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淵鎏丨文青孟昶的霹靂手腕

說起後蜀皇帝孟昶, 留給後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的文藝氣質, 編詞集、種芙蓉花, 在摩訶池上修水晶殿, 寫風流雅致的詩篇,

和花蕊夫人過著神仙眷屬的生活, 一個典型的文藝青年。 殊不知, 在即位之初, 少年孟昶還曾有過一番霹靂動作, 小小年紀就顯露出了高超成熟的政治手段。

孟昶與花蕊夫人

再現唐代摩訶池盛況(局部)效果圖

925年後唐平定前蜀後, 著力在四川地區建立新秩序。 除了皇室成員和一批高級文武官員被解送洛陽, 繼續沿用部分前蜀官員治理蜀地, 同時任命孟知祥和董璋出任西川和東川節度使, 將兩川地區直接納入後唐統治區域。

932年孟知祥打敗董璋, 盡有兩川之地。 此時的後唐處於內外交困之中,

只好承認現狀。 任命孟知祥為東川節度使, 封蜀王。 年底, 後唐幼主即位, 孟知祥根本不把中原小皇帝放在眼裡。 來年初, 孟知祥公然脫離後唐控制, 即皇帝位於成都, 國號“蜀”, 史稱“後蜀”。 孟知祥據蜀成功, 與前蜀王建一樣是利用了中原政局混亂, 中原朝廷無力駕馭兩川所致。 後蜀建立剛半年, 孟知祥就死了, 不滿16歲的太子孟昶即位, 史稱後蜀後主, 這位影響成都深遠的皇帝就此登上歷史舞臺。

孟昶少年即位, 當年跟隨孟知祥南征北戰的老將們, 仗著戰功卓著, 恃功自傲。 孟知祥在世的時候正是用人之際, 對他們優縱有餘, 挾制不足, 致使孟昶一登位就處於臣強主弱的情勢。 尤其大將李仁罕異常跋扈, 雖已官至衛聖諸軍都指揮使、武信節度使,

卻仍要求“判六軍”。 當時後蜀跟其他南方諸國一樣, 設置衛聖、匡聖、捧聖控鶴、奉鑾肅衛軍、驍銳、親衛等六軍, 其中李仁罕所掌的衛聖軍實力最強。 但他還不滿足, 判六軍就是總領六軍。 在自身立足未穩的情況下, 孟昶不得已, 只能妥協。 但在令李仁罕“判六軍”的同時, 任命和李仁罕怨隙很深的趙廷隱為六軍副使以為掣肘, 並進一步加強皇宮宿衛, 同時爭取趙季良、趙廷隱等老臣支持。

934年的冬天(明德元年)一切準備妥當以後, 孟昶決定先發制人, 在李仁罕入朝之時, 使武士執而殺之。

從年初即位, 到年底殺悍臣, 很難想像16歲的孟昶有如此這般的深謀沉著與霹靂手段, 也許這只能歸於父親孟知祥的遺傳。 更難得的是誅殺李仁罕後,

孟昶沒有大肆株連, 而是最大程度爭取其他大臣支持, 所以誅殺老臣並未引起政局動盪, 反而樹立了新君威望, 也懲戒了那些有不軌之心的老臣。

老臣趙季良在後蜀建國過程中功推第一, 孟昶即位後, 為示優崇, 又加他為司徒, 位比三公。 趙季良手握行政、財政大權, 又全力輔佐孟昶清除了李仁罕勢力, 儘管其人並未挾功自傲, 孟昶卻不能完全放心。 第二年, 孟昶宣佈以禦史中丞毋昭裔為宰相, 改變了趙季良一人獨相的局面。 隨後又以武信節度使、同平章事張業為左僕射兼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進一步分散了趙季良的權力。 又過了五年, 趙季良主動上書, 請求與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毋昭裔、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張業分判三司, 得到孟昶允許,此後財權一分為三,趙季良管戶部,毋昭裔判鹽鐵,張業管財稅,三人形成了相互牽制、相互掣肘的局面。

940年後蜀宮中發生了一起未遂謀刺案件。教坊部頭孫延應等預謀在殿前演出時行刺,未遂被誅。這個孫延應是當朝最有勢力的武將趙廷隱從自己家中精心挑選出來,送給孟昶的伶人。雖然事後證明此事與趙家並無關係,但當時滿朝都俱為緊張,要孟昶如何處置。孟昶細察情勢,沒有立即問責趙廷隱,而是緩到第二年的二月,免了他的武德軍節度使。三月,再下令,後蜀節度使一律由文人擔任,武將權力徹底被撤。孟昶就這樣審時度勢、舉重若輕地處理了一樁事涉朝中重臣的大案,並由此廢除了武人節度使把持一方的局面,實現了後蜀文治的轉變。後蜀政壇終得安穩,此時的孟昶剛剛二十出頭。

前後蜀相距不到10年,前朝覆滅殷鑒未遠,孟昶在位31年,是五代十國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他的執政舉措、性情品格和生活習好均與前蜀後主王衍迥然不同。孟昶影響後世最大的詩文其實不是那首文青們熟知的《避暑摩訶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敧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寂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避暑摩訶池上作》意境圖

這首詩可是影響了後來的大詞人蘇東坡寫出了著名的《洞仙歌》,至於他倆誰抄誰的咱就不管了。

話說回來,孟昶還有一篇“官箴”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這可是一篇不得了的雄文,影響後世至深至遠。這是廣政四年(西元941年)孟昶親擬的《戒諭辭》: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長,撫養安綏。政在三異,道在七絲。馳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所得,風俗可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民是資。朕之爵賞,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罔不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思。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

