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南孫莊鄉張六莊村於氏族譜序言欣賞

張六莊位於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南孫莊鄉, 其先祖從山東省濟南府青城縣遷至今天津寧河縣, 其後世子孫中一個叫於盤堯的又于清朝初年從寧河遷至張六莊。 該家譜在2008年新修。

譜序之一

族之有譜, 以別尊卑、分長幼、聯情誼、篤親愛也。 然作譜之事不難於詞藻之富麗, 而難於次序之分明;不難於財力之捐輸, 而難於宗族之提倡。 茲於世氏合族創修譜牒乞序於予, 予與於世誼屬姻親,

義不容辭。 況文齋予妹倩也, 同道同術而又同性, 殷殷付讬詎可膜外視之?今開卷披覽, 其先世則由山東濟南府青城縣北遷寧河縣之俵口, 繼而始祖則由俵口遷豐潤縣【現唐山市豐南區】之張六莊, 至今十一世矣。 由本莊遷居異地者遠近不等, 是非廣為採訪、細為探尋, 何以支派無遺漏、行輩無錯亂乎?及觀此譜, 因知繪圖之精詳、世系之明晰。 婦道則節孝者有之, 淑德者有之;男兒則樂善者有之, 多才者有之。 蓋前人之創垂者遠, 則後人之繼承者大也, 將子子孫孫繩繩緝緝, 十世百世後嗣克昌, 大宗小宗支庶不紊。 予雖不獲贊助其事, 幸得觀其編纂之詳盡, 凡例之精嚴, 因喜而為之序也, 於是乎書。

民國二十三年榴月上浣 榖旦 歲貢生杜寶田字鶴亭鞠躬敬題.

譜序之二

族譜、國史、地方誌三者相異而實同、實同而體異、相輔相證以為用者也。 三代下講譜牒之學者, 莫若歐陽子。 新唐書五代史之修, 其帝王公卿世系類多曲引旁通, 源流秩然;紀唐代也則上朔神堯;紀沙院也則亦遠證至秦漢之世傳;長孫房杜也亦追其祖若父或仕南陳、或官北魏。 嗚呼, 非族譜無以輔地方誌, 非地方誌更無以補國史之闕。 是族者乃國家之起源, 而譜者又史志之發軔也。 湘鄉曾公至稱族譜為國史之母, 信矣哉。 于系姬周氏以國, 成王之異母弟武之穆也。

東遷而降, 諸侯互噬, 於寔先弱, 嬴秦兼併罷而郡縣之。 周之子孫亦黎氓, 遂去邑而邘氏曰于, 蓋以志隱痛而昭先德也。 漢丞相曰定國者, 勳業燦然, 頡頑丙魏;唐翰林學士有曰志寧者, 風流大雅, 名齊房魏, 文皇帝每呼為內相, 散處各地, 代鐘名德。 然以滄桑之變, 其某也為某之昭, 某也為某之穆, 闕有間矣。 執其裔而詢之, 恐亦未能詳也, 而淵源所自, 則固姬周之支派, 而武之穆也。 豐潤於君靜波, 始參戎幕, 既經蘆監, 寄吾垣者凡二十年, 與余訂車笠好。 歲丙子夏六月, 君至自平津, 持其族新修之譜一帙相示曰:“吾族肇姬周, 但明以前代遠年湮莫可考。 今吾譜之修起于明初, 斷自智深府君, 迄餘三十世, 餘之次又一世, 年凡五百, 世凡三十一, 支派厘然,昭穆秩然,某公配某氏,某女適某氏亦附見焉。漢丞相定國、唐學士志寗雖為遠祖,然闕有間,用效狄武襄之言不敢附之以為族光寵。子知我深,敢以序請。”且曰已告諸宗老矣,序成將附析津梓民而壽棗梨。穆子曰,人相生而成族,族與族相積而為郡縣,郡縣相合而為國家;故欲國家之強必先郡縣之理,郡縣之理必先族黨之睦,而族黨之睦必自敬宗,則敬宗之首務舍立祠修譜蓋無以屬也。今于氏既修譜矣,是敬宗睦族之大道於焉以立,俾海內芸芸萬姓取而則之,衍而繹之,各敬其宗,各睦其族,無以強淩弱,無以下犯上,更無以淫害義而殘其同氣,郡縣不理而自理,國家不治而自強矣;而靜波修譜之功國家實利賴之於氏雲乎哉。用是不計蠡則而為序,以報余友之命,且以明國史、地方誌與族譜相異實同、實同體異、相輔相證以為用之道,以告夫海內士大夫與吾同心者,是為序。

籌邊高等學校畢業清附生長垣紫墀穆祥仲撰文。

(于之、於君才整理,上述文章及圖片材料版權歸原作者和【於姓的天空】所有,未經同意引用、轉載發佈請注明出處,隨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權歸屬屬於侵權!)

支派厘然,昭穆秩然,某公配某氏,某女適某氏亦附見焉。漢丞相定國、唐學士志寗雖為遠祖,然闕有間,用效狄武襄之言不敢附之以為族光寵。子知我深,敢以序請。”且曰已告諸宗老矣,序成將附析津梓民而壽棗梨。穆子曰,人相生而成族,族與族相積而為郡縣,郡縣相合而為國家;故欲國家之強必先郡縣之理,郡縣之理必先族黨之睦,而族黨之睦必自敬宗,則敬宗之首務舍立祠修譜蓋無以屬也。今于氏既修譜矣,是敬宗睦族之大道於焉以立,俾海內芸芸萬姓取而則之,衍而繹之,各敬其宗,各睦其族,無以強淩弱,無以下犯上,更無以淫害義而殘其同氣,郡縣不理而自理,國家不治而自強矣;而靜波修譜之功國家實利賴之於氏雲乎哉。用是不計蠡則而為序,以報余友之命,且以明國史、地方誌與族譜相異實同、實同體異、相輔相證以為用之道,以告夫海內士大夫與吾同心者,是為序。

籌邊高等學校畢業清附生長垣紫墀穆祥仲撰文。

(于之、於君才整理,上述文章及圖片材料版權歸原作者和【於姓的天空】所有,未經同意引用、轉載發佈請注明出處,隨意篡改核心文字及版權歸屬屬於侵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