罕·合勒敦不遠。

會上, 蒙哥清楚地意識到——或說至少他使朝廷意識到, 他必須親自領導對宋戰爭。 蒙哥廣泛參加了歐洲戰爭中的多場戰鬥, 在速不台這位蒙古諸將中的佼佼者的指點下, 他得到了磨煉, 在這位良師益友去世後的最初兩年裡, 很可能蒙哥本人就是有能力領導對宋戰爭的最優秀的統帥。

在即將到來的整個戰爭期間, 由於自己不在朝中, 同時也出於對自己兒子和繼承人負責, 因此蒙哥把哈剌和林的帝國中央政府移交給幼弟阿裡不哥管理。 蒙哥命令忽必烈返回自己的領地, 結束互相敵對的道士和佛教徒之間的教派衝突;而自己則指揮更重要的軍事戰爭。

蒙哥仿效其祖父的軍事策略, 即在進攻大目標前先攻佔較小、較弱的地區。 對蒙哥來說, 這就意味著, 一開始就要攻打與南宋西部相鄰的四川地區, 以及與其西南部相鄰的雲南地區, 然後慢慢收緊蒙古人撒下的網, 不斷獲取更大的獵物。 如果蒙古軍能控制這些地區, 那麼他們就可以立即全面進攻南宋。

1258年5月, 就在旭烈兀洗劫巴格達城三個月後, 蒙哥汗率軍渡過了黃河。 從西伯利亞邊界上寒冷的斡難河, 到潮濕溫暖的南方, 在一年內, 他們就席捲了如此廣闊的地域。

在迅速地征服了一些邊遠王國後, 蒙哥于戰爭的第二年開始攻擊南宋本土, 但是天氣變得異常炎熱。

這裡的氣候與蒙哥和多數將士在蒙古或歐洲戰場上所經歷過的完全不同, 許多人出現了帶血腹瀉——可能是痢疾, 還有人染上了瘟疫。 蒙哥汗也生了病但不久好轉, 然而在1259年8月11日, 他突然死亡。

蒙哥汗

各種史書列出了不同的死因。 中國史書記載蒙哥死于霍亂,

波斯史書說他死於痢疾, 而其他史書則認為他死於戰鬥中所負的箭傷。 蒙哥汗的死也使這個帝國凝結了, 前進的勢頭戛然而止。

忽必烈和阿裡不哥的鬥爭

過去, 在前三任大汗死後, 各位蒙古首領就迅速返回故地競爭新大汗的選舉, 而這次卻沒有這麼做, 每個家族集團都轉而全力保護自己已經得到的領地。

在中東, 旭烈兀大功告成, 他佔有整個帝國最富有的土地和城市, 他支配的財富超過了蒙古帝國其餘地區的總和, 他還從統治俄羅斯的堂兄弟那裡奪取了亞塞拜然草原牧場。

他堂兄弟害怕會丟失更多的土地給旭烈兀, 於是就待在領地內守衛著, 拒絕為一次選舉而返回蒙古。

無論是中東的旭烈兀還是俄羅斯的金帳汗——術赤後裔最終的名稱,

都不想冒這樣的險, 即僅僅為了爭奪蒙古國大汗這個名義上的最高稱號而失去他們已控制的領地。

在蒙哥汗治下, 蒙古帝國的疆域臻於極限, 他是最後一個被承認和接納為整個帝國大汗的成吉思汗子孫。 將有許多位元汗繼續統治帝國的各個地區, 他們之中很多人都宣稱是成吉思汗的合法繼承人, 並擁有大汗之名, 但不會被其他的家族集團和世系所承認。

蒙哥汗發動了第二次蒙古世界戰爭, 可是最終卻不了了之, 它沒有以勝利而告終, 也沒有以失敗而結束。 它就像燭光一樣搖搖曳曳地熄滅了。

蒙哥的兄弟們還在繼續著時斷時續的戰爭, 但他們各自耗費大量精力注視著對方的舉動, 遠遠超過了對外部敵人的關注。忽必烈突然把注意力從南宋轉向了他的幼弟——在哈剌和林統治著蒙古的阿裡不哥。他們兩人各自在自己的領地內單獨召開忽裡台會議。

鬥爭在兩個競爭者之間、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各自的支持者之間涇渭分明地展開。

忽必烈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得到了中原文化占支配地位的農耕地區,可他從來沒有得到過黃金家族其他成員的完全信任或贊同。忽必烈喜歡建築物和城市,他住在宮殿裡如同在帳篷中一樣感到十分舒適,他甚至可能會說一些漢語。這些與傳統蒙古生活方式迥異的行為,造成了一種不同的氛圍,似乎一直影響著他。

