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人過半百才學藝,只為傳承手擀餛飩皮

“現在手擀餛飩皮已經很少見了, 而樊川張銀貴一克麵粉能擀出一張餛飩皮的技藝, 更是堪稱一絕!”在城區潤江路一個餛飩店裡, 老闆嵇瑞華一見面就向記者感慨, “如果再不傳承和發揚, 以後我們就很難品嘗到傳統工藝製作的餛飩了。 ”

今年51歲的嵇瑞華出生在樊川老街, 從小吃著張銀貴的“樊川百年餛飩”長大, 眼看著傳統製作餛飩技藝傳承面臨後繼無人的窘狀, 他也為之感到惋惜。 50歲那年, 他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跟張銀貴師傅學藝。 “我去張師傅那裡拜師時, 70多歲的他非常不屑, 說我是開玩笑,

肯定堅持不了幾天, 還讓我回去再考慮考慮。 ”

學藝的確很辛苦。 嵇瑞華從小也看到張師傅的學徒換了一茬又一茬, 沒幾個能堅持半年的。 “既然決定了, 就不能放棄!”當嵇瑞華再次登門時, 張銀貴才相信這個徒弟是真心來學藝的。

人過半百才學藝, 不如年輕小夥子。 “別以為和麵、擀面是一件簡單的事, 真正做了才知道非常辛苦。 那段時間, 我天天淩晨3點起床, 跟著師傅一起和麵、擀面。 尤其是大夏天的時候, 毛巾擦下來的汗能擰出水。 ”嵇瑞華告訴記者, “和一次面差不多8斤左右, 從開始和麵到餛飩皮製作出來, 大約需要兩個小時, 其中將面壓制成皮約要1個半小時。 兌水、擀皮看似簡單, 這個皮製作出來, 放在鍋裡煮不爛, 而且在碗裡放10分鐘,

面皮也不會糊。 ”

經過半年多學藝, 嵇瑞華在張師傅店裡可以撐門面了。 “師傅為了考驗我技術, 讓我獨自和麵、擀面, 就連多年老顧客也沒嘗出來換了‘小師傅’。 ”嵇瑞華表示, 一定會將這“張家”百年手藝傳承和發揚下去。 張銀貴也感慨地說:“沒想到你真能學出來!”

500克麵粉可製作400張餛飩皮, 算下來一克多麵粉就能擀出一張餛飩皮, 每張餛飩皮真的是薄如紙。 “除了皮薄, 這‘樊川餛飩’出名還在於餡嫩。 ”去年10月, 嵇瑞華在城區開了一家餛飩店, 他告訴記者, “為了挑選食材供應商, 我嘗遍了城區30餘個肉鋪的精肉, 最終確定一家。 ”

採訪時, 記者在店裡看到不少市民慕名前來品嘗。 “他這兒的餛飩跟其他地方不同, 粉色肉餡透過薄薄的面皮,

就像春天裡的一朵桃花, 吃到嘴裡順滑。 ”市民張女士非常喜歡吃嵇瑞華做的餛飩。 前不久, 在蘇州工作的張先生回家探親, 特地來打包了50份。 “同事們在網上看到‘樊川餛飩’非常有名, 就關照我帶點嘗嘗。 ”

在日常經營中, 嵇瑞華把品牌當作生命。 附近一家中式速食店老闆想請他做餛飩皮和餛飩餡的供應商, 自己拿回去加工, 嵇瑞華卻不同意, “寧肯少掙點錢, 也要保護這手工擀制餛飩皮的名聲!”

本報記者 蔡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