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跑友分享|跑在路上——讀《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有感

自2009年起, 村上春樹便開啟了諾貝爾文學獎的“陪跑”之旅。 也是這一年, 南海出版社出版了《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本隨筆集。 英譯本的書名是What I Talk About When I TalkAbout Running, 如此看來, 書名若譯成“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更為貼切。

當然, 應如同村上本人對待“陪跑”的態度那般, 我們也不必太在意圖書譯名有多得當。 這是村上第一本從正面寫自己的書, 他向讀者娓娓道來在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裡堅持跑步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惑。

我衷情於閱讀和運動, 在兩年前很自然地與這本書邂逅, 初心是想一讀資深跑者的經驗之談而捧它在手中。

但我從書中汲取到的營養和力量遠超預料, 村上關於生活、工作和訓練等方面的諸多體悟使我受益良多, 並指引著跑在路上(生活)的我。 我選取了六個不同的視角, 與大家分享村上的“跑步哲學”。

關於跑步和性格

村上談道, 跑長距離原本與他的性格相符合,

只要跑步他便感到快樂。 無論何事, 贏了別人也罷輸給別人也罷, 都不太計較, 倒是更為關心能否達到為自己設定的標準。 在長跑中, 如果說有什麼必須戰勝的對手, 那就是過去的自己。 他自認是那種喜愛獨處的性情, 表達得準確一點, 是那種不太以獨處為苦的性情。 所以一天跑一個小時, 來確保只屬於自己的沉默的時間, 對精神健康來說, 成了具有重要意義的功課。

他從開店的親身體驗中學到:必須擁有明確的姿態和哲學, 作為自己的旗幟高高地舉起, 堅韌不拔地頂住狂風暴雨, 堅持下去。 正是跟別人多少有所不同, 人才得以確立自我, 一直作為獨立的存在。 心靈所受的傷, 便是人為這種自立性而不得不支付給世界的代價。 發怒的話, 就將那份怒氣沖著自己發好了。 感到懊惱的話, 就用那份懊惱來磨練自己好了。 正如村上在開篇處引述的一句話“Painis inevitable.Suffering is optional”, 痛苦是不可避免的, 跑步便是作為選擇物件的磨難。

關於寫作和訓練

當被問及“對小說家來說,

最為重要的資質是什麼”時, 村上給出的回答依次是:才華、集中力、耐力。 倘若毫無文學才華, 無論何等熱心與努力, 恐怕也成不了小說家。 如果沒有燃料, 再出色的汽車也無法開動。 集中力是將自己擁有的有限的才能彙集, 爾後傾注於最為需要之處的能力。 有效地使用這種力量, 就可彌補才華不足與偏頗。 假使說集中力是屏住呼吸, 耐力就是一面屏氣, 一面學會安靜徐緩地呼吸。 這兩種呼吸法如果不能保持平衡, 就難以長年累月地作為職業小說家堅持寫小說。

值得慶倖的是, 集中力和耐力與才能不同, 可以通過訓練於後天獲得, 可以不斷提升其資質。 只要每天坐在書桌前, 訓練將意識傾注于一點, 自然就能掌握。 這同強化肌肉的做法十分相似。 每天不間斷地寫作, 集中意識去工作, 將這樣的資訊持續不斷地傳遞給身體系統, 讓她牢牢地記住, 再稍稍移動刻度, 一點一點將極限向上提升, 注意不讓身體發覺。 這跟每天堅持慢跑, 強化肌肉, 逐步打造出跑者的體型, 乃是異曲同工。給它刺激,持續。再給它刺激,持續。這一過程當然需要耐心,不過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關於稟賦和公平

村上認為,像他這般生來易於肥胖的體質,或許是一種幸運。因為這種人為了不增加體重,每天得劇烈地運動,留意飲食,有所節制。倘使從不偷懶,堅持努力,代謝便可以維持在高水準,身體愈來愈健康強壯,老化恐怕也會減緩。什麼都不做也不會發胖的人大多不會留意運動和飲食,因此這種體質的人每每隨著年齡增長而體力日漸衰退。不著意鍛煉的話,自然而然,肌肉便會鬆弛,骨質便會變弱。

