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長不大的父母,這是育兒路上最可怕的事實!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 把自己幼年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在的子女。 於是, 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滿足父母自己, 而不是孩子們的需要。

在一個“養兒育女”的親子活動中, 有這樣一個小演講:

男孩子__, 他需要__;女孩子__, 她需要__。

講解男孩女孩成長過程中的各個階段, 分析他們在不同階段有何特點、有何需求。

一邊觀察孩子, 一邊觀察台下的家長們。 其中一些父母在本子上使勁記著筆記, 一些靜靜地坐在椅子上, 呆呆地出神。

很明顯, 父母們的注意力已經不在“男孩子___, 他需要__”上了, 他們腦子裡想的是“那時候我__, 我需要的是__”。

這種情況在家庭中也可能發生。 女兒可能簡單說了句什麼, 然後一刹那, 父母就被帶回了童年時代, 思緒已經不在女兒的言語上, 耳邊響起的是母親說話的聲音——挑剔、苛刻、羞辱。

然後接下來, 父母便似乎不再是父母,

仿佛搖身一變, 成了小時候的模樣, 說起話來不再像個成年人, 而是活像一個10歲或14歲的孩子一般。

也就是說, 此時此刻, 家長們似乎回到了過去, 因為當前的一件瑣事, 心中的某種情感被啟動, 思緒進入了過去的某個地方。

停滯不前的家長

在正常發育的道路上, 某些孩子可能會突然停下來無法前進。 比如說, 某個孩子遭受了語言或身體上的家庭暴力, 生理上或情感上受到忽視, 生過大病或經歷過某種打擊, 這個孩子的正常發育就會被阻斷, 從而停滯不前。

從本質上講, 停滯不前意味著幼時的某種經驗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 因此與這種經驗相關聯的行為、想法和情感就可能在當前被啟動。 對於經歷過這種停滯不前的成年人來說,

為人父母非常可能啟動過去的生活經驗。

來聽聽來自于孩子們的聲音吧:

“我爸爸沒注意我, 也不跟我說話。 他媽媽死的時候他才11歲呢。 ”

“我媽媽不大會帶孩子。 讓她說一句‘我愛你’或者擁抱我一下, 她就會覺得很難為情。 我想大概是因為她自己的媽媽就是個很挑剔的人, 反正媽媽有時候挺恨她自己。 ”

“我爸媽從來不會缺席籃球賽, 他們對我參加的活動很投入, 還給我挺多壓力。 我知道自己應該感激爸媽, 可有時候我真的希望不用打籃球, 去小溪邊玩兒會該多好啊。 但是爸媽就只有我一個, 小時候他們的父母可是沒付出過這麼多。 ”

“我爸爸說我應該自己做飯。 可我才上三年級呢, 我不會做飯呀。 爸爸說他太累了,

做不了, 而且要學做飯的話也太老了。 ”

“有時候我爸爸發火了, 沖著我嚷嚷。 他沒打過我, 不過我覺得他做得出來的。 爸爸說過, 他發火是因為我惹惱了他, 我做的事情好蠢。 ”

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時, 還沉浸在以往的歲月中。 過去那些未被滿足的種種需求以及所受過的傷害, 都還在糾纏著他們。

由於受過冷落, 遭遇過家暴或經歷過痛苦, 這些父母在成長的道路上突然停滯了下來, 所以他們教育子女的方式與其說是滿足孩子的需要, 不如說是在治療過去留下來的傷痕。

在成長的過程中, 有的孩子可能面對的是一個動不動就大發脾氣的母親, 有的孩子和整天情緒低落的父親生活在一起,

有的孩子總是遭到他人排斥而交不到朋友。

有一天, 這些孩子長大成人, 做了父母, 每當下一代沖他們大聲嚷嚷的時候, 過去的記憶立刻被喚醒, 於是他們本能地做出情緒化的反應, 不大會顧及當前的實際情況。

為人父母的過程往往會啟動或喚醒自己過去生活中那些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曾經遭受的傷害。 而一旦發生類似情況, 做家長的就會跟一個孩子似的, 帶著孩子的眼光、感情和思維方式去為人處世。

家長們可以問問自己:

幼年時代, 我有哪些需求沒有得到過滿足?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 我有沒有覺得自己的行為像個小孩子或青少年?

如果有, 該如何描述這種行為?我覺得自己像個小孩子的時候, 是哪些因素觸發了幼年的記憶?

