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憲宗其實是一位明君,從這幾點就可以看出他比明孝宗更有作為

被誤解的明憲宗朱見深

在此感謝好友 @jordan聖帝 神武黑獺在寫作過程中的無私幫助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很好的科普類書籍, 在明事中, 因為立場與觀念的不同, 對有些人物的評價難免偏差, 比如張璁, 在書裡成了心理變態, 比如王越, 堂堂名將軍功封爵, 書中隻字未提, 又比如朱見深, 跟一些明粉(非貶義)朋友交流, 不同的人對他的看法也不同, 所以想要聊聊他。

朱見深即位的時候是天順八年, 大明朝經過了永樂時代與仁宣之治, 隨之即位的正統帝朱祁鎮那個二貨, 雖然我一向不認為古代封建王朝能有什麼真正的盛世, 不過朱祁鎮從老爹手裡接過的, 是一個雖有瑕疵, 但總體情況不錯的帝國。 可是經過英宗代宗兩朝, 尤其是英宗朝發生了著名的土木堡之變, 使得這一時期明帝國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 皇帝們失去了進取的精神, 變得逐漸保守與懈怠。

政治上趨於混亂與無序, 皇莊開始出現, 土地兼併大量發生, 軍事上開始整體收縮, 邊防削弱, 強敵掠邊, 在看似平靜的局面下是不斷加深的危機。

朱見深即位的時候, 從他老爹那裡接手的, 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爛攤子。 土司叛亂嚴重, 起義不斷, 韃靼進駐河套, 女真屢次犯邊, 荊襄流民暴增到近百萬。 他在做太子的時候地位就不是很穩固, 英宗對他不是很看重, 他曾經問著名的大臣李賢, 我一定要把皇位傳給太子嘛?李賢回答“宗社幸甚”。 就這樣, 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才被定下來。

朱見深即位的時候只有17歲, 新皇登基, 第一件事自然是大赦天下。 雖然這是定制, 但大明的皇帝即位的時候, 詔書都是不同人起草的, 大赦的範圍也有差異,

為朱見深起草詔令的是李賢, 李賢大筆一揮, 詔令洋洋灑灑寫了3500多字, 從大赦的範圍到官吏的任選、軍民等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朱見深大赦天下的同時, 其實也是給自己的統治定下了一個基調, 施善政, 求太平。

英宗時期, 用錦衣衛為耳目, 動輒陷害攻訐, 連名臣李賢也幾乎不免。 朱見深即位後, 即開始著手革除錦衣衛告詰之風氣, 錦衣衛指揮使門達及張山等人皆被問罪, 並任袁彬掌錦衣衛事。 袁彬到任前後, 明史記載:先是, 掌錦衣衛者率張權勢, 罔財賄, 彬任職久, 行事安靜。 可以說成化初期的政局安定, 與此息息相關。

搞定錦衣衛這邊的事, 自然就可以著手平反冤獄了, 他首先平反了曹吉祥, 石亨時期的大量冤案錯案, 然後在大概半年後, 朱見深下令, 給於謙平反, 於謙平反後, 前都督僉事范廣, 奪門之變後被殺的王誠, 被削籍的陳循等人都被平反, 其餘被貶謫的官員也大都恢復了職位。

給於謙平反完之後, 朱見深開始著手對他的叔叔朱祁鈺改諡號。

英宗復辟後, 廢代宗, 改為鄺王, 死後諡戾, 對其多有詆毀, 因為實際上是先帝所予, 不易輕改。 此事一拖再拖, 直到十年之後, 朱祁鈺才得以復位號, 他的諡號也最終被更改並確定為景, 景者, 耄意大圖, 布義行剛, 雖不及太宗的文, 也不及宣宗的章, 但已經是一個不錯的諡了, 這也可以說是朱見深對他的肯定了。

朱見深即位當年, 就下令“免天下軍衛屯糧十之三”, 又在李賢的倡議下, 下令浣衣局的宮人除不願出宮者, 其餘全部放歸家裡。 然後針對內府供用浪費, 下令減去南北兩京歲用各三成, 又以勞民傷財為由下令暫停工部督造儀仗車馬等工作。

然後談談宗室跟外戚的問題, 明朝宗室在朱見深在位的時候算是比較老實的, 對於他們這些人,年輕的皇帝也比較客氣。他們的一些請求,比如恢復春秋郊遊,比如財用不足請求加祿米,只要要求不是太過分,一次兩次之後,朱見深也就允了。但對於無理的要求,如遼王請求未生育的兒媳為兒子殉葬,崇德長公主要求出嫁時把周邊的“閒田”賜予自己,朱見深則是一律拒絕。

