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讀《綱鑒易知錄》:太后很生氣,後果很嚴重

綱 以竇嬰為丞相, 田蚡為太尉, 趙綰為御史大夫, 王臧為郎中令。 迎申公為大中大夫。

西元前140年, 歷史翻開了光輝的一頁, 漢武帝並沒有因為首任丞相衛綰的下課而放慢節奏, 而是策劃了好大一盤棋:按照漢武帝的策劃, 這一盤大棋將從系列人事調整開始。

西元前140年的盛夏, 衛綰被免職後, 漢武帝大手筆地啟用了一批重臣上崗:竇嬰被任命為丞相、田蚡為太尉(三軍統帥)、趙綰被任命為副丞相(御史大夫)、王臧被任命為郎中令(皇帝機要秘書)、並聘請申公為大中大夫(學術方面的最高長官, 參與議政)。

漢武帝的這一波人事調整非常有趣, 裡面夾帶著大量的私貨, 我們分別來介紹一下這群走馬上任的大員。

竇嬰, 儒家學說的鐵杆粉絲、竇太皇太后(武帝祖母)的嫡親侄兒;

田蚡, 儒家學說的鐵杆粉絲、王太后(武帝母親)同母異父哥哥、漢武帝的舅父;

趙綰、王臧,

是竇嬰與田蚡連袂舉薦的儒家學者。

申公則是趙綰和王臧共同的老師, 儒家學詩派的元老, 《詩經》的整理人之一, 是一大名儒荀子的再傳弟子。

漢武帝所組建的這個班子有著非常顯著的兩大特點:其一、清一色的儒派人選, 儒家鐵杆;其二、核心大員都與後宮相關,

文臣之首是竇太皇太后的侄兒, 武將之首是王太后的哥哥, 而且這一文一武的兩條線形成了相互制衡。

漢武系列人事任命所夾帶的私貨世人皆知:既是清一色的儒派, 同時還極力拉攏了後宮。 啟用儒家軍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重手筆拉攏後宮是為了防止太皇太后與太后對新班子不滿。

上一篇(我讀《綱鑒易知錄》58)我們談及過, 漢武帝之所以如此癡迷於儒家學術, 是因為一代大儒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深深地撼動了漢武帝, 《天人三策》解答了漢武帝心中諸多難解的難題與課題。

《天人三策》比較長, 我們無需引用原文, 簡單地歸納總結一下其核心要義, 在“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這一核心主旨下, 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出了很具體的五點建議:

一、 進一步完善叔孫通所制定的禮制, 其目的和動機在於進一步約束列侯、外戚、皇家宗室這三類貴族的行為;

二、 以培育朝廷官員為目的, 組建官方太學, 在儒家學術範圍內在民間甄選賢良, 為平民開闢一條仕途之路;

三、 “君權神授、天人感應”、“天子受命于天, 與天同者大治, 與天異者大亂”董仲舒的這一天人學說非常犀利, 既能讓廣大布衣跪安, 也能讓上天以各種災難來警示皇帝;

四、 宣導仁政, 主張限田, 防止土地兼併蔓延、防止豪強坐大, 主張薄斂、省役, 輕徭薄賦;

五、 以改良後的儒家核心思想(三鋼,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為綱, 樹立國家主流意識形態。

站在數千年之後的今天來看,我們依然可以毫無顧忌地把膝蓋給予董仲舒大神,太牛了。

儒家至今依然是主流,並深入至每一個中國的骨髓,而這一切僅僅只是源于當時董仲舒的一個摺子;

三綱五常,歷經數千年依然如天地之間的一張巨大的網,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地涵蓋著一切,沒人可以跳出;

學而優則仕,太學,等等這些則更是被後朝後代發揮到了極致。

當瑪雅文明消失得無影無蹤、當尼羅河文明煙消雲散、當古巴比倫文明只剩下朝拜與動亂,而以儒家為旗幟的東亞文明卻能生生不息地幫助我們一茬又一茬渡過劫難,迎來新世紀的輝煌與復興。