由此觀之,什麼才是公平,需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方能見分曉。應當動用積極正面的思考,將不足和缺憾視為上天賜予的好運。想來,容易看清紅燈,就夠幸運了。不過,這麼去思考問題也不容易。

關於意志和堅持

村上認為,很多事情並非只憑意志堅強就可以無所不能,人世不是那麼單純的。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兒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兒怎麼也堅持不了。意志之類,恐怕也與“堅持”有一丁點瓜葛。然而無論何等意志堅強的人,何等爭強好勝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終究做不到持之以恆;做到了,也對身體不利。

因此,村上從來沒有向周遭的人推薦過跑步,也從未說過“跑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家一起來跑步吧”之類的話。村上以為,對長跑感興趣的人,你就是不聞不問,他也會主動開始跑步;若不感興趣,縱使你勸得口乾舌燥,也毫無用處。我們在知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時,也應當懂得“己之所欲”也未必適用於他人的道理。

關於目的和本質

村上在書中說道:堅持體育運動,“調整、增強體力,以寫好小說”才是第一目的,假如因為比賽和練習而削減了寫東西的時間,那便是本末倒置,要感到為難了。通過跑步結識形形色色的人,也是他的喜悅之一。跑長跑的人望去都是相似的,他們心跳徐緩,一面沉湎於思考之中,一面銘刻下時間的痕跡。在路上與他們交臂而過時,總是傾聽彼此的呼吸,感受彼此銘刻時間的方式,就像作家們感受彼此的表現方式一樣。

世上時時有人嘲笑每日堅持跑步的人:“難道就那麼盼望長命百歲?”村上以為,因為希冀長命百歲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太多。懷著“不能長命百歲不打緊,至少想在有生之年過得完美”這種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樣是十年,與其稀裡糊塗地活過,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更為滿意。跑步無疑大有魅力: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有效地燃燒——哪怕是一丁點兒,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質,也是活著一事的隱喻。

關於比賽和成績

村上從持續很久的“跑者藍調”的煙靄中解脫出來之後領悟到:跑步並不僅僅是機械性的重複,也不是規定的儀式,而是身體自然地要求來到路上,如同乾渴的軀體要求水靈靈的新鮮水果一樣。不管怎樣,能夠出場參賽、跑完全程,比什麼都重要。他將去欣賞與評價無法以數字表現的東西,還將摸索與以前大相徑庭的自豪。村上以為,“痛苦”對於這一運動,乃是前提條件般的東西。不伴隨著痛苦,還有誰來挑戰鐵人三項賽和全程馬拉松這種費時耗力的運動呢?正因為痛苦,正因為刻意經歷這痛苦,他才從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活著的感覺,至少是發現一部分。

他認識到:生存的品質並非成績、數字、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含于行為之中的流動性的東西。成績也好,名次也好,外觀也好,別人如何評價也好,都不過次要的問題。對於跑者而言,第一重要的是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讓自己無怨無悔:應當盡的力我都盡了,應當忍耐的我都忍耐了。從那些失敗和喜悅之中不斷汲取教訓,並且投入時間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積這樣的比賽,最終到達一個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無限接近的所在。

跑在路上,在人生之路上做一位優雅而勇敢的跑者。我喜歡,用雙腳丈量土地;我相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我知道,只要繼續奔跑,身體總歸是溫暖的,不會感到寒冷;我感受,雙腿的擺動,脈搏的律動,內心的寂靜與輕鬆。朋友,請記住村上春樹的這段話:“勇敢地面對眼前的難題,全力以赴,逐一解決。將意識集中於邁出去的每一步,同時,還要以盡可能長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盡可能遠地去眺望風景。我畢竟是一個長跑者。”

乃是異曲同工。給它刺激,持續。再給它刺激,持續。這一過程當然需要耐心,不過一定會得到相應的回報。

關於稟賦和公平

村上認為,像他這般生來易於肥胖的體質,或許是一種幸運。因為這種人為了不增加體重,每天得劇烈地運動,留意飲食,有所節制。倘使從不偷懶,堅持努力,代謝便可以維持在高水準,身體愈來愈健康強壯,老化恐怕也會減緩。什麼都不做也不會發胖的人大多不會留意運動和飲食,因此這種體質的人每每隨著年齡增長而體力日漸衰退。不著意鍛煉的話,自然而然,肌肉便會鬆弛,骨質便會變弱。