成化一朝,有勢力的外戚主要周家及萬家,周家是朱見深生母周太后的娘家,在朱見深剛即位時,周家乞賜田產,由於這是慣例,朱見深統統批准了,但隨著外戚對於土地的兼併越來越厲害,朱見深最終下詔,收回賜田,示以重法。除無主地外,賜田一律收回,乞田者一律不許。雖然此後礙於太後面上,周家也多有暗占,但對外戚占田一事終究還是有了一個較好的處理結果。

再說說軍事上

平定叛亂:廣西的土司在明朝建立後就一直不太老實,尤其是從景泰年間開始,大藤峽的少民屢次鬧事,攻城池,殺官吏,搶掠州郡。朱見深即位剛幾天,就接到兩廣少民劫掠官庫的報告,在聽取了官員及兵部的意見後,決定對兩廣用兵,任命趙輔,韓雍等人負責平亂,韓雍等人6月份定策,9月份就到了廣西,兵分五路,發起進攻。到成化元年年底,大藤峽之戰以官軍取勝而告終,內亂也暫時平息,為解決後續事宜,他下令設兩廣都禦史及巡撫,並採取以夷制夷的管理辦法,此後一直到成化八年,廣西大藤峽的少民起義才宣告平息。

荊襄流民問題:荊襄流民在宣德,正統時期就已經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了,尤其是隨著土地兼併及產去稅存的發生,民戶大量逃亡。到了成化初年,流民聚集規模浩大,人數達近百萬人,從成化元年到成化十二年,朝廷採用軍事打擊與安撫的雙重辦法,軍事方面先後啟用白圭,項忠進行軍事打擊,將為首者平定後,轉而採取安撫措施,一是將部分流民編入流入地集中管轄,二是鼓勵流民返回原籍,並給予耕牛,種子,口糧等接濟,同時多次下令蠲除流民的稅賦。項忠先後遣散出山複業流民九十三萬八千人,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成化十二年,隨著朱見深下令開設湖廣鄖陽府,荊襄流民問題基本被解決。以後的朝代雖然偶有出現,但規模與頻率都小了不少,事實上,想要根除流民的問題,在我看來,當時是不具備這種條件的。

對蒙:紅鹽池大捷 威甯海大捷

朱見深即位的時候,蒙古瓦剌部逐漸走向衰落,與之對應的是韃靼部的崛起,早在天順時期,阿羅出部、毛裡孩部就入駐了河套地區,常駐不去。成化初期,因為對荊襄與兩廣用兵,所以朝廷對韃靼部關注不多。到了成化六年,始對河套用兵。成化九年,趁滿都魯、孛羅忽等各率精銳外出搶掠,明軍將領王越決定趁其主力外出搗其巢穴。與總兵官許甯、遊擊將軍周玉各率兵4600人,晝夜兼程,直抵紅鹽池,到達套虜基地。放眼望去五十裡內盡是帳篷,明軍向蒙古基地發起進攻,蒙古軍隊則列隊迎戰,一番廝殺後,明軍活捉355人,駝馬牛羊器械都被收繳,帳篷也被全部燒毀,王越回軍。外出掠奪的滿都魯等人也被劉聚等擊敗,掠奪的人口物資皆被奪回。七年之後,王越故技重施,與汪直等偷襲咸寧,斬首437多級,俘虜171人,獲牛羊馬6000多頭,盔甲弓箭上萬。幾次軍事打擊,起到了肅清套匪的效果,弘治八年以前,河套無匪。

對女真:到成化年間,女真部落開始由小規模的掠奪變為大規模的入寇劫掠,雖然女真部落首領在正統年間接受了明政府的任命,但到了成化初年,隨著部落的發展與推進,建州女真對明朝的邊境也有了想法。成化三年冬,明將李秉,趙輔等與朝鮮軍隊配合進攻建州女真,十月底,遼東大捷,建州女真被殺近千人,建州衛指揮使李滿柱也被擒斬。成化15年,汪直,朱永等人再次出擊建州女真,斬七百餘人,俘近500口。

