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平天國內訌:韋昌輝為何要殺楊秀清?是洪秀全的示意,還是擅殺

史海爭鳴17:韋昌輝為何要殺楊秀清

洪楊內訌的後果, 是造成了太平天國由極盛轉向衰敗, 也成為太平天國最終覆亡的關鍵事件。 那麼這個“天京事變”是怎樣發生的呢?韋昌輝為何要殺楊秀清呢?是出自于洪秀全的示意, 還是自己擅殺呢?

主張是天王示意的人認為, 洪秀全封楊秀清為萬歲, 是迫于當時東王的威勢而不得不虛與委蛇。 他一方面給予其實封, 並且詔告全國, 以安其心;而另一方面則是暗中部署, 密令韋昌輝進京, 誅殺楊秀清。

北王韋昌輝

麥高文在《東王、北王內訌事件始末》中說:“洪秀全於昏聵懵懂之中頓時醒悟, 立即詔令當時出征安徽的北王韋昌輝以及奔赴丹陽的頂天侯(秦日綱)及其他首領回京勤王。 北王和頂天侯二人應召返京。 ”

由此可以說韋昌輝和秦日綱是奉洪秀全之詔而誅殺楊秀清。

主張韋昌輝“奉詔”的記載有許多, 清廷的高級官員也都持這一見解,

如兩江總督怡良說:“楊逆向洪逆索取偽印, 意圖瘧, 洪逆將韋逆調回, 殺死楊逆及其家屬。 ”湘軍高級將領胡林翼也說:“查楊逆被洪逆所殺。 ”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還認為, 楊秀清是太平天國的二號人物, 位高權重, 為洪秀全所信賴。 如果沒有頭號人物洪秀全的示意, 即便給韋昌輝天大的膽子, 也是不敢動手的。 而且天京各門均有重兵把守, 守軍均為楊秀清的部屬, 如果沒有天王的特殊詔令, 韋昌輝等人怎麼可能只帶著三千人馬, 就能如此順利地進入天南門, 將東王府團團包圍起來呢?

還有, 韋昌輝殺了楊秀清之後, 洪秀全只是對楊秀清作了一些假惺惺的弔唁, 對其部屬進行了撫慰, 答應對韋昌輝進行懲罰。

事實上卻是更無恥的欺騙!待東王部屬在天王府廣場觀看北王受責之時, 殺戮也就開始了, 兩萬余名東王部屬在瞬息之間就被誅殺殆盡。 如果不是洪秀全示意, 韋昌輝有這個膽子和能力屠殺這麼多人嗎?

東王府遺址

然而也有學者認為這是韋昌輝的擅殺,

他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是忌妒。 所謂的天王密詔查無實據, 李秀成的自述中也只是說“冀與北密議, 單殺東一人。 ”石達開的自述則說, 洪秀全加楊秀清封號, “韋昌輝不服, 便將楊秀清殺死。 ”據此得出的結論, 只能是韋昌輝殺楊秀清, 是妒賢忌能、爭寵而已, 並沒有什麼密詔。

二是逃罪。 咸豐六年(1856年)夏, 韋昌輝出征江西, 屢屢失利。 按照太平天國的法律, 損關失地者要受到處罰, 嚴重者甚至可能會被處死。 韋昌輝帶著三千人馬回京, 想向洪秀全求情, 天王說:“遣爾往援廬州, 何得擅回, 罪當誅。 ”令他“亟詣東王府請命, 倘赦爾罪, 速赴援毋緩”。 韋昌輝素來與楊秀清不合, 自己也曾屢次受到他的責罰, 他很是擔心自己這次楊秀清不會放過自己,

於是就來了一個先下手為強, 誅殺楊秀清, 以逃脫罪責。 他也深知天王與東王素來就有矛盾, 既成事實之後, 天王念在他為自己除去心腹大患而放過自己。 事實證明, 這次他賭對了。

三是洪秀全的態度。 楊秀清被殺後, 洪秀全及時責罰了韋昌輝。 天王派人對他說:“爾我非東王不至此, 我本無意殺他。 ”著令韋昌輝與秦日綱當眾接受笞刑, 施刑時“響聲可聞, 木棍當場折斷”, “兩人之隨從均高聲痛哭。 ”後來, 洪秀全還將東王忌日訂為“東王升天節”, 要天國世世代代紀念他。 他還將楊秀清死難的事, 撰為《東王升天節記》, 永載太平天國的史冊。 不僅如此, 他還將自己的第五子過繼給楊秀清, 封為“幼東王”, 為已經滿門抄斬的楊秀清續嗣。由此可見,楊秀清的被殺實非天王所願。

