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淺談中國百位帝王(九)——漢成帝

身世履歷

(一)西元前51年, 劉驁出生于漢宮, 母親是王政君, 父親為元帝劉奭。 出生才滿月, 就為宣帝(劉驁的爺爺)所喜愛, 常常撫摩頭頂, 並留在身邊親昵玩耍。

(二)西元前47年, 年僅四歲的劉驁被立為太子。 劉驁逐漸長大, 喜歡喝酒, 沉耽於聲色之中, 為元帝所不喜。 因為定陶王劉康(傅昭儀出)也喜歡音律, 且水準和自己不相上下, 所以有了改易太子的想法。

元帝經常讚美定陶王, 是時駙馬都尉史丹(史高子)為元帝近臣, 勸誡元帝不要改易太子, 因為以音律技巧作為選擇人才的依據, 那黃門鼓吹郎(宮廷樂師)的技能肯定要比現任丞相強,

難道還能以樂師任丞相之職嗎?元帝想想也覺得荒謬。 中山王劉竟(元帝少弟)從小就是劉驁的同學, 死後由元帝領著劉驁弔喪, 元帝哭得稀裡嘩啦, 但是劉驁並沒有流露出悲傷的表情, 元帝當然大怒並質問史丹, 史丹詭稱因為看見元帝悲傷, 所以勸說太子不能哭從而引發元帝悲傷過度, 影響身體, 就這樣, 史丹再一次為劉驁化解了危機。

到了元帝晚年病臥床榻的時候, 傅昭儀和定陶王母子朝夕入侍, 元帝本是毫無決斷之人, 怎耐的住傅昭儀花言巧語勸說自己改易王儲。 這時候史丹再次站了出來, 以死相爭, 跪諫元帝不可易儲。 元帝顧念太子無錯, 太子之母又循規蹈矩, 沒有易儲的理由, 只能作罷。

外戚史氏可以說對於劉驁最終登上皇位居功至偉, 然而劉驁登基後, 只重用其母王氏一家, 其他外戚均被排擠在權利中心之外, 以怨報德, 可謂人心難測, 政風日下。

(三)西元前33年, 元帝駕崩, 太子劉驁即位, 是為漢成帝。 成帝即位, 即任命王鳳(皇太后王政君的兄弟)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 獨攬朝政。 宦官石顯被徙為長信太僕, 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張譚見石顯失勢, 分別劾顯罪惡。 石顯被免官, 在回鄉路上抑鬱病死。 石顯黨羽伊嘉、五鹿充宗被徙邊地守尉, 牢梁、陳順罷官, 至此, 在元帝時期達到頂峰的宦官勢力被根除。 但是以王氏為首的外戚勢力開始盤踞朝野。 皇太后王政君的兄弟俱得侯封, 王氏子弟不論長幼親疏也全部封官。

(四)西元前16年, 冊立趙飛燕(趙宜主為本名, 飛燕為後人稱謂)為皇后。 成帝本與許後相親相愛, 只因趙飛燕姐妹入宮, 又加上許後行為不妥被廢, 遂致使出身低微的飛燕得以入主中宮, 具體事蹟請參見下文。

(五)西元前8年, 成帝無子嗣, 立劉欣(定陶王劉康子, 母為丁姬)為太子。

(六)西元前7年, 成帝突然駕崩(死因蹊蹺, 歷史上說法各異, 總之與過度貪戀女色脫不開關係), 享年四十五歲, 在位二十六年, 太子劉欣即位, 是為漢哀帝。

主要功績

(一)政治方面:罷置中書宦官, 重用尚書。 建三公官制, 進一步削減丞相權利。

西元前29年, 成帝罷置中書宦官, 在制度上杜絕了宦官參政的途徑。 自從武帝重用中書省後, 給宦官參政從制度上開了個口子, 只是因為武帝至宣帝以來, 不是皇帝精明就是朝臣權重, 宦官直到元帝時期才利用皇帝暗弱的機會主政, 結果造成朝政紊亂。 成帝登基後, 外戚王氏攬政, 一山難容二虎, 不僅排除宮廷從政宦官勢力, 而且從制度上切斷其死灰復燃的可能。

雖然中書宦官的下臺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宦官走外戚來, 是謂驅虎吞狼, 反為虎噬, 但是從客觀上講, 摒除宦官從政還是對中央集權的穩固有著積極意義的。