關於獲取首級的說明:斬首和實際損失是兩個概念。斬首級數少,一是明朝計首嚴苛,二是韃靼機動性強,明軍收割首級的機會少。縱觀明實錄的記載,從仁宣之後,明朝對蒙作戰大多數斬首級數僅幾十,多的時候也不過一兩百,甚至還有個位數的出現,成化朝幾次對外作戰,無論是效果還是斬獲數,在明中期乃至後期對北疆用兵的行動力都是名列前茅的。

關於萬貴妃:當年明月說他寫明事的時候主要參考了明實錄然後是明史,可在萬貴妃的問題上,毫無疑問他只看了明史。萬貴妃是否毒殺過憲宗子嗣呢?明史將這件事收錄了進去,參見明史後妃傳:

時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墮。柏賢妃生悼恭太子,亦為所害。帝偶行內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使懷恩赴內閣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賀,頒詔天下。移妃居永壽宮,數召見。萬貴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紿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諡恭恪莊僖淑妃。敏懼,亦吞金死。

但這件事其實很值得質疑,

其一是張敏並非《明史》中所謂門監,而是司禮監太監,且並未 “吞金死”,反而得以善終,恩被家人

其二是此事於明實錄中並無記載,明史中的相關記載反而自相矛盾。

其三是明史關於朱佑樘身世的記載源於明代筆記小說《勝朝彤史拾遺記》,這部小說又取材于於慎行的《穀山筆塵》中,於慎行自己在文後寫到,萬曆年間一老中官所述,且不提二手史料是否夾雜好惡,此時據成弘時期已過百年,其真實性也難以考證。

其四是朱佑樘並非唯一的皇子,他出生時他的哥哥朱祐極尚在人世,萬貴妃沒有必要害他,且此後朱見深也有很多兒子。無論萬貴妃品性是否真如史料記載,至少其毒殺小孩一事是值得懷疑的。

關於西廠(附汪直評價):成化後期,朱見深設立的西廠,算是他的一大黑點。這一點,我們無法否認。但用宦官、搞特務政治,某種程度上算是明朝皇帝的通病,而實際上,朱見深建立西廠所重用的汪直談不上特別不堪,從做事上甚至堪稱用世之才。

汪直此人,史稱其“年少喜兵”,實際上他也確實頗通兵事。憲宗後期對北方建州女真、韃靼等部的用兵,都有其身影參與,他也與明中葉第一名將王越是好友。事實上,汪直被罷後,宣大方向就吃了虧。汪直的缺點當然有,宦官通病,貪財好諛。但他對直臣也能加以舉用,一個例子:

“汪直巡邊,所過都禦史伏請若下吏,紘獨與抗禮,疏直驛騷郡縣,直不知也。直還,上問諸所曆巡撫,直獨稱紘。上出示直紘疏,直叩頭曰:“能疏直,直是以賢之。”上以直服善,不問。”

當時的風評,從百姓把冒充汪直的人當作“青天”,也可管窺。

汪直和西廠有一定程度的壞影響,但實際上在特務政治本就特別發達的明代是有限的,汪直作為權宦失寵後也沒有引起太大的政治風波。

關於修道崇佛問題:

明代帝王多喜佛道,其中崇佛以憲、孝、武為甚。但設置僧官,本身洪武朝就已經開始,僧人的增長在明朝是個一直未斷的趨勢,憲宗朝並未特別突出。朱見深篤信佛道的實際結果,也就兩條:一是花錢修廟,二是寵信方士。

花錢修廟這一點,憲宗實際不算過甚,比之孝宗佔用京營為勞役,相差遠矣,他所花的銀兩也止於內庫,相較其子因內庫不足而取於太倉庫(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國庫),算得上很收斂。

寵信方士算是封建帝王通病,這點就沒什麼太多可說了,比起吃藥吃死的那幾位,朱見深實在算不得什麼。

綜合來看,其在位時期應該分前後兩個時期評價

前中期的朱見深:不愧一代英主,廣開言路,輕徭薄賦,風氣為之一新。革除風弊,安定政局。平反于謙,範廣等冤案,給代宗朱祁鈺改諡號。對於宗室及外戚,也能做到比較有效的管理與限制,值得一提的是,憲宗時期,也是明中期商業與手工業飛速發展的開始