由此觀之,什麼才是公平,需以長遠的眼光看待方能見分曉。應當動用積極正面的思考,將不足和缺憾視為上天賜予的好運。想來,容易看清紅燈,就夠幸運了。不過,這麼去思考問題也不容易。

關於意志和堅持

村上認為,很多事情並非只憑意志堅強就可以無所不能,人世不是那麼單純的。人生來如此:喜歡的事兒自然可以堅持下去,不喜歡的事兒怎麼也堅持不了。意志之類,恐怕也與“堅持”有一丁點瓜葛。然而無論何等意志堅強的人,何等爭強好勝的人,不喜歡的事情終究做不到持之以恆;做到了,也對身體不利。

因此,村上從來沒有向周遭的人推薦過跑步,也從未說過“跑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大家一起來跑步吧”之類的話。村上以為,對長跑感興趣的人,你就是不聞不問,他也會主動開始跑步;若不感興趣,縱使你勸得口乾舌燥,也毫無用處。我們在知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同時,也應當懂得“己之所欲”也未必適用於他人的道理。

關於目的和本質

村上在書中說道:堅持體育運動,“調整、增強體力,以寫好小說”才是第一目的,假如因為比賽和練習而削減了寫東西的時間,那便是本末倒置,要感到為難了。通過跑步結識形形色色的人,也是他的喜悅之一。跑長跑的人望去都是相似的,他們心跳徐緩,一面沉湎於思考之中,一面銘刻下時間的痕跡。在路上與他們交臂而過時,總是傾聽彼此的呼吸,感受彼此銘刻時間的方式,就像作家們感受彼此的表現方式一樣。

世上時時有人嘲笑每日堅持跑步的人:“難道就那麼盼望長命百歲?”村上以為,因為希冀長命百歲而跑步的人,大概不太多。懷著“不能長命百歲不打緊,至少想在有生之年過得完美”這種心情跑步的人,只怕多得多。同樣是十年,與其稀裡糊塗地活過,目的明確、生氣勃勃地活當然令人更為滿意。跑步無疑大有魅力:在個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讓自己有效地燃燒——哪怕是一丁點兒,這便是跑步一事的本質,也是活著一事的隱喻。

關於比賽和成績

村上從持續很久的“跑者藍調”的煙靄中解脫出來之後領悟到:跑步並不僅僅是機械性的重複,也不是規定的儀式,而是身體自然地要求來到路上,如同乾渴的軀體要求水靈靈的新鮮水果一樣。不管怎樣,能夠出場參賽、跑完全程,比什麼都重要。他將去欣賞與評價無法以數字表現的東西,還將摸索與以前大相徑庭的自豪。村上以為,“痛苦”對於這一運動,乃是前提條件般的東西。不伴隨著痛苦,還有誰來挑戰鐵人三項賽和全程馬拉松這種費時耗力的運動呢?正因為痛苦,正因為刻意經歷這痛苦,他才從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活著的感覺,至少是發現一部分。

他認識到:生存的品質並非成績、數字、名次之類固定的東西,而是含于行為之中的流動性的東西。成績也好,名次也好,外觀也好,別人如何評價也好,都不過次要的問題。對於跑者而言,第一重要的是用雙腳實實在在地跑過一個個終點,讓自己無怨無悔:應當盡的力我都盡了,應當忍耐的我都忍耐了。從那些失敗和喜悅之中不斷汲取教訓,並且投入時間投入年月,逐一地累積這樣的比賽,最終到達一個自己完全接受的境界,抑或無限接近的所在。

跑在路上,在人生之路上做一位優雅而勇敢的跑者。我喜歡,用雙腳丈量土地;我相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我知道,只要繼續奔跑,身體總歸是溫暖的,不會感到寒冷;我感受,雙腿的擺動,脈搏的律動,內心的寂靜與輕鬆。朋友,請記住村上春樹的這段話:“勇敢地面對眼前的難題,全力以赴,逐一解決。將意識集中於邁出去的每一步,同時,還要以盡可能長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盡可能遠地去眺望風景。我畢竟是一個長跑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