忽必烈

與忽必烈的世界主義者角色形成對比的是,阿裡不哥絕對是以一個草原人的身份而生活著,他就是那種幾乎不會遠離馬群的蒙古人。作為幼子,阿裡不哥與他父親拖雷一樣,是家族的“斡赤斤”,即家灶之主,他完全有權提出得到大汗之位的要求,因為蒙哥登上汗位時已經追封他們死去的父親拖雷為大汗。

此外,阿裡不哥得到了黃金家族其他成員的信任,因為他沒有威脅到這些人自身的統治,而忽必烈所傾慕的帝王作風卻引起了他們的猜疑。

為了遵循蒙古法律,阿裡不哥將他的忽裡台會議安排在蒙古故地舉行,蒙哥汗的遺孀和兒子支持他作為合法而優秀的繼承人,其他大多數家族成員都支持他,但是他的兩個哥哥——旭烈兀和忽必烈除外。

1260年6月,在哈剌和林忽裡台會議上,與會的家族各系代表宣佈阿裡不哥為大汗。

然而,忽必烈卻成功地發動了一場政變。他聽從手下漢族大臣的建議,在他的領地內召開忽裡台會議。除了他的追隨者以外,幾乎沒有人來參加,不過,這次小會還是宣佈他為大汗。

為了贏得漢地臣民的忠心擁戴,忽必烈又于同年(1260年)宣佈自己為皇帝,並建年號“中統”,意為“中央的統治”,此年號是“大汗”這個蒙古稱號的漢化,因為大汗被看作“中央營盤”,而他的軍隊則是其“左翼”和“右翼”。

按照蒙古人的標準,忽必烈的選舉是不符合傳統的,但不管怎樣,他已經成功地駕馭了漢地軍隊,當然還有他身邊的蒙古親兵。更重要的是,他控制了哈剌和林生存資料的運輸流通。

蒙古草原上人口膨脹太快,單靠當地的畜群資源已經無法生存下去,儘管朝廷不斷鼓勵外來農民去耕種哈剌和林周邊的土地,但事實證明那裡不適合發展農業。如果不能從忽必烈控制下的農耕區持續運來充足的食物,哈剌和林要麼人去城空,要麼面臨饑荒。

忽必烈切斷了食物供應,隨後派兵奪取哈剌和林。阿裡不哥奮力迎戰,但是面對著哥哥手下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漢地軍隊,他還是節節敗退了。哈剌和林很快落入忽必烈之手,但是在1261年阿裡不哥一度又將其奪回。

蒙古帝國的分裂

兩個大汗進行了兩次以上的決戰,阿裡不哥汗的軍隊漸漸不支並開始萎縮,因為許多盟友背他而去,他們看到年輕的阿裡不哥汗絕對無法戰勝他那年長的、可能更有才智的大哥,況且其軍隊裝備精良。

阿裡不哥也面臨著蒙古人最大的威脅——“阻德”——即導致牲口餓斃的嚴重自然災害。1250年至1270年間,蒙古遭受了低溫災害天氣,像蒙古這種生態脆弱地帶,每年氣溫只要發生幾度的變化,就會使降水量急劇減少,牧草的生長受到抑制,從而導致牲口的體質變弱或斃命。

阿裡不哥的支持者們得不到忽必烈領地內糧食的供給,他們沒有強壯的戰馬或充足的食物,變得非常虛弱,已無法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1263年冬,阿裡不哥顯得尤為慘烈,到了第二年春,他完全喪失了賴以生存的權力基礎。他無法填飽將士的肚子,於是便向上都進發。1264年,阿裡不哥在上都向忽必烈投降。

在長期的爭鬥快要結束時,兩兄弟相遇了,忽必烈強迫阿裡不哥當眾舉行向他俯首稱臣的儀式。在人頭攢動的宮廷前,忽必烈審問弟弟,他想知道在爭奪大汗寶座的過程中,哪一方才是名正言順的。

即使是面對失敗,阿裡不哥的抗辯也顯示出其強烈的自尊心,他說:“過去是我們,現在是你們。”

針對忽必烈公開侮辱幼弟的行為,家族的其他成員包括遠在西域的兄弟旭烈兀在內,反應都十分激烈,他們不斷指責忽必烈。忽必烈在蒙古境內召集了另外一次忽裡台會議,以決定阿裡不哥的命運,同時也讓人們認可自己是合法的大汗,抹去上次在漢地當選的污點。

儘管忽必烈擁有勢不可擋的軍事實力,但是黃金家族成員仍然拒絕參加。他們承認忽必烈統治的現實,但沒有人願意參加對阿裡不哥罪行的審判,因為那是他們曾經擁戴的大汗。沒有人完全相信忽必烈會放棄侵奪他們土地的機會,也不相信他永不反悔的誓言。

在不到法定人數的忽裡台會議上,忽必烈饒恕了他的弟弟。雖然忽必烈審問並處決了弟弟的不少支持者,但是至少在輿論上,對阿裡不哥本人的懲罰只有一項,那就是禁止他離開朝廷。

