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比電影《敦克爾克》更悲壯,中山艦的沉沒:長江絕唱!

1937年底, 南京淪陷, 武漢這座當時中國第二大的城市, 成為了戰時的實際首都。 在國共兩黨的緊密合作之下, 武漢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所在。 日本大本營認為, 只要佔領武漢, 就能給中國最後一擊, 迫使中國政府投降。

蔣介石在武漢大學操場

街頭標語

1938年6月, 日軍發動了以攻佔武漢為目標的武漢會戰, 中日雙方集中百萬兵力在上千公里的戰線上, 展開了一場空前大血戰。 但是, 中國將士們的頑強意志和血肉之軀並不足以抵擋日軍精良的裝備和海陸空全方位進攻系統, 中國軍隊節節抵擋, 而日軍則步步進逼。

武漢會戰參戰的中國軍隊

10月下旬, 武漢會戰進入最後階段, 日軍沿大別山北麓南下部隊與長江兩岸西進部隊, 在漢口以北地區會合, 奪占了武漢週邊所有中國軍隊的防守陣地, 武漢處於十分危急的境地。 這個時候的武漢已經到了最後關頭, 日軍先頭部隊為了掃清武漢周圍中國軍隊的抵抗能力, 疏通長江航道, 不斷派出飛機沿著長江實施搜索和轟炸。

在武漢市江夏區金口鎮, 有一處江灘名為“龍床磯”。 相傳宋太祖趙匡胤登基前兵敗落荒於此處, 在磯石上睡了一覺, 後來他做了皇帝, 便傳旨將此地封為:龍床磯。 睡過的磯石稱為“龍床疊被”。

江夏龍床磯

1938年10月24日上午8時, 隆隆的炮聲已經震撼了武漢城區, “中山”艦電信官張嵩齡接到海軍部電, 命令中山艦赴金口執行巡防任務。 艦長薩師俊看完電報後, 即刻命令起航。 一代名艦就是在這裡, 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

“中山”艦, 原名“永豐”艦, 由於“永豐”艦曾作為孫中山護法的座艦, 參加過護國與護法, 而且孫中山還曾多次親自為這艘艦船任命艦長, 可以說“永豐”艦與中山先生的淵源頗深, 是中山先生的“福艦”。 所以在孫中山逝世後, “永豐”艦被正式命名為“中山艦”。

孫中山和宋慶齡在中山艦

就在10月24日這天上午,“中山”艦在武昌金口鎮長江水域進行日常巡航,一陣隆隆聲傳來,一架偵察機在軍艦上空盤旋幾圈後離去。艦長薩師俊憑著多年的作戰經驗,察覺到敵機的偵察是個信號,預感到一場惡戰就要來臨。他即刻命令官兵們抓緊時間進行武器彈藥、儀錶器具及各個輪機的檢查,並讓炊事員提前做好午餐。

薩師俊

果然,下午15點15分,六架敵機呼嘯著飛臨軍艦上空,開始輪番向中山艦投彈。可薩師俊除了指揮船蛇形行走、以躲避飛機攻擊之外,別無他法。因為, 早在抗日戰爭打響之時,中國海軍艦船上的主炮便都已卸下,用來補給武漢週邊炮臺,“中山”艦也不例外。身為艦長的薩師俊下令撤炮時,水兵們眼含熱淚。“中山”艦的主炮拆卸上岸後,艦艏只剩下瑞士制二十毫米高射炮一門,艦尾也只有經改裝德制二十毫米高射炮一門,另外還有三十七毫米機關炮兩門,捷克式機關槍兩挺,這些艦炮都已老化,殺傷能力極其有限。此外,還有不少官兵被調上江岸去防守要塞,原本上百人的“中山”艦,到這時只剩下五十多人。

中山艦受損

就在雙方激戰的緊要關頭,讓官兵們最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突然,位於艦艏的高射炮因為發彈過熱,居然卡殼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高射炮卡殼的同時,左右兩弦的機關炮也罷了工。就在此時,讓敵人鑽了空子,空投的炸彈如腹瀉般的傾瀉下來。這個時候,艦艏已中彈燃起熊熊大火,舵機艙當場被炸裂漏水,艦體逐漸向左傾斜。艦上官兵更是傷亡慘重。

