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上有魯班,下有掌班,皇家御用建築師雷氏家族的百年傳奇

17世紀末年,南方匠人雷發達來北京參加營造宮殿的工作。 因為技術高超,很快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 從他起,直到清朝末年,主要的皇室建築如宮殿、皇陵、圓明園、頤和園等都是雷氏家族負責的。 這個世襲的建築師家族,被稱為“樣式雷”。

雷發達, 原籍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永修縣), 生於明萬曆47年(1619)。 康熙22年(1683)冬, 他與堂弟雷發宣“以藝應募”赴北京, 參加清代皇家宮苑營建, 隨行的還有多位子女。

關於雷發達,民間有這樣的傳說:康熙重建紫禁城太和殿, 按照古代的禮制, 必須舉行上樑典禮。 這日皇上親臨主持典禮, 文武百官也都出席。 但就在上樑的節骨眼上發生了意外,脊檁怎麼也合不上榫, 工部官員們慌了。 這時, 一個官員急中生智, 找到雷發達, 讓他穿上官服。 只見雷發達袖揣斧子, 身手伶俐地攀上樑架, 才幾斧子梁就落下去了。 康熙目睹這一情景,十分欣賞,當場接見雷發達,並授其為工部營造所掌班。

從此,“上有魯班, 下有掌班, 紫薇照命, 金殿封官”的傳說不脛而走。

不過, 據專家考證, 這段頗具傳奇色彩故事的主角並非雷發達, 而是他的兒子雷金玉。 當時, 正逢康熙帝著手經營清代第一座皇家園林暢春園,雷金玉接替父親“領楠木作工程”, “因正殿上樑, 得蒙皇恩……賞七品官, 食七品俸”。 此後, 雷金玉又在雍正初年圓明園等建設中, 贏得了雍正的讚賞, 並在70大壽時, 獲賜“古稀”二字匾額。

雷金玉去世後, 雷氏家族失去了樣式房掌案職位。 直到乾隆盛世, 國庫充盈, 大興土木, 雷家才又趕上了好時候。 雷家傳人雷家璽重新奪回樣式房掌案的位子。 道光五年的時候, 雷家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

留下遺囑, 說自己的兒子雷景修雖然十幾歲就開始學習建築學, 功力也相當非凡, 但由他擔掌案還不成熟, 決定把掌案交給一個叫郭九的建築師。 20多年後, 這個原來被父親認為不成熟的雷景修又把掌案爭了回來。

從雷景修這代開始, 雷家開始把祖上有關的建築圖紙都保存起來。 自此, 樣式雷家族歷代工程設計文案以及所有建築的神秘手藝都得以保留。

“樣式雷”的名下, 是一個極其龐雜的建築體系。 大到皇帝的宮殿、京城的城門, 小到房間裡的一扇屏風、堂前的一塊石碑, 都符合“樣式雷”的種種規矩。 而在各色建築中, 頤和園為雷家設計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頤和園的前身叫清漪園, 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 萬壽山原名“甕山”。 昆明湖原名“甕山泊”, 早在遼金元三代, 這裡就已成為皇家園林, 明代, 此處還曾營建“好山園”。

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1750年4月19日), 乾隆皇帝為迎接其生母崇慶皇太后于次年到來的60歲大壽, 決定在“好山園”舊址挖湖堆山, 營建清漪園。 乾隆將甕山更名為“萬壽山”,

將甕山泊更名為“昆明湖”, 此外又按照方丈、蓬萊、瀛洲的神話傳說, 在昆明湖上建起了三座仙山, 後來又建了石舫。 而在上述建築修建過程中, 樣式雷製作了大量圖紙, 所需建築材料都是樣式雷親自採購。

可是, 在清漪園的設計中, 乾隆皇帝犯過一次“錯誤”。 過分自信的乾隆帝下令在清漪園中心建一座9層寶塔。 塔建到第8層, 有風水先生提出異議, 認為北京的西北方向不宜建塔, 以前曾在北海建過一座, 第二年就失火燒掉了。 乾隆皇帝考慮再三, 聽取風水先生的意見, 下令把已建了8層的塔全部拆毀。 拆了以後怎麼辦?乾隆帝把難題交給樣式雷, 要他們在廢塔之上重建一座建築。 樣式雷苦思冥想, 依照黃鶴樓設計出了一座八方閣的建築物, 這就是今天遊客絡繹不絕的佛香閣。

不過,清漪園等“三山五園”(圓明園、暢春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仍難逃厄運,1860年10月18日遭英法聯軍縱火焚毀。

光緒12年(1886年),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宣佈,將於次年正月“撤簾”,由年將16歲的光緒皇帝親政,並要求重建清漪園,以作為自己“離退休養”的場所。兩年後,光緒皇帝將重建中的清漪園命名為“頤和園”,即供慈禧“頤養天和”之意。頤和園工程由“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雷廷昌主持。

在修建頤和園的過程中,光緒皇帝要求在園林中體現“福、祿、壽”三字,以為慈禧賀壽。相傳,這個命令最初讓雷廷昌頗為發愁。而恰在此時,一位老者的突然來訪,為雷廷昌提供了靈感。當時,好客的雷家邀請老者住了一宿。次日老者離開時,從兜裡拿出一個壽桃,放在桌上。

