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家要被滅,印度聖人竟讓大家別開槍,用屍體把日軍嚇投降

1941年12月8日, 日軍佔領香港, 並繼續揮軍南下。 當時的日軍在亞洲戰場上是無法阻擋的存在, 即使是老牌的殖民帝國英國的軍隊, 在遭遇日軍後也一觸即潰, 英聯邦軍隊扔掉武器落荒而逃, 被日軍追了一路, 死傷慘不忍睹。 1942年初, 英軍在緬甸戰役慘敗, 日本與緬甸達成協議, 緬甸淪陷。

此時, 日軍在戰場上可謂是非常得意, 而英國在遠東最大的一塊移民地印度則面臨被攻破的危險。 其實, 當時印度的局勢也是非常複雜, 雖然處於英軍的控制下, 但印度人並不老實。 早在1757年, 印度就成了大英帝國殖民地。 在之後近兩個世紀裡, 印度人沒少作亂, 想要爭取獨立。 1939年9月3日, 作為英聯邦的一部分, 印度又“被代表”向德國宣戰, 這更讓印度人感到不滿。

此時的印度國內有不少反抗英國的組織, 其中我們熟悉的印度聖雄甘地則是非暴力不抵抗運動的領袖。 他發表演說,

稱“英國無權替印度人民做出決定”, 聲稱要爭取完全的自由。 在甘地的呼籲下, 印度的幾個大黨派都拒絕與英國展開任何方式的合作, 這讓英國人非常頭疼。 不過, 眼看日軍臨近, 甘地突然改口說要“保留迴旋的餘地”, 讓英國適度放寬對印度的管轄, 支持印度獨立, 這樣印度人民才有動力幫助英軍抗日。

其實, 英國人早就煩透了甘地了, 首相邱吉爾則直言不諱地表達自己對甘地的反感, 稱其“半裸身子在總督府前遊行, 卻意外出名了”。 因此, 甘地越來越高的聲望招致的是殘酷的打壓。 為了緩解局勢, 中國高層還專門訪問印度, 勸雙方不計前嫌;美國也是不斷施壓, 希望兩者在談判桌上解決問題。

這些來自盟友的壓力奏效了, 不過, 當英國與印度雙方開始談判時, 甘地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要求讓英國人徹底退出印度, 印度人民則會通過自己的力量抵抗日軍。 大家都知道, 二戰時的印度人戰鬥力非常可笑, 印度又不是什麼強國, 靠啥跟日軍打呢?聖人甘地給出的方式非常奇特:他讓印度人放下槍,

拿起刀, 成排地沖向日軍。 他堅信, 等到印度人屍積如山時, 日軍士兵心裡肯定會滋生出一股沉重的罪惡感。 這股罪惡感會壓垮敵人, 從而當場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甘地越想越覺得可行, 1942年7月6日, 國大黨在瓦爾達舉行會議,

甘地在會上起草決議, 向英國方面發出最後通牒:儘快退出印度, 否則國大黨將不惜一切代價, 通過非暴力的力量達到目的。 英國人自然當一個笑話看, 根本不理睬。 1942年8月8日, 甘地又在孟買發表講話, 呼籲民眾“行動起來, 共同解救印度”。

甘地認為有美國方面的壓力, 還有人民的支持, 英國肯定會做出一定讓步, 誰知他講完話還不到1個小時就被英國人逮捕了。 在獄中, 甘地先是不斷抗議, 1943年2月, 他開始絕食, 只靠喝鹽水維生。 誰知英國人一點都不怕, 還為他準備了一口上好的棺材。 甘地非常失望, 他重新開始進食, 並決定在獄中度過晚年。

1944年4月,獄中的甘地患重病。邱吉爾擔心他在勝利前會死在獄中,這樣會引來印度民眾強烈的仇視態度,到時候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將會非常棘手。因此,1944年5月6日,甘地被釋放,他立刻又成為了印度解放運動的靈魂人物。如今,甘地在所有世界偉大人物的排名中都名列前茅,筆者並非說甘地名不副實,但他在二戰中的提議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或許正是因為思想與眾不同,才是他成為聖雄、被印度人民頂禮膜拜的原因吧。

1944年4月,獄中的甘地患重病。邱吉爾擔心他在勝利前會死在獄中,這樣會引來印度民眾強烈的仇視態度,到時候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將會非常棘手。因此,1944年5月6日,甘地被釋放,他立刻又成為了印度解放運動的靈魂人物。如今,甘地在所有世界偉大人物的排名中都名列前茅,筆者並非說甘地名不副實,但他在二戰中的提議實在是有些匪夷所思。或許正是因為思想與眾不同,才是他成為聖雄、被印度人民頂禮膜拜的原因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