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寵物>正文

李心鈺要捧愛犬當網紅

李心鈺領養“滿滿”多年, 把它養得健康溫順, 她將在個人頻道中和愛狗互動, 傳達愛護動物的資訊。

李心鈺今年離開新傳媒後,

工作計畫一個接一個, 包括10月在YouTube推出個人頻道, 捧愛狗當主角。 她在專訪中暢談未來計畫, 也回顧主持代表作《稀遊記》的得與失。

李心鈺首次嘗試寫歌, 還要推出個人網路頻道, 捧自己的狗狗做明星!

李心鈺離開新傳媒後, 工作計畫一個接一個。 其他藝人都在網路頻道YouTube唱歌演戲, 她則要在10月推出的個人頻道捧愛狗當主角。 她的狗是只領養狗, 因曾受虐待而怕生人, 她用滿滿的愛照顧多年, 把它養得健康溫順, 也取名“滿滿”。

李心鈺接受聯合早報專訪時說, 明星和寵物比較少一起上鏡, 她將在個人頻道中和愛狗互動, 傳達愛護動物的資訊。

為配合頻道推出, 她在朋友鼓勵下用20分鐘寫出主題曲, 名字叫“Greatness”(暫名《偉大》), 英文歌詞寫好,

還要寫中文歌詞, 她說內容是為出於黑暗的人而寫, 希望他們盼到光明, 幾個好友聽了毛曲都哭了。

代表作《稀遊記》樹立風格

李心鈺新工作不斷, 但有路人見到她, 還問:“你最近還在拍《稀遊記》嗎?”讓她啼笑皆非。 三角60度製作的這個娛樂資訊節目, 她一共拍了四個系列, 稱得上是代表作。

她回憶說, 她為節目踏上旅程到遙遠國家去尋訪旅居當地的新加坡人, 在4個月的拍攝過程中學了13種舞蹈, 上完課程還要考試, 要讓當地人鑒定是否有跳出原居地的精神。 由於題材特殊受歡迎, 節目從原先的半小時延長到一小時。

在《稀遊記》之前, 她也做了其他資訊節目, 經常得訪問素人, 當素人面對鏡頭表現緊張時, 她就使出自己的幾道板斧來幫他們放輕鬆。

自覺還不夠成熟的她, 回顧那段青澀時光, 覺得是在接受磨練。

她透露, 主持《稀》之前的五年, 她從未得獎, 感覺自己在疲累卻沒有滿足感的工作中迷失。 原來《稀》原先考慮的主持人選另有其人, 她只是“執二攤”, 但她懂得珍惜機會。

《稀》系列慢慢樹立了她知性和感性兼具的風格, 也為她開啟了一扇門, 讓她繼續主持更多出國錄影的行腳類節目, 如《與心共舞》《地球的那一邊》等。 但她坦承:“每次出國拍攝, 還是會心驚膽跳, 因為即將面對的人物、故事都不一樣。 如果我在節目裡看起來很不錯, 那是因為製作人讓我看起來很不錯。 ”

李心鈺這麼說, 是因為她覺得太多人看了節目, 歸功於她, 不知道節目成功, 還因為許多幕後英雄。

長年累月出門工作, 代價是無法多陪伴母親。 66歲的母親去年2月因癌症過世, 李心鈺因此失去一個傾訴物件。 她說;“這十多年來, 通過我的分享, 她也多瞭解了外面的世界, 感覺是我代她去玩。 但有時我不敢告訴她去哪裡拍攝, 因為她會覺得太危險而罵我。 但她後來總會知道, 因為節目播出時, 別人還是會跟她講。 ”

她現在不工作時, 會常抽時間陪伴68歲的爸爸。

社交媒體多, 好內容更重要

李心鈺從2013年開始, 連續4年打入新傳媒紅星大獎十大最受歡迎女藝人行列。 但今年傳新傳媒未和多名藝人續約, 即使四獎在手的李心鈺也名列其中, 是否反映出獎項無用呢?