在稍後的1266年,正值壯年的阿裡不哥突然病逝,這讓忽必烈感到不可思議,但又讓他覺得心中的石頭總算落地了。幾乎可以肯定,阿裡不哥是被毒死的。

現在,忽必烈得到了大汗之位。他控制著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他統治著地球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他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才換來了勝利;一些蒙古皇室家族及其追隨者拒絕承認他的合法性,或者,他們至多只是象徵性地承認,而根本不予重視,所以斷斷續續的邊界戰爭又持續到了下一代人。

就像那棵銀樹上的四個泉源一樣,蒙古帝國現在分成了四塊主要的政治統治區。忽必烈統治漢地、西藏、東北、朝鮮半島和東蒙古,但他在加強對蒙古和東北的控制時還面臨著眾多問題。

金帳汗統治東歐的斯拉夫諸王國,他一向不承認忽必烈為大汗。旭烈兀及其後裔統治著從阿富汗到土耳其的領土,以“伊利汗國”為其政權名稱,意謂“從屬的王國”,在那裡,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阿拉伯統治之後,波斯文化再度發展興盛,為現代伊朗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絕大多數的傳統蒙古人佔據中央草原,稱為“莫臥兒斯坦”,包括始於哈薩克、北西伯利亞,跨過中亞突厥斯坦到南方阿富汗的現代地區,這個地區暫時形成了鬆散的聯合體,依附於窩闊台和脫列哥那之孫海都,他統治著布哈拉,是忽必烈汗的死對頭,但在幾個世紀前,這個地區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分裂瓦解。

短短三十年間,在蒙古人心目中,哈剌和林一直是蒙古帝國的首都,在忽必烈的命令下,它被洗劫了,實際上也被摧毀了。在那短暫的時期內,它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樞軸。在洗劫哈剌和林的過程中,那棵銀樹也被肢解和運走了。

遠遠超過了對外部敵人的關注。忽必烈突然把注意力從南宋轉向了他的幼弟——在哈剌和林統治著蒙古的阿裡不哥。他們兩人各自在自己的領地內單獨召開忽裡台會議。

鬥爭在兩個競爭者之間、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各自的支持者之間涇渭分明地展開。

忽必烈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得到了中原文化占支配地位的農耕地區,可他從來沒有得到過黃金家族其他成員的完全信任或贊同。忽必烈喜歡建築物和城市,他住在宮殿裡如同在帳篷中一樣感到十分舒適,他甚至可能會說一些漢語。這些與傳統蒙古生活方式迥異的行為,造成了一種不同的氛圍,似乎一直影響著他。

忽必烈

與忽必烈的世界主義者角色形成對比的是,阿裡不哥絕對是以一個草原人的身份而生活著,他就是那種幾乎不會遠離馬群的蒙古人。作為幼子,阿裡不哥與他父親拖雷一樣,是家族的“斡赤斤”,即家灶之主,他完全有權提出得到大汗之位的要求,因為蒙哥登上汗位時已經追封他們死去的父親拖雷為大汗。

此外,阿裡不哥得到了黃金家族其他成員的信任,因為他沒有威脅到這些人自身的統治,而忽必烈所傾慕的帝王作風卻引起了他們的猜疑。

為了遵循蒙古法律,阿裡不哥將他的忽裡台會議安排在蒙古故地舉行,蒙哥汗的遺孀和兒子支持他作為合法而優秀的繼承人,其他大多數家族成員都支持他,但是他的兩個哥哥——旭烈兀和忽必烈除外。

1260年6月,在哈剌和林忽裡台會議上,與會的家族各系代表宣佈阿裡不哥為大汗。

然而,忽必烈卻成功地發動了一場政變。他聽從手下漢族大臣的建議,在他的領地內召開忽裡台會議。除了他的追隨者以外,幾乎沒有人來參加,不過,這次小會還是宣佈他為大汗。

為了贏得漢地臣民的忠心擁戴,忽必烈又于同年(1260年)宣佈自己為皇帝,並建年號“中統”,意為“中央的統治”,此年號是“大汗”這個蒙古稱號的漢化,因為大汗被看作“中央營盤”,而他的軍隊則是其“左翼”和“右翼”。

按照蒙古人的標準,忽必烈的選舉是不符合傳統的,但不管怎樣,他已經成功地駕馭了漢地軍隊,當然還有他身邊的蒙古親兵。更重要的是,他控制了哈剌和林生存資料的運輸流通。

蒙古草原上人口膨脹太快,單靠當地的畜群資源已經無法生存下去,儘管朝廷不斷鼓勵外來農民去耕種哈剌和林周邊的土地,但事實證明那裡不適合發展農業。如果不能從忽必烈控制下的農耕區持續運來充足的食物,哈剌和林要麼人去城空,要麼面臨饑荒。