罷置中書的同時, 增設尚書一人(以前為四人, 現為五人)。 其中常侍曹尚書, 主丞相禦史事;二千石尚書, 主刺史、二千石事;戶曹尚書, 主人庶上書事;主客尚書, 主外國四夷事;成帝加三公尚書, 主斷獄事。 尚書的重用開始于成帝, 後世不斷調整變化, 一直至唐朝, 是歷代中央集權統治的重要權利機構。

西元前8年, 新任御史大夫何武上奏成帝, 丞相才能不及古人, 卻兼職三公所有的權利, 以一人而治現在紛亂複雜的世事, 政事必然要荒廢, 應該仿古建三公官。 成帝下令, 大司馬去將軍職, 御史大夫改為司空,與丞相並稱三公,地位平等,分理朝政。

三公自秦朝建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但是一直到成帝時期實際執行的是丞相一職獨大的制度,太尉變成虛職且不常置,御史大夫在地位上不能與丞相相比,在俸祿上丞相的年薪是萬石,而御史大夫是二千石,在爵位上,丞相必須要封侯,而御史大夫則不必。成帝建三公官制後,三公俸祿相等,且都必須封侯才能任職,這樣在地位和職權上使三公平等,互相制約。三公官制的建立對後世影響極大,緩解了過高的相權和君權之間的矛盾,分權以使權力互相制約,保證了皇權的無上權威,達到鞏固皇權統治的目的。

(二)文化方面:開創世界上最早的圖書分類、編目工作的實踐。

西元前26年,成帝命陳農求遺書於天下,收集民間的各類書籍,委任劉向(劉更生)總領校勘、整理收集來來的書籍。劉向專門校勘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勘兵書;太史令尹鹹校勘數術;太醫監李柱國校勘方技。每校勘完一書,輒條其篇目,撮其旨意,做成提要,論其指歸,辯其謬誤,連同定本送交成帝親自觀覽後定奪。這一時期的圖書徵集和編校文獻活動,對後世的目錄學、校讎學、藏書學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主要過失

外任外戚重臣把持朝政,內由嬖幸女色污穢宮廷,西漢亡國指日可待,成帝不能辭其咎。

成帝即位,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王氏家族充斥朝廷。在王鳳主政期間,雖然專權屢遭彈劾,並且排擠其他外戚許嘉(許後之父)、王商(宣帝母王翁須兄弟),但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比如剷除宦官勢力,引進人才,規勸成帝行為等。王鳳死後,由其侄子王音取代,王音小心謹慎,不類王鳳,其實就是氣場不如王鳳,成帝才有了點自主用人的權利。王音主政期間,成帝提拔王駿(王吉子)為京兆尹,負責京城治安,頗有政績,時人稱頌京兆尹先有趙張,後有三王,這王駿就是三王之一。同時成帝藉口王氏子弟宅邸越制等問題,開始向外戚開刀,但是由於母后王政君的關係,再加上自己優柔寡斷(頗似其父元帝),最終不了了之。由於沒有強勢人物王鳳的管制,與男寵張放開始微行出宮取樂,並引進紅顏禍水趙飛燕姐妹淫亂宮廷。王音之後的王商、王根相繼主政,外戚掌權,而成帝安於宮廷女色所惑,朝政越加頹廢。王根因病免職,淳于長(王政君姐姐之子)最有希望代根主政,但是由於擾亂宮廷和貪污受賄被王莽(王政君從子,王曼之子)揭發,坐罪死於獄中,王莽因揭發有功,且平日至孝有禮,素有賢聲,代根為大司馬。王莽正式登上毀滅西漢王朝的政治舞臺,其矯揉造作以搏賢名,全是為了日後野心之鋪墊,可歎其心機之深,又恰逢皇室暗弱,西漢不亡何待。

成帝在位期間,外戚勢力除王鳳外,並不強勢。觀其借宅邸越制為由懲戒諸王氏即可看出,搬倒王氏易如反掌,顧念母親面子,也只需使諸外戚衣食無憂,不使其參政即可,而成帝之優柔糊塗,促使其不能決斷,直至王莽上位,為時已晚。

王鳳死後,王音對成帝失去了約束力。男寵張放引導成帝出宮微行娛樂,恣意妄行,過陽阿公主家(西漢公主愛為皇帝蓄養美人,如此怪癖,難道不防武帝之鑒嗎?),得趙飛燕入宮,寵愛無比。趙飛燕原名宜主,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而得名“飛燕”,後又進其妹趙合德,兩姐妹共承恩寵。許後的姐姐許謁見妹妹失寵,暗中代她設壇祈禳,以使成帝回心轉意,為趙飛燕姐妹得知,成帝廢黜許後。後位空虛,趙飛燕當然想入主中宮,可惜出身卑微為皇太后王政君所不齒,成帝只好請淳于長向太后說情,幾番關白奏效,趙飛燕得立為後,趙合德也晉升昭儀。兩姐妹見成帝無子,便想借他人的種子懷上龍胎,以圖日後榮華富貴,實是淫邪使然。趙飛燕更是無恥過其妹,令辟一藏汙納垢之所,托言供神禱子,實為招攬身體強健之宮人與其交歡。