李心鈺說:“我的人生不是為獲得獎座而過的, 我的生活已經很精彩,

也很有意義, 不必靠得獎來證明什麼。 ”至於離開新傳媒, 她說:“生命中有不同的季節, 就如你和男女朋友各有緣分, 和公司也有緣分, 也許我和公司緣分已盡。 ”

她分析說:“走到這裡, 雖然我們分開了, 未必對我不好。 雖然我離開了, 但我們沒有絕交, (公司)還是會幫我接代言和節目。 我們的合作關係是持續的。 ”看起來, 她雖已另簽經紀公司, 仍受關照。

開始外闖的她覺得當藝人比以前更辛苦, 因為社交媒體平臺多了, 藝人承擔更多工了, 平日忙於上載日常資訊, 都沒時間好好鑽研自己的技藝。 但她堅信平臺雖多, 真正重要的還是內容, 只要把它做好, 也不容易被淘汰。

回答問題時散發滿滿的正能量, 她笑說:“權怡鳳就問過我:‘為什麼你的人這麼像心靈雞湯?’我就是這樣的人。 這世界已經有太多心理不平衡的人了。”

從負評炮轟中走出來

這樣充滿正能量的人,其實是從負能量的炮轟中走出來的。

她主持《稀遊記》初期,鏡頭前感動的哭泣曾引起觀眾批評“動不動就哭”,或被懷疑“裝好人”。

她也常在社交媒體上展露容易受傷、柔弱落淚的一面。比如李光耀資政去世時,她上載邊駕車邊流淚的視頻,後來被線民指很造作。

李心鈺解釋當時她只是要散播李資政去世的第一手消息,落淚是當下自然的反應,她沒有想太多。

她說,鏡頭前是真實的自己,聽到一個小女孩被強暴後被家人遺棄,怎麼不會哭呢?她覺得只要觀眾像她那樣把自己放在受訪者的位置,一定能感同身受。慢慢的,這些評語也由負轉正了。

李心鈺17歲開始工作,21歲參加MTV亞洲(MTV Asia)的VJ選拔正式出道,做了四年才轉到電視行業。她坦承,18年來閒言閒語和批評聲浪從沒停過,包括媒體曾選她為“年度最讓人反感的藝人”。

洋派、熱情的性格,屢遭誤解為做作和虛假,曾經令她很受挫,甚至有三個月考慮不要“做好人”。“那三個月我很痛苦,我媽媽教我要對人好,我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你要我怎麼不對人好?”

李心鈺說:“評論讓我變得更堅強。”但她也同意,今後上載任何帖子,會更謹慎。

39歲的她至今未婚,身邊也沒有追求者,上一段感情已是六年前。

當年和未婚夫婚事告吹,她感覺和離婚一樣難過,飽受打擊,三四年後才走出陰影。她曾難過得每天在家以淚洗臉,沒有休止的淚水讓母親從安慰變成罵她。

現在她想找的物件,得跟自己有相似的人生理念和價值觀。她笑著問記者:“你有認識的人要介紹給我嗎?”

這世界已經有太多心理不平衡的人了。”

從負評炮轟中走出來

這樣充滿正能量的人,其實是從負能量的炮轟中走出來的。

她主持《稀遊記》初期,鏡頭前感動的哭泣曾引起觀眾批評“動不動就哭”,或被懷疑“裝好人”。

她也常在社交媒體上展露容易受傷、柔弱落淚的一面。比如李光耀資政去世時,她上載邊駕車邊流淚的視頻,後來被線民指很造作。

李心鈺解釋當時她只是要散播李資政去世的第一手消息,落淚是當下自然的反應,她沒有想太多。

她說,鏡頭前是真實的自己,聽到一個小女孩被強暴後被家人遺棄,怎麼不會哭呢?她覺得只要觀眾像她那樣把自己放在受訪者的位置,一定能感同身受。慢慢的,這些評語也由負轉正了。

李心鈺17歲開始工作,21歲參加MTV亞洲(MTV Asia)的VJ選拔正式出道,做了四年才轉到電視行業。她坦承,18年來閒言閒語和批評聲浪從沒停過,包括媒體曾選她為“年度最讓人反感的藝人”。

洋派、熱情的性格,屢遭誤解為做作和虛假,曾經令她很受挫,甚至有三個月考慮不要“做好人”。“那三個月我很痛苦,我媽媽教我要對人好,我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你要我怎麼不對人好?”

李心鈺說:“評論讓我變得更堅強。”但她也同意,今後上載任何帖子,會更謹慎。

39歲的她至今未婚,身邊也沒有追求者,上一段感情已是六年前。

當年和未婚夫婚事告吹,她感覺和離婚一樣難過,飽受打擊,三四年後才走出陰影。她曾難過得每天在家以淚洗臉,沒有休止的淚水讓母親從安慰變成罵她。

現在她想找的物件,得跟自己有相似的人生理念和價值觀。她笑著問記者:“你有認識的人要介紹給我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