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一個強勢媽媽,必然養出弱勢孩子?

本文為比比春天《育兒寶典》第46期。

文 | 韓蘋(比比春天聯合創始人、資深育兒專家)

每個人都有獨立的靈魂, 別試圖控制誰。

我跟不少朋友探討過強勢媽媽的話題,

並借此初步建立了“權力邊界模型”, 希望對寶媽們有所幫助。

01 一個典型樣本:母親對父親破口大駡的惡果

有朋友跟我抱怨, “母親的控制欲令我窒息。 ”

在她的描述中, 父親年長母親10歲, 但在家裡毫無地位, 常被母親指著鼻子破口大駡。 母親也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 對全家人發火。

在母親火藥桶般的強勢下, 每個人都看母親的臉色說話做事, 避免跟她衝突, 甚至害怕跟她溝通, 整個家庭氣氛異常壓抑。

朋友說, “現在, 我弟弟的個性比較懦弱, 什麼事兒都是他老婆做主。 不過我們家的女性比較強勢, 現在我會有意識控制自己, 避免對身邊親友強勢。 ”

02 強勢媽媽不一定造就弱勢孩子

儘管有案例支撐,

“強勢媽媽造就弱勢孩子”這個結論依然略顯草率, 不夠精准。

強勢和弱勢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我們用一套“權力邊界模型”來解釋。 強勢與弱勢, 外在表現為權力邊界的擴張與收縮, 內在表現為心理的優劣勢對比。 它不僅存在於親子之間, 更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

長時間相處的雙方, 一方權力邊界擴張, 另一方必然被迫收縮, 前者形成對後者的心理優勢。 但此種態勢不會永遠持續, 轉變節點出現後, 弱勢一方可能逆轉為強勢一方, “讓自己成為那個曾經厭惡的人”;弱勢一方也可能繼續保持弱勢, “因為已經習慣”;弱勢一方還可能跳出前兩種怪圈, 跟其他人形成合理互動。

具體往哪個方向轉變, 要看弱勢一方的認知能力和自我矯正能力。

所以不能斷言, 所有“強勢媽媽”都會造就“弱勢孩子”。

03 “強媽弱子”為何高概率?

為什麼現實生活中, “強勢媽媽”會高概率造成“弱勢孩子”?就是因為孩子在心智成熟的過程中, 缺乏認知能力和自我矯正能力。

媽媽在家庭中強勢, 意味著她無限制擴張了自己的權力邊界,

迫使家人包括孩子收縮權力的邊界。 媽媽抱定的心態是“這家是我在扛, 老娘說什麼, 你們都得聽”, 或者“你是我生的, 我讓你怎麼樣你就得怎麼樣”。 她試圖把家人的一言一行, 完全納入自己的價值體系, 容不下半個“不”字。

這樣的家庭, 如果僥倖尚未破裂, 爸爸一般扮演的都是老實巴交的受欺負角色, 不怎麼說話, 也沒有話語權。

對於孩子來說, 每一次選擇和努力都會被母親“一票否決”。 “這個不許”, “那個不讓”。 久而久之, 他們會傾向於不再做任何選擇和努力, 遇到問題就逃避責任, 習慣性尋求外部力量解決。 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 敏感、脆弱、膽怯、依賴性、缺乏自信和擔當。

在缺乏認知能力和自我矯正能力的情形下,

女孩會潛意識希望自己成為母親那樣的厲害角色, 成家之後, 複製母親的風格。 而男孩會因為長時間壓抑, 或者保持懦弱狀態, 或者陡然走向極端反面——逆反、固執己見, 甚至暴力。

04 正當強勢, 給孩子安全感

在父母唯唯諾諾的家庭裡, 很難成長出一個自強自尊的孩子。 媽媽的強勢, 用對了地方, 對孩子有非常高的成長價值, 可以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所謂用對了地方, 可以用“正當”、“必要”、“有方”來衡量。

“正當”指強勢的理由合情、合理、合法, 強勢得讓人心服口服。 例如, 孩子在學校欺負弱小, 造成損害, 媽媽拿證據拿事實說話, 責令孩子道歉並改正行為, 不論怎麼強勢, 都不為過。 又如, 面對外部侵害, 媽媽奮起強勢保護家人, 能給孩子起到很好的榜樣。

“必要”指不用強勢的地方,就儘量別強勢。比如孩子今天吃飯了沒,葷菜、素材吃多了吃少了?身上的衣服,太過短露透?週末去哪兒玩,不回答行不行?這些問題,盡可能用平等的姿態溝通,不要喋喋不休,干涉太多。

“有方”指以合理的手段強勢,強勢得“有范兒”。不要撒潑放刁,胡攪蠻纏,形如潑婦,給孩子造成不良印象。

能給孩子起到很好的榜樣。

“必要”指不用強勢的地方,就儘量別強勢。比如孩子今天吃飯了沒,葷菜、素材吃多了吃少了?身上的衣服,太過短露透?週末去哪兒玩,不回答行不行?這些問題,盡可能用平等的姿態溝通,不要喋喋不休,干涉太多。

“有方”指以合理的手段強勢,強勢得“有范兒”。不要撒潑放刁,胡攪蠻纏,形如潑婦,給孩子造成不良印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