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伍佰下:你是誰家的“鮑師傅”

小編的話:得知被山寨的“鮑師傅”嚷嚷著要用法律手段打假, 眼看一場商戰又要冒煙。 不過, 排隊的人們依舊樂此不疲。 手機上出現有人用行李箱從北京裝滿“鮑師傅”運回來的畫面。

你是誰家的“鮑師傅”

伍佰下

我完全不認得“鮑師傅”, 稀裡糊塗就被“科普”了。

那天下午副刊同僚茶聚聊業務, 從漢口路散局出來, 還沒有走到地鐵口, 就見幾個走在前面的同僚氣衝衝折返。

哪能啦?

“鮑師傅”門口排了老長的隊, 起碼150米。 今朝買不成了。

啥人是“鮑師傅”?

話一出口, 我遭到來自5位名編的100多個白眼。

至於嘛, 不就是個肉鬆蛋糕——俗稱“肉鬆小貝”?

他們悻悻地四散回家, 我邊納悶邊下地鐵。 忽然, 就撞見這家不起眼的“鮑師傅”門店, 和繞了兩個彎、就快伸入人民廣場的隊伍。 我立定, 拿出“遇事往前擠”的勁頭, 在店門口打探, 見兩個大媽一手兩袋“肉鬆小貝”, 止不住上前問“真的好吃啦”,

就被她們說不清是神秘、滿意還是見怪不怪的眼光彈了回來。 “從中朗十二點半排到現在, 儂講好吃?反正我還沒吃過。 ”

我禁不住好奇, 想嘗嘗鮮。 尋了半天隊伍尾巴, 問了最末一人, 說已排了三個鐘頭隊了。 嘀咕一句:吃飽了撐的, 我便打道回府。

翌日, 一到單位, 美編小妹立刻安利了我一枚“鮑師傅”。

你也知道“鮑師傅”?

白了我三眼, 她說, 吃過, 覺得好, 老公也覺得好。 你嘗嘗——

一口下去, 裡面是烤得鬆緊適度, 還算有彈性的薄薄兩片蛋糕, 夾了醬, 外面肉鬆裡有海苔, “哢嚓哢嚓”加綿軟彈性, 再加爆在嘴裡的蛋黃醬。 這口感, 我, 閉上了眼睛。

要排很長的隊, 你怎麼買到的?

加了20元給“黃牛”。

啊, 還有“黃牛”?

你以為哪。

反正我是“蹭”的, 吃到嘴裡叫好。

但是, 如果叫我自己排幾個鐘頭隊, 那這“小貝”加了時間成本、牢騷成本, 估計就沒那麼好吃。 從那天起, “鮑師傅”非但于我不再陌生, 且一天天口口相傳, 終於紅透上海灘。 奇怪的是, 它就只開一家店, 明顯使出“饑餓行銷”的招數。 難怪, 親眷同事裡拎回來幾個“小貝”者, 就跟那年第一批捧上“愛瘋五”那樣, 眼神裡寫滿了“稀缺”和“得意”。

這個“鮑師傅”, 忽然在上海灘成了風流時尚。

北京副刊界的朋友在群裡看不下去——你們說啥?這小吃在咱們北京十幾家門店, 隨到隨買, 沒見人來瘋呀。 趕明兒有朋友到上海, 我直接給你帶, 分分秒秒的事兒!

哦。 可是我們這裡就一家, 等了一個月, 還是沒見開過分號。

繼續是熱門事物, 繼續是話題中心, 繼續是前仆後繼排隊的吃客、黃牛,

還有吃到嘴裡眾說紛紜的“口感”。

上周, 路過四川北路多倫路, 斜對面忽現三層隊伍。 我認字啊, 牌匾上是“鮑大師傅”四個大字。 這“大師傅”儘管值得懷疑, 但引發路人興趣, 排在後面的問排在前面的, 有說“總歸差不多咯”, 有講“總賽過人民廣場排隊”。

上海口音阿姨爺叔充滿嘗鮮精神, 新上海人和旅遊路過者也是興致勃勃。 少了這一口“小貝”是要緊的, 大概意味著跟不上趟兒——誰, 都不願意被那些寫滿了“稀缺”“你OUT了”的眼神和口氣給落下吧?

買下兩大盒, 給我八十老母和尚在念書的兒子。 也就他們沒有什麼特別反應, 沒聽說過, 沒特別想吃, 沒吃出特別, 也沒多吃一個……我剛進家門時的興奮勁兒沒了, 頗有點失望。 拿起一隻咬一口, 嘴裡果然沒了那神奇的味道。

路過麵包店, 隔著玻璃櫥窗, 我習慣於搜尋貨架上有沒有肉鬆小貝的身影。 昨天得知被山寨的“鮑師傅”嚷嚷著要用法律手段打假, 眼看一場商戰又要冒煙。 不過, 排隊的人們依舊樂此不疲。 手機上出現有人用行李箱從北京裝滿“鮑師傅”運回來的畫面。

這是生生不息的小吃界潮流,這是不甘於被甩出熱門生活圈的人心,這是熱捧混搭、追求稀缺的圈子,這是一個生猛熱烈的時代。

這是生生不息的小吃界潮流,這是不甘於被甩出熱門生活圈的人心,這是熱捧混搭、追求稀缺的圈子,這是一個生猛熱烈的時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