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生子莫學孫仲謀:孫權的兒子們都有怎樣的人生結局?

“生子當如孫仲謀”是三國時期曹操對孫權的著名評價, 後來辛棄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也引用這個典故。 不過孫權的兒子們可未必會贊同曹操的這句評價。 下面本鬼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些孫權的兒子們都怎樣的人生結局?

孫登

孫權長子, 生母不可知, 由孫權的第二任正妻徐夫人撫養長大。 孫登小時候後便天資聰穎, 長大後更是文武全才。 而且孫登的品德也非常高尚, 孝敬父母、禮賢下士, 堪稱孫權最優秀的兒子。 孫權稱帝后, 孫登被立為太子並鎮守武昌。

孫登

太子孫登處理政務的時候謹慎得體, 上至孫權下至百姓無不滿意。 孫權對孫登也寄予極高的期望, 將陸遜、諸葛瑾等名臣賢才都派到孫登的身邊, 還讓孫登娶了周瑜的女兒, 時稱太子宮為“名士盈門”。 可以說孫登成為東吳的下一任皇帝只是個時間的問題。

但沒想到的是在赤烏四年(241年), 孫登因病去世, 年僅三十三歲。 在去世之前, 孫登還在遺書中勸諫孫權要任用賢才, 善待百姓。 孫權在得知孫登去世的消息後悲痛不已, 感歎道:““國喪明嫡, 百姓何福”。

孫慮

孫權次子, 生母不可知。 孫慮自幼聰慧, 才華出眾。 因此在十八歲的時候就被孫權任命為鎮軍大將軍, 駐守半州。 當時很多人都擔心過於年輕的孫慮難勝其職, 沒想到孫慮到任後表現非常優秀, 超出了大部分人對他的判斷。 嘉禾元年(232年), 孫慮因病去世, 年僅二十二歲。

孫和

孫權第三子, 母為王夫人。 孫和小時候是孫權最寵愛的兒子, 史稱“帝尤愛幸”。 孫和也沒有辜負父親的寵愛, 在老師闞澤的教導下成長為品學兼優、文武兼備的皇子。 孫和與大哥孫登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孫登在臨終前就推薦孫和繼任太子。

孫和

孫登去世後,孫和毫無懸念地被孫權立為太子。孫和在做太子期間的表現很好,但他的命運卻開始向悲劇方向發展。一方面晚年的孫權變得越來越多疑殘忍,另一方面孫和的弟弟魯王孫霸在孫權的愛女全公主孫魯班的支持下想要奪取太子之位,引發了對東吳影響極大的“南魯之爭”。

孫魯班

最終在魯王和全公主的攻擊下,孫和去掉了太子之位並被流放到了外地。孫權後來曾想過召回孫和,但因為種種原因而未成。孫權死後,諸葛恪成為東吳的權臣,而孫和的太子妃張氏就是諸葛恪的外甥女,因此很多人懷疑諸葛恪要重新立孫和為帝。

但此事在還沒有辨明真假的時候,諸葛恪就被孫峻所殺。而孫峻對諸葛恪要立孫和為帝的傳言深信不疑,於是在建興二年(253年)逼迫孫和自殺。不過孫和的兒子孫皓後來成為東吳的末代皇帝,孫和也被追諡為東吳的“文皇帝”。

孫霸

孫權第四子,母為謝姬(一說與孫和同母)。孫霸天資極好,文武全才,因此也很受父親孫權的寵愛。孫霸被封為魯王后便破例留在了京城,早期甚至與太子孫和住在同一座宮殿之中。而這一切都助長了孫霸的野心,最終引發了“南魯之爭”。

孫霸

當時孫權與步練師的愛女、全公主孫魯班政治能量極大,與太子孫和的生母王夫人又極為不和。於是孫霸便與全公主組成聯盟,一方面拉攏大臣為黨羽,另一方面對太子孫和展開各種攻擊,最終導致孫權廢掉了孫和的太子之位。

步練師

雖然孫和的太子之位被廢除,但孫霸卻也沒有像他自己想的那樣成為新一任太子。就在孫和被廢後不久,孫霸謀奪太子之位的陰謀也被孫權發現。震怒的孫權不僅殺掉了孫霸的大部分黨羽,還在赤烏十三年(250年)將孫霸賜死。

孫奮

孫權第五子,母為仲姬,妻子是袁術的孫女。孫奮能力平庸、行事荒誕,一直不為孫權所喜愛。可是在孫權死後,孫奮的行為越來越過分,並起了奪位之心。當時東吳的權臣諸葛恪便將孫奮移到靠近建康(今南京)的豫章(今南昌)以便監視,還寫信勸諫警告孫奮。

諸葛恪被孫峻殺死後,以為機會到來的孫奮蠢蠢欲動,竟然殺死了勸諫他的屬下官員。孫奮也因此被貶為平民。吳末帝孫皓登基後有傳言說孫奮可能當皇帝,於是孫皓在建衡二年(270年)將孫奮和他的五個兒子全部殺死。

孫休

孫權第六子,母為敬懷皇后王夫人。孫休的母親也不受寵,孫休少年時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因此沒有得到孫權的重視。孫權死後政局動盪,孫休的弟弟孫亮也被權臣孫綝廢除。因為覺得孫休懦弱無能,孫綝便立孫休為東吳第三任皇帝。

但沒想到孫休其實是綿裡藏針,最終在丁奉、張布等大臣的幫助下除掉了孫綝。孫休正式親政之後實行良政,東吳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繁榮發展。但孫休對外的軍事卻乏善可陳,尤其是救援蜀漢不利。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因病去世,年二十九歲,追諡為東吳“景皇帝”。