從這個視角來看,我們不得不膜拜並感謝董仲舒,同時也不得不崇敬漢武帝,儒家這一竿子大旗自他樹立起來之後就不曾倒下過。

世界,有時候就是這樣神奇,在某些不起眼的歷史節點上不經意插下的柳條,可以成蔭千年、可以輝煌萬年。

新班子走馬上任之後,大漢帝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興太學,易服飾,廣傳儒學……

但是,有人不高興了,後宮那尊大神已經很是不爽,文景之治造就了帝國的興榮,經歷史檢驗過的黃老之術與無為而治深深地贏得了竇太后的崇敬,現在好像不是那麼回事。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御史大夫趙綰在朝堂奏點燃了炸藥包:趙綰請毋奏事東宮。竇太后大怒。

——御史大夫趙綰奏請漢武帝,朝廷的事情不必奏請東宮(竇太后),隱忍了很久的竇太后終於大怒。

薑還是老的辣。

暴怒之後的太后並沒有立即出面批評漢武帝,更是沒有指責新班底的任何不是,而是命人秘密搜集新班底成員的各種小尾巴。

小尾巴收集完畢之後,竇太后于西元前139年的冬天果斷出手,將整個新班底給一鍋端了:

丞相竇嬰被免職;太尉田蚡被免職;御史大夫趙綰被抓下獄,並最終被逼自殺於獄中;郎中令王臧與趙綰一樣被抓被逼自殺;王臧與趙綰的老師申公被清退,哪兒來回哪兒去;漢武帝被竇太后狠批。

一場轟轟烈烈的建元新政就這樣偃旗息鼓,漢武帝選擇了用時間換空間,低調潛伏靜候時機成熟。

那一年,漢武帝才18歲。

五、 以改良後的儒家核心思想(三鋼,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為綱, 樹立國家主流意識形態。

站在數千年之後的今天來看,我們依然可以毫無顧忌地把膝蓋給予董仲舒大神,太牛了。

儒家至今依然是主流,並深入至每一個中國的骨髓,而這一切僅僅只是源于當時董仲舒的一個摺子;

三綱五常,歷經數千年依然如天地之間的一張巨大的網,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地涵蓋著一切,沒人可以跳出;

學而優則仕,太學,等等這些則更是被後朝後代發揮到了極致。

當瑪雅文明消失得無影無蹤、當尼羅河文明煙消雲散、當古巴比倫文明只剩下朝拜與動亂,而以儒家為旗幟的東亞文明卻能生生不息地幫助我們一茬又一茬渡過劫難,迎來新世紀的輝煌與復興。

從這個視角來看,我們不得不膜拜並感謝董仲舒,同時也不得不崇敬漢武帝,儒家這一竿子大旗自他樹立起來之後就不曾倒下過。

世界,有時候就是這樣神奇,在某些不起眼的歷史節點上不經意插下的柳條,可以成蔭千年、可以輝煌萬年。

新班子走馬上任之後,大漢帝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氣象,興太學,易服飾,廣傳儒學……

但是,有人不高興了,後宮那尊大神已經很是不爽,文景之治造就了帝國的興榮,經歷史檢驗過的黃老之術與無為而治深深地贏得了竇太后的崇敬,現在好像不是那麼回事。

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御史大夫趙綰在朝堂奏點燃了炸藥包:趙綰請毋奏事東宮。竇太后大怒。

——御史大夫趙綰奏請漢武帝,朝廷的事情不必奏請東宮(竇太后),隱忍了很久的竇太后終於大怒。

薑還是老的辣。

暴怒之後的太后並沒有立即出面批評漢武帝,更是沒有指責新班底的任何不是,而是命人秘密搜集新班底成員的各種小尾巴。

小尾巴收集完畢之後,竇太后于西元前139年的冬天果斷出手,將整個新班底給一鍋端了:

丞相竇嬰被免職;太尉田蚡被免職;御史大夫趙綰被抓下獄,並最終被逼自殺於獄中;郎中令王臧與趙綰一樣被抓被逼自殺;王臧與趙綰的老師申公被清退,哪兒來回哪兒去;漢武帝被竇太后狠批。

一場轟轟烈烈的建元新政就這樣偃旗息鼓,漢武帝選擇了用時間換空間,低調潛伏靜候時機成熟。

那一年,漢武帝才18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