我掛念人民如同孩子,天晚才吃飯,天不亮就起來。我任命你們做官,是要讓人民有安和的生活。為政的好壞是要看天有沒有異象,德治的成果是讓人民受薰陶(七絲指七弦琴)。處理事情要用趕雞鴨的方法(耐心引導),當官要遵守留犢的規距(東漢末壽春縣令時苗帶牛上任,後生牛犢,離任時他留下牛犢)。執法的寬大和嚴厲都要有所依據,當地的風俗才會改善。不可讓人民受到侵害,也不要讓他們遭受痛苦。百姓們雖然好欺負,天理卻難以容忍。稅收和車轎是百姓給的,國家的富強也要靠他們。我給你們的爵位和賞賜,不會超越時限。你們的俸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當了百姓的父母官,怎麼能夠不對他們仁慈呢。我用此篇戒文勉勵你們,希望你們能夠深切地瞭解我的苦心。

孟昶的《戒諭辭》言辭懇切,用心良苦,以期讓官員們“歷歷在目”“則必能隱惕於其心”。孟昶的見識和品性在五代亂世的皇帝中都極為罕見。他還廣開言路,在朝堂上設置小盒子,接受百姓投書舉報,開了後世舉報的先河。

黃庭堅戒石銘

武夷山發現的宋代戒石銘

宋太祖趙匡胤滅蜀

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滅了後蜀,但他對孟昶的《戒諭辭》深以為然,從中挑出“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四句,在983年 (太平興國八年)頒示天下,刻碑為戒,名之《戒石銘》。到了1132年(南宋紹興二年),高宗又讓詩人黃庭堅書寫這一祖訓,頒於各府州縣刻石立于大堂前。

得到孟昶允許,此後財權一分為三,趙季良管戶部,毋昭裔判鹽鐵,張業管財稅,三人形成了相互牽制、相互掣肘的局面。

940年後蜀宮中發生了一起未遂謀刺案件。教坊部頭孫延應等預謀在殿前演出時行刺,未遂被誅。這個孫延應是當朝最有勢力的武將趙廷隱從自己家中精心挑選出來,送給孟昶的伶人。雖然事後證明此事與趙家並無關係,但當時滿朝都俱為緊張,要孟昶如何處置。孟昶細察情勢,沒有立即問責趙廷隱,而是緩到第二年的二月,免了他的武德軍節度使。三月,再下令,後蜀節度使一律由文人擔任,武將權力徹底被撤。孟昶就這樣審時度勢、舉重若輕地處理了一樁事涉朝中重臣的大案,並由此廢除了武人節度使把持一方的局面,實現了後蜀文治的轉變。後蜀政壇終得安穩,此時的孟昶剛剛二十出頭。

前後蜀相距不到10年,前朝覆滅殷鑒未遠,孟昶在位31年,是五代十國所有皇帝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他的執政舉措、性情品格和生活習好均與前蜀後主王衍迥然不同。孟昶影響後世最大的詩文其實不是那首文青們熟知的《避暑摩訶池上作》: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簾開明月獨窺人,敧枕釵橫雲鬢亂。起來瓊戶寂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屈指西風幾時來,只恐流年暗中換。

《避暑摩訶池上作》意境圖

這首詩可是影響了後來的大詞人蘇東坡寫出了著名的《洞仙歌》,至於他倆誰抄誰的咱就不管了。

話說回來,孟昶還有一篇“官箴”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這可是一篇不得了的雄文,影響後世至深至遠。這是廣政四年(西元941年)孟昶親擬的《戒諭辭》:

朕念赤子,旰食宵衣。托之令長,撫養安綏。政在三異,道在七絲。馳雞為理,留犢為規。寬猛所得,風俗可移。無令侵削,無使瘡痍。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賦輿是切,軍民是資。朕之爵賞,固不逾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罔不仁慈。勉爾為戒,體朕深思。

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

我掛念人民如同孩子,天晚才吃飯,天不亮就起來。我任命你們做官,是要讓人民有安和的生活。為政的好壞是要看天有沒有異象,德治的成果是讓人民受薰陶(七絲指七弦琴)。處理事情要用趕雞鴨的方法(耐心引導),當官要遵守留犢的規距(東漢末壽春縣令時苗帶牛上任,後生牛犢,離任時他留下牛犢)。執法的寬大和嚴厲都要有所依據,當地的風俗才會改善。不可讓人民受到侵害,也不要讓他們遭受痛苦。百姓們雖然好欺負,天理卻難以容忍。稅收和車轎是百姓給的,國家的富強也要靠他們。我給你們的爵位和賞賜,不會超越時限。你們的俸祿,都是老百姓的血汗。當了百姓的父母官,怎麼能夠不對他們仁慈呢。我用此篇戒文勉勵你們,希望你們能夠深切地瞭解我的苦心。

孟昶的《戒諭辭》言辭懇切,用心良苦,以期讓官員們“歷歷在目”“則必能隱惕於其心”。孟昶的見識和品性在五代亂世的皇帝中都極為罕見。他還廣開言路,在朝堂上設置小盒子,接受百姓投書舉報,開了後世舉報的先河。

黃庭堅戒石銘

武夷山發現的宋代戒石銘

宋太祖趙匡胤滅蜀

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滅了後蜀,但他對孟昶的《戒諭辭》深以為然,從中挑出“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爾俸爾祿,民膏民脂”四句,在983年 (太平興國八年)頒示天下,刻碑為戒,名之《戒石銘》。到了1132年(南宋紹興二年),高宗又讓詩人黃庭堅書寫這一祖訓,頒於各府州縣刻石立于大堂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