孫亮

孫權第七子,母為潘皇后(潘淑)。孫亮從小聰明伶俐,其母潘淑又是孫權最寵信的嬪妃。於是在孫和被廢、孫霸賜死之後,排行最小的孫亮卻成為東吳的新一任太子。太元元年(252年)孫權去世之後,孫亮正式成為東吳的第二任皇帝。

孫亮登基的時候年僅九歲,再加上孫權臨終前的政治安排失當,導致之後東吳的政局異常動盪,連續出現了諸葛恪、孫峻、孫綝三代“挾天子”的權臣。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孫亮試圖消滅權臣,奪回權力,沒想到卻為自己惹來了大禍。

孫峻

孫亮準備策劃政變來除掉權臣孫綝,但因為做事不密而被孫綝察覺。於是孫綝發動政變將孫亮廢為“會稽王”,並將其流放到候官(今福建省閩侯縣)。永安三年(260年),孫亮在前往候官的途中去世,一說其為自殺,也有人認為是被孫綝毒死的。

孫和

孫登去世後,孫和毫無懸念地被孫權立為太子。孫和在做太子期間的表現很好,但他的命運卻開始向悲劇方向發展。一方面晚年的孫權變得越來越多疑殘忍,另一方面孫和的弟弟魯王孫霸在孫權的愛女全公主孫魯班的支持下想要奪取太子之位,引發了對東吳影響極大的“南魯之爭”。

孫魯班

最終在魯王和全公主的攻擊下,孫和去掉了太子之位並被流放到了外地。孫權後來曾想過召回孫和,但因為種種原因而未成。孫權死後,諸葛恪成為東吳的權臣,而孫和的太子妃張氏就是諸葛恪的外甥女,因此很多人懷疑諸葛恪要重新立孫和為帝。

但此事在還沒有辨明真假的時候,諸葛恪就被孫峻所殺。而孫峻對諸葛恪要立孫和為帝的傳言深信不疑,於是在建興二年(253年)逼迫孫和自殺。不過孫和的兒子孫皓後來成為東吳的末代皇帝,孫和也被追諡為東吳的“文皇帝”。

孫霸

孫權第四子,母為謝姬(一說與孫和同母)。孫霸天資極好,文武全才,因此也很受父親孫權的寵愛。孫霸被封為魯王后便破例留在了京城,早期甚至與太子孫和住在同一座宮殿之中。而這一切都助長了孫霸的野心,最終引發了“南魯之爭”。

孫霸

當時孫權與步練師的愛女、全公主孫魯班政治能量極大,與太子孫和的生母王夫人又極為不和。於是孫霸便與全公主組成聯盟,一方面拉攏大臣為黨羽,另一方面對太子孫和展開各種攻擊,最終導致孫權廢掉了孫和的太子之位。

步練師

雖然孫和的太子之位被廢除,但孫霸卻也沒有像他自己想的那樣成為新一任太子。就在孫和被廢後不久,孫霸謀奪太子之位的陰謀也被孫權發現。震怒的孫權不僅殺掉了孫霸的大部分黨羽,還在赤烏十三年(250年)將孫霸賜死。

孫奮

孫權第五子,母為仲姬,妻子是袁術的孫女。孫奮能力平庸、行事荒誕,一直不為孫權所喜愛。可是在孫權死後,孫奮的行為越來越過分,並起了奪位之心。當時東吳的權臣諸葛恪便將孫奮移到靠近建康(今南京)的豫章(今南昌)以便監視,還寫信勸諫警告孫奮。

諸葛恪被孫峻殺死後,以為機會到來的孫奮蠢蠢欲動,竟然殺死了勸諫他的屬下官員。孫奮也因此被貶為平民。吳末帝孫皓登基後有傳言說孫奮可能當皇帝,於是孫皓在建衡二年(270年)將孫奮和他的五個兒子全部殺死。

孫休

孫權第六子,母為敬懷皇后王夫人。孫休的母親也不受寵,孫休少年時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因此沒有得到孫權的重視。孫權死後政局動盪,孫休的弟弟孫亮也被權臣孫綝廢除。因為覺得孫休懦弱無能,孫綝便立孫休為東吳第三任皇帝。

但沒想到孫休其實是綿裡藏針,最終在丁奉、張布等大臣的幫助下除掉了孫綝。孫休正式親政之後實行良政,東吳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繁榮發展。但孫休對外的軍事卻乏善可陳,尤其是救援蜀漢不利。永安七年(264年),孫休因病去世,年二十九歲,追諡為東吳“景皇帝”。

孫亮

孫權第七子,母為潘皇后(潘淑)。孫亮從小聰明伶俐,其母潘淑又是孫權最寵信的嬪妃。於是在孫和被廢、孫霸賜死之後,排行最小的孫亮卻成為東吳的新一任太子。太元元年(252年)孫權去世之後,孫亮正式成為東吳的第二任皇帝。

孫亮登基的時候年僅九歲,再加上孫權臨終前的政治安排失當,導致之後東吳的政局異常動盪,連續出現了諸葛恪、孫峻、孫綝三代“挾天子”的權臣。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孫亮試圖消滅權臣,奪回權力,沒想到卻為自己惹來了大禍。

孫峻

孫亮準備策劃政變來除掉權臣孫綝,但因為做事不密而被孫綝察覺。於是孫綝發動政變將孫亮廢為“會稽王”,並將其流放到候官(今福建省閩侯縣)。永安三年(260年),孫亮在前往候官的途中去世,一說其為自殺,也有人認為是被孫綝毒死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