恰巧,這時突然有只蝙蝠落在壽桃旁邊,這樣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引起了雷廷昌的思考。雷廷昌一拍腦門,回屋即寫下了“桃山水泊,仙蝠捧壽”八個字,並將昆明湖設計成一個壽桃形狀,萬壽山設計成了一隻蝙蝠,萬壽山佛香閣兩側的建築設計成蝙蝠兩翼的形狀,整體看來似一隻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而十七孔橋連著的湖中小島則設計成龜狀,十七孔橋就是龜頸,寓意長壽。

長期以來,中國古代的輝煌建築都被認為是靠能工巧匠的經驗修建起來的,甚至不需要設計圖、施工圖。但“樣式雷”的存在徹底否定了這種觀點。

樣式雷畫出的圖紙什麼類型的都有,最難得的是陵墓的寶頂,這在當時屬於非常高的水準。而在修建惠陵的過程中,因為工程反復比較多,樣式雷也留下了最為詳盡的圖紙,工程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木結構的尺寸,在牌樓、碑亭下面打多少樁,全記載下來。為了及時向朝廷反映工程進度,樣式雷還畫了施工現場的進展圖。

從樣式雷的圖樣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樣式雷的一些建築理念。如中國的建築一般都不高,比如天壇祈年殿的高度,只有9丈9尺高,故宮的太和殿,加上3層大須彌座,不超過35米,大殿面寬總共70米,這樣的距離恰可以使皇帝和大臣保持具有人情味的距離,誰一開口講話,別人看他的口形,聽他的聲音都能對得上,是最佳視聽的距離。

正因為“樣式雷”的巧奪天工,清朝200多年間,“樣式雷”設計修建的皇家建築遍佈北京,包括暢春園、圓明園、靜宜園、清漪園、頤和園、北海、中海、南海以及京西的王府、禦道、河堤等,他們遺留下來的作品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等。另外,像中南海中的菊香書院、西花廳等,也都是“樣式雷”設計的。在全世界,這樣一個家族恐怕再也難找到。

這就是今天遊客絡繹不絕的佛香閣。

不過,清漪園等“三山五園”(圓明園、暢春園、萬壽山清漪園、玉泉山靜明園、香山靜宜園)仍難逃厄運,1860年10月18日遭英法聯軍縱火焚毀。

光緒12年(1886年),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宣佈,將於次年正月“撤簾”,由年將16歲的光緒皇帝親政,並要求重建清漪園,以作為自己“離退休養”的場所。兩年後,光緒皇帝將重建中的清漪園命名為“頤和園”,即供慈禧“頤養天和”之意。頤和園工程由“樣式雷”的第七代傳人雷廷昌主持。

在修建頤和園的過程中,光緒皇帝要求在園林中體現“福、祿、壽”三字,以為慈禧賀壽。相傳,這個命令最初讓雷廷昌頗為發愁。而恰在此時,一位老者的突然來訪,為雷廷昌提供了靈感。當時,好客的雷家邀請老者住了一宿。次日老者離開時,從兜裡拿出一個壽桃,放在桌上。

恰巧,這時突然有只蝙蝠落在壽桃旁邊,這樣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引起了雷廷昌的思考。雷廷昌一拍腦門,回屋即寫下了“桃山水泊,仙蝠捧壽”八個字,並將昆明湖設計成一個壽桃形狀,萬壽山設計成了一隻蝙蝠,萬壽山佛香閣兩側的建築設計成蝙蝠兩翼的形狀,整體看來似一隻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而十七孔橋連著的湖中小島則設計成龜狀,十七孔橋就是龜頸,寓意長壽。

長期以來,中國古代的輝煌建築都被認為是靠能工巧匠的經驗修建起來的,甚至不需要設計圖、施工圖。但“樣式雷”的存在徹底否定了這種觀點。

樣式雷畫出的圖紙什麼類型的都有,最難得的是陵墓的寶頂,這在當時屬於非常高的水準。而在修建惠陵的過程中,因為工程反復比較多,樣式雷也留下了最為詳盡的圖紙,工程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木結構的尺寸,在牌樓、碑亭下面打多少樁,全記載下來。為了及時向朝廷反映工程進度,樣式雷還畫了施工現場的進展圖。

從樣式雷的圖樣中,還可以清楚地看到樣式雷的一些建築理念。如中國的建築一般都不高,比如天壇祈年殿的高度,只有9丈9尺高,故宮的太和殿,加上3層大須彌座,不超過35米,大殿面寬總共70米,這樣的距離恰可以使皇帝和大臣保持具有人情味的距離,誰一開口講話,別人看他的口形,聽他的聲音都能對得上,是最佳視聽的距離。

正因為“樣式雷”的巧奪天工,清朝200多年間,“樣式雷”設計修建的皇家建築遍佈北京,包括暢春園、圓明園、靜宜園、清漪園、頤和園、北海、中海、南海以及京西的王府、禦道、河堤等,他們遺留下來的作品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等。另外,像中南海中的菊香書院、西花廳等,也都是“樣式雷”設計的。在全世界,這樣一個家族恐怕再也難找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