忽必烈切斷了食物供應,隨後派兵奪取哈剌和林。阿裡不哥奮力迎戰,但是面對著哥哥手下數量上占絕對優勢的漢地軍隊,他還是節節敗退了。哈剌和林很快落入忽必烈之手,但是在1261年阿裡不哥一度又將其奪回。

蒙古帝國的分裂

兩個大汗進行了兩次以上的決戰,阿裡不哥汗的軍隊漸漸不支並開始萎縮,因為許多盟友背他而去,他們看到年輕的阿裡不哥汗絕對無法戰勝他那年長的、可能更有才智的大哥,況且其軍隊裝備精良。

阿裡不哥也面臨著蒙古人最大的威脅——“阻德”——即導致牲口餓斃的嚴重自然災害。1250年至1270年間,蒙古遭受了低溫災害天氣,像蒙古這種生態脆弱地帶,每年氣溫只要發生幾度的變化,就會使降水量急劇減少,牧草的生長受到抑制,從而導致牲口的體質變弱或斃命。

阿裡不哥的支持者們得不到忽必烈領地內糧食的供給,他們沒有強壯的戰馬或充足的食物,變得非常虛弱,已無法進行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1263年冬,阿裡不哥顯得尤為慘烈,到了第二年春,他完全喪失了賴以生存的權力基礎。他無法填飽將士的肚子,於是便向上都進發。1264年,阿裡不哥在上都向忽必烈投降。

在長期的爭鬥快要結束時,兩兄弟相遇了,忽必烈強迫阿裡不哥當眾舉行向他俯首稱臣的儀式。在人頭攢動的宮廷前,忽必烈審問弟弟,他想知道在爭奪大汗寶座的過程中,哪一方才是名正言順的。

即使是面對失敗,阿裡不哥的抗辯也顯示出其強烈的自尊心,他說:“過去是我們,現在是你們。”

針對忽必烈公開侮辱幼弟的行為,家族的其他成員包括遠在西域的兄弟旭烈兀在內,反應都十分激烈,他們不斷指責忽必烈。忽必烈在蒙古境內召集了另外一次忽裡台會議,以決定阿裡不哥的命運,同時也讓人們認可自己是合法的大汗,抹去上次在漢地當選的污點。

儘管忽必烈擁有勢不可擋的軍事實力,但是黃金家族成員仍然拒絕參加。他們承認忽必烈統治的現實,但沒有人願意參加對阿裡不哥罪行的審判,因為那是他們曾經擁戴的大汗。沒有人完全相信忽必烈會放棄侵奪他們土地的機會,也不相信他永不反悔的誓言。

在不到法定人數的忽裡台會議上,忽必烈饒恕了他的弟弟。雖然忽必烈審問並處決了弟弟的不少支持者,但是至少在輿論上,對阿裡不哥本人的懲罰只有一項,那就是禁止他離開朝廷。

在稍後的1266年,正值壯年的阿裡不哥突然病逝,這讓忽必烈感到不可思議,但又讓他覺得心中的石頭總算落地了。幾乎可以肯定,阿裡不哥是被毒死的。

現在,忽必烈得到了大汗之位。他控制著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他統治著地球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他付出了高昂的代價才換來了勝利;一些蒙古皇室家族及其追隨者拒絕承認他的合法性,或者,他們至多只是象徵性地承認,而根本不予重視,所以斷斷續續的邊界戰爭又持續到了下一代人。

就像那棵銀樹上的四個泉源一樣,蒙古帝國現在分成了四塊主要的政治統治區。忽必烈統治漢地、西藏、東北、朝鮮半島和東蒙古,但他在加強對蒙古和東北的控制時還面臨著眾多問題。

金帳汗統治東歐的斯拉夫諸王國,他一向不承認忽必烈為大汗。旭烈兀及其後裔統治著從阿富汗到土耳其的領土,以“伊利汗國”為其政權名稱,意謂“從屬的王國”,在那裡,經歷了幾個世紀的阿拉伯統治之後,波斯文化再度發展興盛,為現代伊朗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絕大多數的傳統蒙古人佔據中央草原,稱為“莫臥兒斯坦”,包括始於哈薩克、北西伯利亞,跨過中亞突厥斯坦到南方阿富汗的現代地區,這個地區暫時形成了鬆散的聯合體,依附於窩闊台和脫列哥那之孫海都,他統治著布哈拉,是忽必烈汗的死對頭,但在幾個世紀前,這個地區曾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分裂瓦解。

短短三十年間,在蒙古人心目中,哈剌和林一直是蒙古帝國的首都,在忽必烈的命令下,它被洗劫了,實際上也被摧毀了。在那短暫的時期內,它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的樞軸。在洗劫哈剌和林的過程中,那棵銀樹也被肢解和運走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