日軍航空隊在昭和13年11月日軍《漢口攻略作戰第十五航空隊戰鬥概報》的“戰鬥記錄”中是這樣描述與“中山”艦的激戰:“敵機槍射手雖然遭受至近彈爆炸引起的水柱衝擊,仍然勇猛反擊。” 日機繼續狂轟濫炸,艦體傾斜越來越厲害,眼看著就要傾覆的時候, 薩師俊艦長的左腿被炸斷,右腿左臂都受了重傷,遍體血肉模糊,但他仍然忍著劇痛堅持指揮戰鬥,對勸他離艦的官兵們說:“諸人盡可離艦就醫,惟我身任艦長,職責所在,應與艦共存亡,萬難離此一步。”氣勢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然而,此時的薩師俊已經傷重不能自主,艦上官兵強行將他抬上舢板。敵機見艦上人員都上了救生舢板,竟然慘絕人寰的完全不顧國際公法,對脫離艦艇、手無寸鐵的士兵們急速的追蹤襲擊,瘋狂地轟炸掃射,一時間彈如雨下,薩師俊艦長和兩艘舢舨上的傷患全部葬身在被鮮血染得殷紅的江水之中。

中山艦雄姿

在這次戰鬥中,包括艦長薩師俊在內的25名官兵壯烈犧牲。根據當年的記載,就在中山艦沉沒之後,天空中下起了綿綿的細雨,似乎在悼念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們。

中山艦紀念碑

明天我們繼續講述《武漢會戰》系列之:抗戰中的奇跡——東方的敦克爾克大撤退!

湖北衛視大揭秘公眾微信號:dajiemi2012

孫中山和宋慶齡在中山艦

就在10月24日這天上午,“中山”艦在武昌金口鎮長江水域進行日常巡航,一陣隆隆聲傳來,一架偵察機在軍艦上空盤旋幾圈後離去。艦長薩師俊憑著多年的作戰經驗,察覺到敵機的偵察是個信號,預感到一場惡戰就要來臨。他即刻命令官兵們抓緊時間進行武器彈藥、儀錶器具及各個輪機的檢查,並讓炊事員提前做好午餐。

薩師俊

果然,下午15點15分,六架敵機呼嘯著飛臨軍艦上空,開始輪番向中山艦投彈。可薩師俊除了指揮船蛇形行走、以躲避飛機攻擊之外,別無他法。因為, 早在抗日戰爭打響之時,中國海軍艦船上的主炮便都已卸下,用來補給武漢週邊炮臺,“中山”艦也不例外。身為艦長的薩師俊下令撤炮時,水兵們眼含熱淚。“中山”艦的主炮拆卸上岸後,艦艏只剩下瑞士制二十毫米高射炮一門,艦尾也只有經改裝德制二十毫米高射炮一門,另外還有三十七毫米機關炮兩門,捷克式機關槍兩挺,這些艦炮都已老化,殺傷能力極其有限。此外,還有不少官兵被調上江岸去防守要塞,原本上百人的“中山”艦,到這時只剩下五十多人。

中山艦受損

就在雙方激戰的緊要關頭,讓官兵們最為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突然,位於艦艏的高射炮因為發彈過熱,居然卡殼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高射炮卡殼的同時,左右兩弦的機關炮也罷了工。就在此時,讓敵人鑽了空子,空投的炸彈如腹瀉般的傾瀉下來。這個時候,艦艏已中彈燃起熊熊大火,舵機艙當場被炸裂漏水,艦體逐漸向左傾斜。艦上官兵更是傷亡慘重。

日軍航空隊在昭和13年11月日軍《漢口攻略作戰第十五航空隊戰鬥概報》的“戰鬥記錄”中是這樣描述與“中山”艦的激戰:“敵機槍射手雖然遭受至近彈爆炸引起的水柱衝擊,仍然勇猛反擊。” 日機繼續狂轟濫炸,艦體傾斜越來越厲害,眼看著就要傾覆的時候, 薩師俊艦長的左腿被炸斷,右腿左臂都受了重傷,遍體血肉模糊,但他仍然忍著劇痛堅持指揮戰鬥,對勸他離艦的官兵們說:“諸人盡可離艦就醫,惟我身任艦長,職責所在,應與艦共存亡,萬難離此一步。”氣勢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然而,此時的薩師俊已經傷重不能自主,艦上官兵強行將他抬上舢板。敵機見艦上人員都上了救生舢板,竟然慘絕人寰的完全不顧國際公法,對脫離艦艇、手無寸鐵的士兵們急速的追蹤襲擊,瘋狂地轟炸掃射,一時間彈如雨下,薩師俊艦長和兩艘舢舨上的傷患全部葬身在被鮮血染得殷紅的江水之中。

中山艦雄姿

在這次戰鬥中,包括艦長薩師俊在內的25名官兵壯烈犧牲。根據當年的記載,就在中山艦沉沒之後,天空中下起了綿綿的細雨,似乎在悼念為國捐軀的抗日英烈們。

中山艦紀念碑

明天我們繼續講述《武漢會戰》系列之:抗戰中的奇跡——東方的敦克爾克大撤退!

湖北衛視大揭秘公眾微信號:dajiemi2012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