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東林黨領袖都水太涼了,大明怎麼可能不亡

有一群人, 天天抨擊時政, 批評朝廷, 反對閹黨, 自命清流, 自吹以天下為己任, 日積月漸, 就成了一個固定的朋友圈。 慢慢的, 這個群體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在政治上成了一個誰都不可忽視的政治利益集團。 這時候, 有利可圖了, 就有人開始混進來投機。

投機者往往都是聰明人, 怎麼做漲粉快他就怎麼做。 上奏摺彈擊大臣漲粉快, 他就猛上奏摺彈擊大臣。 你敢批評內閣大臣, 我肯定就敢罵皇帝。 要是寫詩文漲粉快, 他就狂寫詩文。 實在不行, 就花錢收買水軍。

總之一句話, 就是要儘快漲粉, 儘快混成大V, 然後就可以趕緊掌握權力, 收回投資。

別誤會, 我說的不是公知大V, 說的是東林黨人。

錢謙益在明末也算一時名士, 詩文可觀, 又曾經在反對閹党的鬥爭中立過功, 還被處分過。 這就很符合東林黨人士的標準了, 於是成了東林領袖之一。

但錢謙益本人只是一個有點文學才華的文人, 政治素質很低。 他能混成東林領袖, 除了前面說的原因和套路之外,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己也很會經營自己的朋友圈, 漲粉有訣竅。

東林早期還是有些有政治才能的人的, 但到了後面, 就是錢謙益這種心智不夠堅定的文人為主了,

政治能力不怎麼樣, 長項主要是吟詩作對順帶泡妞。 錢謙益成大V之後, 果然成功吸引到一個重量級女粉絲, 也就是柳如是。

如果是太平盛世, 錢謙益這種人大不了政治上隨便混混, 寫點詩詞歌賦, 泡幾個妞, 平平安安過個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也就算了。

但是, 倒過來想想, 這種人組成的東林黨都成了這個國家影響最大的政治集團, 這個國家還能好嗎?就算是盛世, 也得被這些人敗家敗到亡國, 更何況他們趕上的還不是盛世, 而是恰逢多事之秋的明末。

李自成圍攻北京, 崇禎死殉社稷, 滿清入關, 天翻地覆的變化如潮水一般卷過來, 魚蝦龜蟹都裝不了大鯊魚了, 只能露出原形。 錢謙益也就在水太涼的那一刹那, 東林領袖的光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一個投機文人的原形露出來了。

一個國家的精英階層都墮落到這個地步了, 怎麼可能不亡國?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批評崇禎, 說他獨斷專行, 對大臣不夠信任, 光是內閣大臣, 他在位十七年, 就換了57位, 而整個大明朝在他之前總共才51位。

又說他喜歡讓人背鍋, 自己的決策有錯誤, 出了問題就要大臣背鍋。 而且, 舉了陳新甲為例。

但是, 和後金停戰議和, 這是多大的事兒, 陳新甲難道不清楚嗎?他居然敢在嫖妓的時候把這個消息洩露出去, 這樣的大臣別說是生性多疑的崇禎了, 換誰當皇帝都必須得拉出去砍了。

別說是崇禎不相信大臣, 就這樣的大臣, 值得信任嗎?又比如袁崇煥, 崇禎問他幾年可以平定遼東, 他說是五年。 結果出了門他就跟別人說, 這話就是說出來騙騙皇帝而已, 實際上根本不可能。 就算是你真是這麼想的, 能不能別這麼說, 給皇帝留點面子?這樣剛一轉身就賣了皇帝的大臣, 皇帝還怎麼敢信任?

所以, 也別說是崇禎一個人的問題了, 大明亡國該背鍋的人多了,不能都讓崇禎一個人背了。整個國家自命為中流砥柱的精英,就是這幅德行,怎麼可能不亡國?

大明亡國該背鍋的人多了,不能都讓崇禎一個人背了。整個國家自命為中流砥柱的精英,就是這幅德行,怎麼可能不亡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