眾大臣規諫成帝,成帝此時為色所迷,哪肯聽得進去,那男寵張放也是迫於群臣和太后的壓力,幾次流放幾次召回,戀戀不捨,最終無奈才遣令就國。成帝為了子嗣起見,召幸其他宮女,但是被趙飛燕姐妹管制。偷偷與宮女曹氏生下一男,成帝歡天喜地地派宮女服侍,被趙合德知道,孩子、曹氏、無辜服侍宮女盡被辣手屠戮。宮中許美人也與成帝產下一男,趙合德知道,與成帝鬧僵,成帝無奈為取悅合德,最後將孩子悄悄弄死埋掉。廢後許氏最後還想恢復寵愛,賄托淳於長,淳於長事敗謀泄,許後被賜自盡,只可惜許後被寵多年,見中宮穢亂,不知隱退還妄圖甘進,自取其禍,可見富貴足可誤人,熱衷者實可借鑒。欲知趙飛燕姐妹在成帝身後故事結局,請參見下篇。

成帝為聲色所迷惑,觀其所為,已經不僅是身體上的損耗,其神志也已不清。為取悅女色,不惜殘害自己的兒子,貴為天子而不能保全子嗣,失心失德,曠古未聞,其驟然離世實乃天譴。

成帝期間,也曾施行過仁政,如西元前31年,減算賦一百二十錢為八十錢;西元前13年,下詔令禁止高官貴戚奢靡過制。然而和元帝一樣,統治階層腐敗,吏治松垮,再寬仁的政令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執行,也是枉然。這種政治混亂的局面自元帝到成帝,積累數十年,其後果也由量變到質變,造成各地已經出現小規模的騷亂,雖很快平定,但亂世之象已然肇始。

成帝性格和他老爸元帝的性格一樣,都是優柔寡斷,缺乏在關鍵時刻拯救帝國的判斷力和決斷力。政治上的混亂必然帶來經濟和社會的動盪,時間一長,積重難返,離亂世也就不遠了。成帝嗜女色,更為了女色做出有悖常人的舉動,表面上看好像是其個人的私生活,與國家存亡無關,實際上大有干係。皇帝的生活,直接關係到宮廷的穩定,宮廷雖然是皇帝私人生活的地方,但是其中對皇帝具有影響的人大多居住於此,與皇帝朝夕相處,例如皇太后、皇后、寵愛的嬪妃、太子、內侍等等。如果皇帝身邊親近的人引導皇帝行為規範,為萬民表率,上行下效,君正民自清,但是成帝身邊寵愛的張放、趙飛燕姐妹、甚至包括皇太后王政君,不是行為放蕩,就是狹隘自私,本來成帝就沒有判斷力,這些人導成帝以私,就難怪成帝昏暗不明,有如夢遊了。成帝無子嗣,遂導致哀帝即位後要面對王、傅、丁、趙四家外戚勢力的角逐,政治局面混亂更甚於前朝,再加上王莽虎視眈眈,即使宣帝再生恐怕也無能為力了。具體事蹟請參見下篇漢哀帝篇。

御史大夫改為司空,與丞相並稱三公,地位平等,分理朝政。

三公自秦朝建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但是一直到成帝時期實際執行的是丞相一職獨大的制度,太尉變成虛職且不常置,御史大夫在地位上不能與丞相相比,在俸祿上丞相的年薪是萬石,而御史大夫是二千石,在爵位上,丞相必須要封侯,而御史大夫則不必。成帝建三公官制後,三公俸祿相等,且都必須封侯才能任職,這樣在地位和職權上使三公平等,互相制約。三公官制的建立對後世影響極大,緩解了過高的相權和君權之間的矛盾,分權以使權力互相制約,保證了皇權的無上權威,達到鞏固皇權統治的目的。

