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追夢北宋公務員生活的幸福指數

追夢北宋公務員生活的幸福指數

公務員歷來就是個好差使, 不但政治待遇很高, 而且經濟待遇也很好。 從全國範圍來看, 公務員的幸福指數應該是最高的。

不然, 各地在報考公務員職位時, 怎麼會有如此之多的報考者, 趨之若鶩地參加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的職位競爭呢?在清人吳敬梓的《儒林外史》裡, 老童生範進都考到五十多歲了, 還要考。 當他終於考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時, 居然高興得過了頭, 瘋了!為了能一巴掌打醒他, 就連平時最看他不順眼的胡屠戶, 在動手前, 都嚇得哆哆嗦嗦地作了難, 說道:“他雖是我女婿, 如今卻做了老爺, 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於是, 從一干人眾在對待範進中舉(可成為當時的公務員)前後的態度變化上, 可以看出, 一個生員的中舉與否, 將會對其社會地位帶來冰火兩重天的變化。
由此可知, 為什麼參加科舉考試, 會成為歷代學子前仆後繼的畢生追求。

比較歷代公務員的幸福指數, 應該數北宋公務員的幸福指數最高, 也是人們追夢的物件。 因為, 幸福指數來源於幸福的生活, 而幸福生活又是靠高收入作基礎的。 我們知道, 北宋公務員的工資和福利待遇都很高, 高得都令人咋舌。 他們不但每月有固定的工資, 還有一份減免賦稅的職田收入。 先說工資, 其工資內容之豐富, 是一般未進入過公務員序列的人想像不出來的。 北宋公務員的工資主要包括:正俸、祿粟、職錢、春冬服裝、從人衣糧、茶酒廚料、薪炭以及牲畜飼料等, 凡衣食住行, 甚至家眷從人的開銷, 政府統統買單。 是否可以這樣設想?如果把牲畜飼料費用轉換成交通補貼費,

如今政府官員的收入是否會與北宋公務員的薪酬類似呢?再說職田, 北宋公務員的職田, 是按官品的高低, 配置四十頃至一頃不等, 且大多為良田。 在職田稅費的繳納上, 儘管政府己經給了很多優惠政策, 但北宋的公務員們, 仍然大多還是偷稅漏稅, 可見, 人心是永遠不知足的。 北宋政府為了使公務員們生活得很幸福, 便舉起了“高薪養廉”的大旗, 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北宋公務員的幸福指數。

北宋公務員的晉升也是很快的, 而且還沒有下崗分流之說。 只要你進入了公務員序列, 只要你沒有犯大錯, 公務員這個鐵飯碗就可以端進墳墓。 而且, 隨著時間的推移, 這個鐵飯碗的含金量還會越來越高,

很有可能會變成金飯碗。 在文武官員的晉升方法上, 北宋政府採用了對文職官員施行三年一“磨勘”, 對武職官員施行四年一“磨勘”的辦法。 所謂“磨勘”, 換成現代說法, 就叫“考核”。 考核後, 只要無大過, 官員就可以得到升遷。 隨後, 各種待遇都會水漲船高。

北宋公務員的工作都很輕鬆。 所以, 他們有的是時間, 在工作中相互扯皮, 相互攻訐。 在政府的官職制度上, 有“官”、“職”、“差遺”之分。 所謂“官”, 只是一種等級待遇, 作為敘級、分等、定薪的依據;所謂“職”, 並不是職務, 而是加官, 是一種虛銜;所謂“差遺”, 也稱職事官, 這才是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 譬如, 名義上宰相是中書令、門下侍中, 但那僅僅是“官”的稱謂, 而執掌相權的, 實際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等這些“差遺”。

因此, 宋朝的公務員大多沒有具體的工作, 卻又拿著高工資, 他們的幸福生活當然會過得很愜意, 而幸福指數自然也會相當高了!更何況, 那時又沒有執行“禁酒令”, 公務員即便是出入歌舞色情場所, 即便是喝得酩酊大醉, 政府也只是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的。 所以, 那時的歌舞“紅燈區”特別火爆, 不少公務員中的風流才子, 在尋歡場所酒酣盡興之後, 都喜歡為鶯歌燕舞的歌舞伎們作賦填詞, 並沉浸在夜夜笙歌的溫柔鄉中流漣忘返。 正是由於宋朝的公務員才子們熱衷於為歌舞廳的歌女們寫歌填詞, 方至使宋詞特別興旺, 因此才有了“唐詩宋詞”之說。 這也難怪北宋的公務員們了, 就連他們的末代最高領袖宋徽宗趙佶, 也是後來的太上皇,不也經常偷偷溜出宮,去找歌舞坊的“超級小姐”李師師作畫填詞、喝酒唱歌玩兒嗎?