軍事上的建樹更是堪稱明中期第一,平定兩廣內亂,四川起義,成化犁庭更是幾乎把建州女真提前抹去。威甯海之戰,紅鹽池之戰不僅肅清了套匪,也是明中期對蒙古最大的勝利。

基本解決了困擾明朝近百年的荊襄流民問題

我始終認為,一個國家,如果靖邊不力,再怎麼吹捧文治,也難以稱之為盛世。,

後期及缺點:我認為朱見深開的最不好的頭就是後期的怠政,垂拱而治,更少過問國家大事。不僅使得之後的皇帝紛紛效仿,而且文官集團也以此例效為成法,甚至弄成了可以被接受的為君之道。政治上則沒有前期那麼清明,也任用了一些小人,幸好沒有造成什麼大患。

其次是關於皇莊與土地兼併的問題,皇莊始于英宗,盛于武宗,成化年間亦有之。土地兼併更是歷代君主都有,且越靠後越激烈,相比起來,憲宗時期無論是財政收入還是民生狀況,都比後世明朝的大多數皇帝要好,換言之,如果朱見深能解決掉這些問題,那麼他早就比肩朱元璋朱棣去了,哪裡會有這麼多爭議?

專寵萬貴妃及崇佛花錢問題:孝宗專寵張惶後就是千古美談,憲宗專寵萬貴妃就是十惡不赦?雙重標準未免嚴重。至於崇佛花錢,明代帝王多喜佛道,其中崇佛以憲、孝、武為甚。單說花錢,憲宗花的還沒有孝宗多。宣宗喜歡古玩,英宗喜歡蹴鞠,這方面哪一位皇帝又能得免呢?

以文治以及武功論,憲宗在明朝也是僅次於太祖太宗宣宗的,軍事方面的建樹甚至超過宣宗,成化朝也堪稱明中期鼎盛時期的開始。

他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善始敬終。朱見深如果放在其他朝,恐怕也是小號的漢景帝,放在宋朝說不定就不會有人吹宋仁宗了。

朱見深廟號憲宗,諡法:“創制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他留給朱佑樘的是一個外無強敵,內無大亂,百業興旺,萬民樂業的太平世道。

對於他們這些人,年輕的皇帝也比較客氣。他們的一些請求,比如恢復春秋郊遊,比如財用不足請求加祿米,只要要求不是太過分,一次兩次之後,朱見深也就允了。但對於無理的要求,如遼王請求未生育的兒媳為兒子殉葬,崇德長公主要求出嫁時把周邊的“閒田”賜予自己,朱見深則是一律拒絕。

成化一朝,有勢力的外戚主要周家及萬家,周家是朱見深生母周太后的娘家,在朱見深剛即位時,周家乞賜田產,由於這是慣例,朱見深統統批准了,但隨著外戚對於土地的兼併越來越厲害,朱見深最終下詔,收回賜田,示以重法。除無主地外,賜田一律收回,乞田者一律不許。雖然此後礙於太後面上,周家也多有暗占,但對外戚占田一事終究還是有了一個較好的處理結果。

再說說軍事上

平定叛亂:廣西的土司在明朝建立後就一直不太老實,尤其是從景泰年間開始,大藤峽的少民屢次鬧事,攻城池,殺官吏,搶掠州郡。朱見深即位剛幾天,就接到兩廣少民劫掠官庫的報告,在聽取了官員及兵部的意見後,決定對兩廣用兵,任命趙輔,韓雍等人負責平亂,韓雍等人6月份定策,9月份就到了廣西,兵分五路,發起進攻。到成化元年年底,大藤峽之戰以官軍取勝而告終,內亂也暫時平息,為解決後續事宜,他下令設兩廣都禦史及巡撫,並採取以夷制夷的管理辦法,此後一直到成化八年,廣西大藤峽的少民起義才宣告平息。

荊襄流民問題:荊襄流民在宣德,正統時期就已經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了,尤其是隨著土地兼併及產去稅存的發生,民戶大量逃亡。到了成化初年,流民聚集規模浩大,人數達近百萬人,從成化元年到成化十二年,朝廷採用軍事打擊與安撫的雙重辦法,軍事方面先後啟用白圭,項忠進行軍事打擊,將為首者平定後,轉而採取安撫措施,一是將部分流民編入流入地集中管轄,二是鼓勵流民返回原籍,並給予耕牛,種子,口糧等接濟,同時多次下令蠲除流民的稅賦。項忠先後遣散出山複業流民九十三萬八千人,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成化十二年,隨著朱見深下令開設湖廣鄖陽府,荊襄流民問題基本被解決。以後的朝代雖然偶有出現,但規模與頻率都小了不少,事實上,想要根除流民的問題,在我看來,當時是不具備這種條件的。

