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三國真的是年輕人的天下?

民間有句俗話叫:“老不讀三國, 少不讀水滸”。 這句話是說三國時期的年輕人為了追名逐利機關算盡, 各種計謀百出, 而老年人應該是心態平和的, 不該再行權謀之道。 水滸中的英雄好漢熱血肝膽, 但是年輕人太易衝動應該學會穩重。 那麼“三國”時期真的是年輕人天下嗎?

以赤壁之戰時為例, 我們看看曹操一方, 赤壁之戰發生在西元208年, 這一年曹操53歲, 這是一個快進入知天命的年齡。 當時的曹操應該說已經有了足夠的閱歷和掌控力。 曹操手下的首席謀士荀彧這一年45歲, 已經是不惑之年, 手下大將曹仁這一年剛好40歲。 所以從曹操這邊來講人員年齡普遍偏大。

再看劉備這邊的人員, 赤壁之戰是劉備47歲, 關羽和張飛的年齡不可考, 分析來看應該也過了四十歲。 最年輕的應該就是軍師諸葛亮了, 當時的他還不滿30歲, 僅僅只有27歲, 可謂是風華正茂。 但是劉備一方的骨幹人員平均年齡也應該40歲了。

東吳孫權一方就大不相同了, 孫權比諸葛亮還小一歲, 大都督周瑜這一年才33歲, 年齡最大的應該是魯肅, 這一年36歲。 孫吳這邊是不是太年輕化了?以此來對比能夠左右當時的戰局的這些主要人物為何基本跨越了整整一代人?

想找到答案, 我們可以按照當時的環境來分析一下。 曹操當時還是以漢朝的名義的征伐, 狹天子以令諸侯, 雖說漢獻帝是傀儡, 但是正統應該在曹操這邊。 以漢室為大旗, 自然謀士將領眾多, 在選拔的過程肯定是要有經驗的,

所以年齡會較為偏大。

而劉備和孫權一方則是屬於割據, 在選拔人才方面肯定會找年輕能力強的, 思維較為開闊的人。 正是基於這一點, 大諸葛亮20歲的劉備帶著關張二人去三顧茅廬, 對於可以給這三位當兒子的諸葛亮, 被關張二人不放眼裡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綜合三國整個時期, 說是年輕人的天下就有點過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