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德軍大腦,改變了世界軍事史

二戰德軍一直以來都以強悍著稱, 拋開意識形態和邪惡的思想理念, 納粹德國的陸軍在軍事史上確實有它為人稱道之處。

二戰德軍之所以如此兇悍, 除了他們的軍隊素質和先進裝備外,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們擁有一個發達的大腦, 一個先進的指揮中樞。

這個“大腦”當然不是狂人希特勒, 而是一個叫做“德軍總參謀部”的機構。

上個世紀初的德國人無論是一戰還是二戰都有優異的表現, 而他們之所以能以一己之力對抗幾個軍事強國, 總參謀

二戰德軍總參謀部的前身是普魯士軍官團參謀總部, 更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上個世紀, 當時被稱為“軍需總監部。 ”

在人類歷史早期的戰爭中, 一軍主帥就是整個軍隊的大腦, 他的決策可以決定一場戰爭的結果。 雖然當時也有類似于參謀軍師之類的職務, 但其作用並不顯著, 有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而自拿破崙開始, “參謀部”的概念便被廣泛熟知並運用, 因為隨著科技和軍事理論的發展, 軍隊的組織度更加嚴密, 戰爭的形勢變化更快, 僅憑一位主帥的軍事才能已經難以贏得一場戰爭, 即便這個主帥是位軍事天才。 因此, 需要更多的情報、資料和助手來制定軍事計畫, 來贏得戰爭的勝利。

拿破崙的軍事成功刺激了普魯士人, 普魯士的軍事貴族們開始籌建自己的參謀部, 即普魯士軍團團總參謀部。

從此, 世界上最早最成功的的總參謀部應運而生。

如果說拿破崙的參謀部還只是他下屬的一個辦公機構, 那麼, 普魯士軍官團創立德意志繼承的德軍總參謀部則是一顆不折不扣的“戰爭大腦。 ”

上上個世紀, 普魯士人打了三次會戰, 普丹戰爭, 普奧戰爭、普法戰爭, 結果, 這三次戰爭都以普魯士勝利告終, 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 而當時指揮這三場戰爭的正是總參謀部, 他們的核心人物就是鼎鼎大名的總參謀長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老毛奇。

一戰中, 德國皇帝先後更換了幾任總參謀長, 但決定一戰的仍是德軍總參謀部, 因為他們面對兩面夾擊的對手, 其實雖敗猶榮。 實際上, 一戰前德軍總參謀部制定的“施利芬計畫”恰恰就是二戰閃電戰的雛形, 只可惜由於當時的技術裝備和思維觀念的限制,

這個絕妙計畫未能在一戰中實現。

二戰前期, 希特勒還是相信德軍總參謀部的, 也賦予了這個機構足夠的自由空間, 於是這個機構醞釀出了一個月滅波蘭的“白色方案”, 繞過馬奇諾防線從阿登森林突入法國的“曼施坦因計畫”, 以及一個月佔領法國的“黃色方案。 ”

可以說, 德軍總參謀部是德軍在戰爭前期取得巨大成功的幕後主導者, 沒有這個機構, 就不可能有震驚世界的閃電戰。

然而, 希特勒作為一個獨裁者, 他們希望將所有權力都緊緊攥在自己手中, 他開始逐步插手總參謀部的事務, 並最終架空了總參謀部, 他頻繁的更換總參謀長, 用那些對自己唯命是從但缺乏才華的人。

也就是從此以後, 德軍的戰略戰術錯誤一個接一個, 而希特勒也只有用不斷的撤職換人來掩蓋自己的戰略戰術的低能。

其實,1938年後希特勒便已經將總參謀部拆分,1941年更是徹底將總參謀部拆分個幾個機構閒置,所以說,德軍總參謀部在二戰中,尤其是戰爭中後期起到的作用其實很有限。

二戰後,世界各國都已經效仿德國組建了自己的總參謀部,而二戰後,世界各國更是對參謀部的建設越發重視,現在,總參謀部已經是現代化戰爭的核心機構,可以說,是德國人開創了這段歷史。

而希特勒也只有用不斷的撤職換人來掩蓋自己的戰略戰術的低能。

其實,1938年後希特勒便已經將總參謀部拆分,1941年更是徹底將總參謀部拆分個幾個機構閒置,所以說,德軍總參謀部在二戰中,尤其是戰爭中後期起到的作用其實很有限。

二戰後,世界各國都已經效仿德國組建了自己的總參謀部,而二戰後,世界各國更是對參謀部的建設越發重視,現在,總參謀部已經是現代化戰爭的核心機構,可以說,是德國人開創了這段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