我們中的一些父母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設法補償。他們實際上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所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時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在的子女。

於是,教育子女更多地是在滿足父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孩子們。

這些教育方式催生出了5種特別的家長類型,他們是:

1.長不大式家長

這類家長的特點是不願長大。他們很能找樂子,會千方百計讓孩子的世界變得好玩。但是,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擁有足夠勇氣、長大成人的家長,而不僅僅是一個玩伴而已。不論時間地點都能製造歡樂,這樣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喜歡自己,卻不能讓孩子在長遠的將來敬重自己。

因為只有講分寸、守規矩才會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們需要父母劃清界線,如果做錯了事情,父母就應該管教孩子;孩子們也需要交談,就一些難以啟齒的話題與父母交流,例如青春期和性的話題。

父母只有讓孩子知道,一切均在掌控之中,孩子才會覺得安全。父母身上表現出來的勇氣會讓孩子充滿信心。

2.直升機式家長

這類家長的特點是對世事害怕不已,憂心忡忡。直升機式家長通常是母親。她們小時候往往有過可怕的經歷。

直升機式家長總是對孩子的事充滿憂慮,雖然表面上不大看出來,但憂慮和恐懼自始至終在左右他們的看法和行為。埋在心裡的時間越久,力量就會愈加強大。

其實,做父母的一旦覺得自己擔心過頭了,就應該和配偶、朋友或信得過的老師交談,面對面的討論不僅可以讓自己認識到這些情緒的存在,也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些情緒帶來的副作用。這類父母最需要的莫過於信任。

3.潮人式家長

很多潮人父母追求“酷”,凡事都要“先知先覺”。但是要記住,不要把潮人形象放在第一位,不要教孩子們看重扮酷,而忽視性格培養。孩子不僅應該喜歡父母,更需要尊敬父母:他們需要父母以自身為範例,給孩子們演示長大成人是什麼樣的。

要讓孩子在情感、心智和行為舉止等各方面成長為獨具個性的人,而不是要他們長成父母心目中期待的模樣。做父母的不一定非得“先知先覺”,因為養育子女的過程自然包含了 例,只能是他們所熟知的自我,成熟但往往並不酷炫的自我。

4.複製型家長

這一類型的父母往往下意識地將子女的童年看成自己童年的延續。在他們看來,父母和子女是一種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些父母看待孩子通常有兩種方式:要麼將養育子女的過程看作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他們糾正自己成長歷程中曾經犯過的錯誤,要麼就只是將孩子們看作是“子承父業”的人選而已。

孩子有何興趣和愛好?最投入的活動是什麼?喜歡做哪類事情?家長們應該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允許兒女獨立特行。為人父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過去,不要對以往沒有實現的心願耿耿於懷。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做回自己。

父母們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曾經無意識地把孩子看作第二個自己,從而給孩子施加了壓力?孩子在與父母保持親密的同時更需要獨立。唯有這樣,孩子才會成其為孩子,父母才會成其為父母。

5.無痛型家長

在生理上,無痛型父親從來不會對兒子表現出任何形式的愛意。哪怕是撫摸、擁抱或者梳理一下兒子的頭髮都被拒之於千里之外。

無痛型母親則是這樣的——女兒還小,可是只要一哭。就會招來母親一頓吼:“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也太沒有出息了!”對於自己,這類母親也同樣嚴格,她們每天都在告訴自己“站直了,別趴下。”

也正因為如此,一旦女兒受到了傷害或排斥,她們不僅會禁止女兒顯露出悲傷的情緒,而且還會勃然大怒,在她們眼裡,發脾氣至少證明一切都還在她掌控之中。

直面痛苦,大膽將它表露出來,這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豐厚的禮物。因為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其實是在徹底地解放自己,全心全意做一名家長,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孩子,而不是任由自己瓦解成一塊塊沒有生命的碎片。

父母要成長起來,帶著應有的柔弱和溫情,這是孩子們熱切盼望的。將來有一天,孩子們也會做好準備,滿懷一樣的柔弱和溫情去疼愛他人。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力量。

放下童年,長大成人

一個人的過去雖然會影響他的將來,但不會決定將來,也不會決定他的個性,更不會決定他做什麼樣的父母。所謂成長,就是滿懷希望地行進。不管是你我,還是我們的配偶,甚至我們的父母,都正行進在路途中。我們已經有能力做到孩子們盼望的事,那就是長大成人,做一個成熟的家長。

我們中的一些父母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設法補償。他們實際上是在做自己童年時代所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時希望擁有的東西奉獻給現在的子女。

