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邦境雖安,忘戰必危——抗戰勝利72周年

1945年9月2日, 日本東京灣, “密蘇裡號”戰列艦上, 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和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上簽字後, 接受投降的同盟國代表,

依次簽字。

2014年2月27日下午,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 將每年的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2015年9月3日, 我們以國家的名義紀念那場浴血14年的勝利, 致敬在那個戰場上浴血奮戰的抗戰老兵, 首次舉行了“勝利大閱兵”。

今又“9.3”, 我們理應回望過去, 重溫浴血勝利。

從1931年到1945年, 歷史的車輪仿佛放慢了腳步。 一天一天, 我們過了14年, 每一天都驚心動魄, 每一刻都危機四伏。

每一次反抗, 每一次戰鬥都關係著四萬萬人民的生死存亡。

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像那般緊張, 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像那般瘋狂, 當然也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像那般威脅著中華民族的生存。

我們或許聽過許多地名, 但是好像沒去過:南京、營口、安東、承德、白河、濟南、太原、陽曲、郾城、南陽、襄陽、蘇州、杭州、巢湖、洪澤湖、黃浦江......

兩三個字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場戰役下來就是天大數字般的人命。

浴血而戰, 血戰至死。 中華民族用血肉之軀, 築起了一道新的長城!

今天,

從未經歷過戰爭的一代人好像只能從書本上學習、認識那段歷史。

我們學到了平型關大捷, 學到了血戰台兒莊, 學到了百團大戰;我們學到了日軍攻破南京城屠城6周, 30萬同胞遇難;我們學到了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我們好像學到了很多, 但是, 當我們再去面對這段歷史, 面對這些犧牲, 我們看到的只有一串串數字, 一串串沒有血肉, 沒有感情, 甚至只是沒有存在感的數字。

數字背後, 地名背後, 勝負背後, 是傷亡的400多萬中國軍人, 是3000多萬無辜同胞, 是無數家庭支離破碎, 是很多父母把最後一個兒送去戰場, 是無數妻子終身生未等到丈夫歸來。

越是這樣的日子, 我們就越應該回望, 為了紀念, 為了記錄, 儘管痛徹肺腑。

因為紀錄傷痛也是銘記傷痛, 只有自身強大才能避免遭受傷痛。

今天, 不讓歷史悲劇重演, 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捍衛和平的能力。

“歷史一直在我們身邊, 只有每個人都為它做點什麼, 才能讓慘痛的戰爭記憶不再重演。 ”

落後就要挨打, 強軍才能安邦。

回望歷史,

觸摸的是戰爭的傷痛;著眼當前, 應該思考如何捍衛和平;展望未來, 必須強軍強國民族復興。

“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 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 ”

今天, 又到“9.3”抗戰勝利紀念日。

重溫歷史, 重溫那段血淚書寫的不屈, 並非昭示什麼,只是在紀念。

我們紀念,是因為那段苦難,我們不曾遺忘,更不敢遺忘;

我們紀念,是因為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一天也未曾悔改;

我們紀念,是因為那3000余萬冤魂,那400余萬英魂在時刻告訴我們

——邦境雖安,忘戰必危!

By:凱旋網

並非昭示什麼,只是在紀念。

我們紀念,是因為那段苦難,我們不曾遺忘,更不敢遺忘;

我們紀念,是因為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一天也未曾悔改;

我們紀念,是因為那3000余萬冤魂,那400余萬英魂在時刻告訴我們

——邦境雖安,忘戰必危!

By:凱旋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