對蒙:紅鹽池大捷 威甯海大捷

朱見深即位的時候,蒙古瓦剌部逐漸走向衰落,與之對應的是韃靼部的崛起,早在天順時期,阿羅出部、毛裡孩部就入駐了河套地區,常駐不去。成化初期,因為對荊襄與兩廣用兵,所以朝廷對韃靼部關注不多。到了成化六年,始對河套用兵。成化九年,趁滿都魯、孛羅忽等各率精銳外出搶掠,明軍將領王越決定趁其主力外出搗其巢穴。與總兵官許甯、遊擊將軍周玉各率兵4600人,晝夜兼程,直抵紅鹽池,到達套虜基地。放眼望去五十裡內盡是帳篷,明軍向蒙古基地發起進攻,蒙古軍隊則列隊迎戰,一番廝殺後,明軍活捉355人,駝馬牛羊器械都被收繳,帳篷也被全部燒毀,王越回軍。外出掠奪的滿都魯等人也被劉聚等擊敗,掠奪的人口物資皆被奪回。七年之後,王越故技重施,與汪直等偷襲咸寧,斬首437多級,俘虜171人,獲牛羊馬6000多頭,盔甲弓箭上萬。幾次軍事打擊,起到了肅清套匪的效果,弘治八年以前,河套無匪。

對女真:到成化年間,女真部落開始由小規模的掠奪變為大規模的入寇劫掠,雖然女真部落首領在正統年間接受了明政府的任命,但到了成化初年,隨著部落的發展與推進,建州女真對明朝的邊境也有了想法。成化三年冬,明將李秉,趙輔等與朝鮮軍隊配合進攻建州女真,十月底,遼東大捷,建州女真被殺近千人,建州衛指揮使李滿柱也被擒斬。成化15年,汪直,朱永等人再次出擊建州女真,斬七百餘人,俘近500口。

關於獲取首級的說明:斬首和實際損失是兩個概念。斬首級數少,一是明朝計首嚴苛,二是韃靼機動性強,明軍收割首級的機會少。縱觀明實錄的記載,從仁宣之後,明朝對蒙作戰大多數斬首級數僅幾十,多的時候也不過一兩百,甚至還有個位數的出現,成化朝幾次對外作戰,無論是效果還是斬獲數,在明中期乃至後期對北疆用兵的行動力都是名列前茅的。

關於萬貴妃:當年明月說他寫明事的時候主要參考了明實錄然後是明史,可在萬貴妃的問題上,毫無疑問他只看了明史。萬貴妃是否毒殺過憲宗子嗣呢?明史將這件事收錄了進去,參見明史後妃傳:

時萬貴妃專寵而妒,後宮有娠者皆治使墮。柏賢妃生悼恭太子,亦為所害。帝偶行內藏,應對稱旨,悅,幸之,遂有身。萬貴妃知而恚甚,令婢鉤治之。”“使懷恩赴內閣具道其故。群臣皆大喜。明日,入賀,頒詔天下。移妃居永壽宮,數召見。萬貴妃日夜怨泣曰:“群小紿我。”其年六月,妃暴薨。或曰貴妃致之死,或曰自縊也。諡恭恪莊僖淑妃。敏懼,亦吞金死。

但這件事其實很值得質疑,

其一是張敏並非《明史》中所謂門監,而是司禮監太監,且並未 “吞金死”,反而得以善終,恩被家人

其二是此事於明實錄中並無記載,明史中的相關記載反而自相矛盾。

其三是明史關於朱佑樘身世的記載源於明代筆記小說《勝朝彤史拾遺記》,這部小說又取材于於慎行的《穀山筆塵》中,於慎行自己在文後寫到,萬曆年間一老中官所述,且不提二手史料是否夾雜好惡,此時據成弘時期已過百年,其真實性也難以考證。

其四是朱佑樘並非唯一的皇子,他出生時他的哥哥朱祐極尚在人世,萬貴妃沒有必要害他,且此後朱見深也有很多兒子。無論萬貴妃品性是否真如史料記載,至少其毒殺小孩一事是值得懷疑的。

關於西廠(附汪直評價):成化後期,朱見深設立的西廠,算是他的一大黑點。這一點,我們無法否認。但用宦官、搞特務政治,某種程度上算是明朝皇帝的通病,而實際上,朱見深建立西廠所重用的汪直談不上特別不堪,從做事上甚至堪稱用世之才。