最令人羡慕的,恐怕要算允許公務員子弟接班和安置家人就業了。為了讓公務員們安心工作,不為家事操心分心,北宋政府允許中高級官員的直系、旁系親屬,甚至門人到政府部門工作。當時稱之為“蔭補”(俗話說“宰相門人七品官”,此語便出自宋朝)。不過,“蔭補”也是有特定時間的,一般都是在皇帝的生日,官員退休或死亡的時候,才對官員的親屬進行“蔭補”。

同時讓人羡慕的是,進入北宋公務員序列的門檻並不太高。眾所周知,宋朝是科舉取士的,而科舉錄取的人數竟一科比一科多。從宋初的每科取進士幾十人,到了宋太宗時,就達到了兩百多人,至北宋末,一次錄取的進士竟高達六、七百人。要知道,進士及第是要授與官職的,三年一次的考試,如此累積下來,國家該增設多少公務員職位呀?宋太祖開寶二年(西元970年)規定,凡舉人參加過十五屆科舉考試(即考試實際經歷了四十二年)而未及第者,一律特賜“本科出身”。僅到宋真宗時(北宋第三代皇帝,實際是宋太祖的侄子),就把“本科出身”的標準降低了,只要應試五屆(即經歷十二年)而未及第者,即可獲得這樣的稱號。所以,只要你身體好,有耐心,都可以成為北宋的公務員。

可惜,這樣的幸福生活並沒有維持很久。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和軍隊,導致北宋發生了“最有名”的“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費”,從而使北宋政府出現了巨大的財政赤字。為了維持政府機器的正常運轉,保證公務員的幸福指數不下降,北宋政府在經歷了幾次不甚成功的改革後,不得不開始對人民橫徵暴斂了。這一行為,預示著北宋公務員的好日子快過到盡頭了。隨著汴京(今開封)在女真鐵騎的進攻下失陷,北宋公務員的幸福生活和他們的皇上一起,終於宣告結束了,北宋公務員的幸福指數也隨之降到了冰點,追夢北宋公務員的幸福指數也就隨之成了泡影。

(全文完)

也是後來的太上皇,不也經常偷偷溜出宮,去找歌舞坊的“超級小姐”李師師作畫填詞、喝酒唱歌玩兒嗎?

最令人羡慕的,恐怕要算允許公務員子弟接班和安置家人就業了。為了讓公務員們安心工作,不為家事操心分心,北宋政府允許中高級官員的直系、旁系親屬,甚至門人到政府部門工作。當時稱之為“蔭補”(俗話說“宰相門人七品官”,此語便出自宋朝)。不過,“蔭補”也是有特定時間的,一般都是在皇帝的生日,官員退休或死亡的時候,才對官員的親屬進行“蔭補”。

同時讓人羡慕的是,進入北宋公務員序列的門檻並不太高。眾所周知,宋朝是科舉取士的,而科舉錄取的人數竟一科比一科多。從宋初的每科取進士幾十人,到了宋太宗時,就達到了兩百多人,至北宋末,一次錄取的進士竟高達六、七百人。要知道,進士及第是要授與官職的,三年一次的考試,如此累積下來,國家該增設多少公務員職位呀?宋太祖開寶二年(西元970年)規定,凡舉人參加過十五屆科舉考試(即考試實際經歷了四十二年)而未及第者,一律特賜“本科出身”。僅到宋真宗時(北宋第三代皇帝,實際是宋太祖的侄子),就把“本科出身”的標準降低了,只要應試五屆(即經歷十二年)而未及第者,即可獲得這樣的稱號。所以,只要你身體好,有耐心,都可以成為北宋的公務員。

可惜,這樣的幸福生活並沒有維持很久。龐大的公務員隊伍和軍隊,導致北宋發生了“最有名”的“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費”,從而使北宋政府出現了巨大的財政赤字。為了維持政府機器的正常運轉,保證公務員的幸福指數不下降,北宋政府在經歷了幾次不甚成功的改革後,不得不開始對人民橫徵暴斂了。這一行為,預示著北宋公務員的好日子快過到盡頭了。隨著汴京(今開封)在女真鐵騎的進攻下失陷,北宋公務員的幸福生活和他們的皇上一起,終於宣告結束了,北宋公務員的幸福指數也隨之降到了冰點,追夢北宋公務員的幸福指數也就隨之成了泡影。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