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清末狀元,主張實業救國,毛主席把他和張之洞相提並論

兩年前, 我國有一艘萬米級載人深淵器科考母船被命名為“張謇號”, 而今年上半年, “蛟龍號”的副總設計師崔維成從小就是受到張謇的精神薰陶, 非常推崇張謇的“我們可以與草木同生, 但不可以與草木同腐朽”這句話。

而我們偉大的毛主席, 講到張謇時, 竟然把張謇與張之洞相提並論。

那麼, 這個張謇究竟有何能耐?

其實張謇是清末的狀元, 理所當然的, 最開始在清朝當官。

但是清末朝政腐敗, 列強又時不時來欺淩一次, 他的仕途並非一帆風順, 加上恩師翁同龢參與了百日維新, 失敗罷官, 張謇更加舉步維艱。

而到了這個時候, 張謇對前半生一心在仕途上摸爬滾打的自己, 第一次發出了值不值得的疑問。

所以, 思索數日後, 張謇毅然離開險惡的官場, 走上實業興邦的道路。

既然是實業救國, 張謇搖身一變成精明商人, 他利用自己曾經在官場的影響力, 開設了大生紗廠, 沒過幾年, 就轉向盈利, 並且增開二廠。

隨後, 張謇推廣改良棉花, 建立棉紡織原料基地, 自給自足, 為我國民族紡織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而且, 因為民族工業需要科學技術, 張謇敏銳的認識到, 學堂在於師資, 師資力量不足一切都是白搭,

於是張謇首先致力於師範教育。 其後張謇的這一生, 一共創辦了380餘所學校, 比如復旦大學的前身復旦公學、如今的南通中學。

張謇的這一生, 為我國民族工業的興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寶貴貢獻, 被後人稱為“狀元實業家”。

有一次, 毛主席在談到我國輕工業時,

說了這麼句蓋棺定論的話: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 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