汪直此人,史稱其“年少喜兵”,實際上他也確實頗通兵事。憲宗後期對北方建州女真、韃靼等部的用兵,都有其身影參與,他也與明中葉第一名將王越是好友。事實上,汪直被罷後,宣大方向就吃了虧。汪直的缺點當然有,宦官通病,貪財好諛。但他對直臣也能加以舉用,一個例子:

“汪直巡邊,所過都禦史伏請若下吏,紘獨與抗禮,疏直驛騷郡縣,直不知也。直還,上問諸所曆巡撫,直獨稱紘。上出示直紘疏,直叩頭曰:“能疏直,直是以賢之。”上以直服善,不問。”

當時的風評,從百姓把冒充汪直的人當作“青天”,也可管窺。

汪直和西廠有一定程度的壞影響,但實際上在特務政治本就特別發達的明代是有限的,汪直作為權宦失寵後也沒有引起太大的政治風波。

關於修道崇佛問題:

明代帝王多喜佛道,其中崇佛以憲、孝、武為甚。但設置僧官,本身洪武朝就已經開始,僧人的增長在明朝是個一直未斷的趨勢,憲宗朝並未特別突出。朱見深篤信佛道的實際結果,也就兩條:一是花錢修廟,二是寵信方士。

花錢修廟這一點,憲宗實際不算過甚,比之孝宗佔用京營為勞役,相差遠矣,他所花的銀兩也止於內庫,相較其子因內庫不足而取於太倉庫(也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國庫),算得上很收斂。

寵信方士算是封建帝王通病,這點就沒什麼太多可說了,比起吃藥吃死的那幾位,朱見深實在算不得什麼。

綜合來看,其在位時期應該分前後兩個時期評價

前中期的朱見深:不愧一代英主,廣開言路,輕徭薄賦,風氣為之一新。革除風弊,安定政局。平反于謙,範廣等冤案,給代宗朱祁鈺改諡號。對於宗室及外戚,也能做到比較有效的管理與限制,值得一提的是,憲宗時期,也是明中期商業與手工業飛速發展的開始

軍事上的建樹更是堪稱明中期第一,平定兩廣內亂,四川起義,成化犁庭更是幾乎把建州女真提前抹去。威甯海之戰,紅鹽池之戰不僅肅清了套匪,也是明中期對蒙古最大的勝利。

基本解決了困擾明朝近百年的荊襄流民問題

我始終認為,一個國家,如果靖邊不力,再怎麼吹捧文治,也難以稱之為盛世。,

後期及缺點:我認為朱見深開的最不好的頭就是後期的怠政,垂拱而治,更少過問國家大事。不僅使得之後的皇帝紛紛效仿,而且文官集團也以此例效為成法,甚至弄成了可以被接受的為君之道。政治上則沒有前期那麼清明,也任用了一些小人,幸好沒有造成什麼大患。

其次是關於皇莊與土地兼併的問題,皇莊始于英宗,盛于武宗,成化年間亦有之。土地兼併更是歷代君主都有,且越靠後越激烈,相比起來,憲宗時期無論是財政收入還是民生狀況,都比後世明朝的大多數皇帝要好,換言之,如果朱見深能解決掉這些問題,那麼他早就比肩朱元璋朱棣去了,哪裡會有這麼多爭議?

專寵萬貴妃及崇佛花錢問題:孝宗專寵張惶後就是千古美談,憲宗專寵萬貴妃就是十惡不赦?雙重標準未免嚴重。至於崇佛花錢,明代帝王多喜佛道,其中崇佛以憲、孝、武為甚。單說花錢,憲宗花的還沒有孝宗多。宣宗喜歡古玩,英宗喜歡蹴鞠,這方面哪一位皇帝又能得免呢?

以文治以及武功論,憲宗在明朝也是僅次於太祖太宗宣宗的,軍事方面的建樹甚至超過宣宗,成化朝也堪稱明中期鼎盛時期的開始。

他最大的問題還是沒有善始敬終。朱見深如果放在其他朝,恐怕也是小號的漢景帝,放在宋朝說不定就不會有人吹宋仁宗了。

朱見深廟號憲宗,諡法:“創制垂法曰憲;刑政四方曰憲;文武可法曰憲”。他留給朱佑樘的是一個外無強敵,內無大亂,百業興旺,萬民樂業的太平世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