然而,如果這僅僅是洪秀全的惺惺作態呢?這自然是不能排除的。所以這樣的說法並不能令人信服。

還有一種折衷的看法是,儘管洪秀全並沒有直接下過密詔,但楊秀清確實也是“功高震主”,而且其手段和能力都在洪秀全之上,對洪秀全的威脅過大。而韋昌輝也想殺楊秀清來獻媚洪秀全,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考慮。於是,慘案就這樣發生了。

所以起初的時候,洪秀全對韋昌輝並沒有重罰,但畢竟人心不服,於是他又借翼王石達開之手,除去了韋昌輝,真可謂是一箭雙雕,洪秀全鞏固了自己在太平天國內部的地位。

太平天國的政治宣言,不過是騙人的把戲罷了

不管怎麼說,洪楊矛盾是明擺著的。洪秀全創教之初,只敢說自己是天帝次子,耶酥之弟,這其實也即給了楊秀清空子,借天父下凡之名屢次為羞辱洪秀全。但起初的時候,洪秀全是樂意接受這些的,因為就在“拜上帝教”分崩離析的關鍵時刻,正是楊秀清借天父下凡穩定了人心,加上他的確是一代軍事奇才,為太平天國的初期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

也正是憑藉著這一點,楊秀清自以為洪秀全離不開他,不敢把自己怎樣。實際情況也果真如此,太平天國一離開他,就實在是玩不轉。所以,他這才屢屢要脅洪秀全。這其實已經觸碰了洪秀全的底線,非得除去而後快。但楊秀清畢竟見識還是有限,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將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如果不是洪秀全示意,就憑韋昌輝,又豈敢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又實際掌控著最高權利的楊秀清下手呢?後來,洪秀全的種種表態,不過是惺惺作態罷了。就像趙構借秦檜之手除去嶽飛,後來宋廷又下旨為嶽飛平反的招數一樣,不過是一種帝王之術罷了。只不過趙構那時政權已經穩固,殺害嶽飛並不影響其皇位的安穩,而此時洪秀全誅殺楊秀清就顯得相當的愚蠢了。

洪秀全機關算盡,為鞏固自己的權勢而不惜自相殘殺、自毀長城,喪盡了軍民和民心。許多天國將士見到這一慘狀,都不由得喪失了起初的必勝的信念,而天國也慢慢地走向了末日。

楊秀清一死,太平軍從此軍心渙散,直到最後滅亡

為已經滿門抄斬的楊秀清續嗣。由此可見,楊秀清的被殺實非天王所願。

然而,如果這僅僅是洪秀全的惺惺作態呢?這自然是不能排除的。所以這樣的說法並不能令人信服。

還有一種折衷的看法是,儘管洪秀全並沒有直接下過密詔,但楊秀清確實也是“功高震主”,而且其手段和能力都在洪秀全之上,對洪秀全的威脅過大。而韋昌輝也想殺楊秀清來獻媚洪秀全,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考慮。於是,慘案就這樣發生了。

所以起初的時候,洪秀全對韋昌輝並沒有重罰,但畢竟人心不服,於是他又借翼王石達開之手,除去了韋昌輝,真可謂是一箭雙雕,洪秀全鞏固了自己在太平天國內部的地位。

太平天國的政治宣言,不過是騙人的把戲罷了

不管怎麼說,洪楊矛盾是明擺著的。洪秀全創教之初,只敢說自己是天帝次子,耶酥之弟,這其實也即給了楊秀清空子,借天父下凡之名屢次為羞辱洪秀全。但起初的時候,洪秀全是樂意接受這些的,因為就在“拜上帝教”分崩離析的關鍵時刻,正是楊秀清借天父下凡穩定了人心,加上他的確是一代軍事奇才,為太平天國的初期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

也正是憑藉著這一點,楊秀清自以為洪秀全離不開他,不敢把自己怎樣。實際情況也果真如此,太平天國一離開他,就實在是玩不轉。所以,他這才屢屢要脅洪秀全。這其實已經觸碰了洪秀全的底線,非得除去而後快。但楊秀清畢竟見識還是有限,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將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如果不是洪秀全示意,就憑韋昌輝,又豈敢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又實際掌控著最高權利的楊秀清下手呢?後來,洪秀全的種種表態,不過是惺惺作態罷了。就像趙構借秦檜之手除去嶽飛,後來宋廷又下旨為嶽飛平反的招數一樣,不過是一種帝王之術罷了。只不過趙構那時政權已經穩固,殺害嶽飛並不影響其皇位的安穩,而此時洪秀全誅殺楊秀清就顯得相當的愚蠢了。

洪秀全機關算盡,為鞏固自己的權勢而不惜自相殘殺、自毀長城,喪盡了軍民和民心。許多天國將士見到這一慘狀,都不由得喪失了起初的必勝的信念,而天國也慢慢地走向了末日。

楊秀清一死,太平軍從此軍心渙散,直到最後滅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