於是,教育子女更多地是在滿足父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孩子們。

這些教育方式催生出了5種特別的家長類型,他們是:

1.長不大式家長

這類家長的特點是不願長大。他們很能找樂子,會千方百計讓孩子的世界變得好玩。但是,孩子需要的是一個擁有足夠勇氣、長大成人的家長,而不僅僅是一個玩伴而已。不論時間地點都能製造歡樂,這樣的父母可以讓孩子喜歡自己,卻不能讓孩子在長遠的將來敬重自己。

因為只有講分寸、守規矩才會給孩子安全感。孩子們需要父母劃清界線,如果做錯了事情,父母就應該管教孩子;孩子們也需要交談,就一些難以啟齒的話題與父母交流,例如青春期和性的話題。

父母只有讓孩子知道,一切均在掌控之中,孩子才會覺得安全。父母身上表現出來的勇氣會讓孩子充滿信心。

2.直升機式家長

這類家長的特點是對世事害怕不已,憂心忡忡。直升機式家長通常是母親。她們小時候往往有過可怕的經歷。

直升機式家長總是對孩子的事充滿憂慮,雖然表面上不大看出來,但憂慮和恐懼自始至終在左右他們的看法和行為。埋在心裡的時間越久,力量就會愈加強大。

其實,做父母的一旦覺得自己擔心過頭了,就應該和配偶、朋友或信得過的老師交談,面對面的討論不僅可以讓自己認識到這些情緒的存在,也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些情緒帶來的副作用。這類父母最需要的莫過於信任。

3.潮人式家長

很多潮人父母追求“酷”,凡事都要“先知先覺”。但是要記住,不要把潮人形象放在第一位,不要教孩子們看重扮酷,而忽視性格培養。孩子不僅應該喜歡父母,更需要尊敬父母:他們需要父母以自身為範例,給孩子們演示長大成人是什麼樣的。

要讓孩子在情感、心智和行為舉止等各方面成長為獨具個性的人,而不是要他們長成父母心目中期待的模樣。做父母的不一定非得“先知先覺”,因為養育子女的過程自然包含了 例,只能是他們所熟知的自我,成熟但往往並不酷炫的自我。

4.複製型家長

這一類型的父母往往下意識地將子女的童年看成自己童年的延續。在他們看來,父母和子女是一種相互依存的共生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些父母看待孩子通常有兩種方式:要麼將養育子女的過程看作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讓他們糾正自己成長歷程中曾經犯過的錯誤,要麼就只是將孩子們看作是“子承父業”的人選而已。

孩子有何興趣和愛好?最投入的活動是什麼?喜歡做哪類事情?家長們應該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允許兒女獨立特行。為人父母意味著放棄自己的過去,不要對以往沒有實現的心願耿耿於懷。只有這樣,孩子們才能做回自己。

父母們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曾經無意識地把孩子看作第二個自己,從而給孩子施加了壓力?孩子在與父母保持親密的同時更需要獨立。唯有這樣,孩子才會成其為孩子,父母才會成其為父母。

5.無痛型家長

在生理上,無痛型父親從來不會對兒子表現出任何形式的愛意。哪怕是撫摸、擁抱或者梳理一下兒子的頭髮都被拒之於千里之外。

無痛型母親則是這樣的——女兒還小,可是只要一哭。就會招來母親一頓吼:“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也太沒有出息了!”對於自己,這類母親也同樣嚴格,她們每天都在告訴自己“站直了,別趴下。”

也正因為如此,一旦女兒受到了傷害或排斥,她們不僅會禁止女兒顯露出悲傷的情緒,而且還會勃然大怒,在她們眼裡,發脾氣至少證明一切都還在她掌控之中。

直面痛苦,大膽將它表露出來,這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豐厚的禮物。因為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其實是在徹底地解放自己,全心全意做一名家長,把自己完全奉獻給孩子,而不是任由自己瓦解成一塊塊沒有生命的碎片。

父母要成長起來,帶著應有的柔弱和溫情,這是孩子們熱切盼望的。將來有一天,孩子們也會做好準備,滿懷一樣的柔弱和溫情去疼愛他人。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力量。

放下童年,長大成人

一個人的過去雖然會影響他的將來,但不會決定將來,也不會決定他的個性,更不會決定他做什麼樣的父母。所謂成長,就是滿懷希望地行進。不管是你我,還是我們的配偶,甚至我們的父母,都正行進在路途中。我們已經有能力做到孩子們盼望的事,那就是長大成人,做一個成熟的家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