(二)文化方面:開創世界上最早的圖書分類、編目工作的實踐。

西元前26年,成帝命陳農求遺書於天下,收集民間的各類書籍,委任劉向(劉更生)總領校勘、整理收集來來的書籍。劉向專門校勘經傳、諸子、詩賦;步兵校尉任宏校勘兵書;太史令尹鹹校勘數術;太醫監李柱國校勘方技。每校勘完一書,輒條其篇目,撮其旨意,做成提要,論其指歸,辯其謬誤,連同定本送交成帝親自觀覽後定奪。這一時期的圖書徵集和編校文獻活動,對後世的目錄學、校讎學、藏書學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主要過失

外任外戚重臣把持朝政,內由嬖幸女色污穢宮廷,西漢亡國指日可待,成帝不能辭其咎。

成帝即位,王鳳為大司馬、大將軍、領尚書事,王氏家族充斥朝廷。在王鳳主政期間,雖然專權屢遭彈劾,並且排擠其他外戚許嘉(許後之父)、王商(宣帝母王翁須兄弟),但還是做出了一些成績,比如剷除宦官勢力,引進人才,規勸成帝行為等。王鳳死後,由其侄子王音取代,王音小心謹慎,不類王鳳,其實就是氣場不如王鳳,成帝才有了點自主用人的權利。王音主政期間,成帝提拔王駿(王吉子)為京兆尹,負責京城治安,頗有政績,時人稱頌京兆尹先有趙張,後有三王,這王駿就是三王之一。同時成帝藉口王氏子弟宅邸越制等問題,開始向外戚開刀,但是由於母后王政君的關係,再加上自己優柔寡斷(頗似其父元帝),最終不了了之。由於沒有強勢人物王鳳的管制,與男寵張放開始微行出宮取樂,並引進紅顏禍水趙飛燕姐妹淫亂宮廷。王音之後的王商、王根相繼主政,外戚掌權,而成帝安於宮廷女色所惑,朝政越加頹廢。王根因病免職,淳于長(王政君姐姐之子)最有希望代根主政,但是由於擾亂宮廷和貪污受賄被王莽(王政君從子,王曼之子)揭發,坐罪死於獄中,王莽因揭發有功,且平日至孝有禮,素有賢聲,代根為大司馬。王莽正式登上毀滅西漢王朝的政治舞臺,其矯揉造作以搏賢名,全是為了日後野心之鋪墊,可歎其心機之深,又恰逢皇室暗弱,西漢不亡何待。

成帝在位期間,外戚勢力除王鳳外,並不強勢。觀其借宅邸越制為由懲戒諸王氏即可看出,搬倒王氏易如反掌,顧念母親面子,也只需使諸外戚衣食無憂,不使其參政即可,而成帝之優柔糊塗,促使其不能決斷,直至王莽上位,為時已晚。

王鳳死後,王音對成帝失去了約束力。男寵張放引導成帝出宮微行娛樂,恣意妄行,過陽阿公主家(西漢公主愛為皇帝蓄養美人,如此怪癖,難道不防武帝之鑒嗎?),得趙飛燕入宮,寵愛無比。趙飛燕原名宜主,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而得名“飛燕”,後又進其妹趙合德,兩姐妹共承恩寵。許後的姐姐許謁見妹妹失寵,暗中代她設壇祈禳,以使成帝回心轉意,為趙飛燕姐妹得知,成帝廢黜許後。後位空虛,趙飛燕當然想入主中宮,可惜出身卑微為皇太后王政君所不齒,成帝只好請淳于長向太后說情,幾番關白奏效,趙飛燕得立為後,趙合德也晉升昭儀。兩姐妹見成帝無子,便想借他人的種子懷上龍胎,以圖日後榮華富貴,實是淫邪使然。趙飛燕更是無恥過其妹,令辟一藏汙納垢之所,托言供神禱子,實為招攬身體強健之宮人與其交歡。

眾大臣規諫成帝,成帝此時為色所迷,哪肯聽得進去,那男寵張放也是迫於群臣和太后的壓力,幾次流放幾次召回,戀戀不捨,最終無奈才遣令就國。成帝為了子嗣起見,召幸其他宮女,但是被趙飛燕姐妹管制。偷偷與宮女曹氏生下一男,成帝歡天喜地地派宮女服侍,被趙合德知道,孩子、曹氏、無辜服侍宮女盡被辣手屠戮。宮中許美人也與成帝產下一男,趙合德知道,與成帝鬧僵,成帝無奈為取悅合德,最後將孩子悄悄弄死埋掉。廢後許氏最後還想恢復寵愛,賄托淳於長,淳於長事敗謀泄,許後被賜自盡,只可惜許後被寵多年,見中宮穢亂,不知隱退還妄圖甘進,自取其禍,可見富貴足可誤人,熱衷者實可借鑒。欲知趙飛燕姐妹在成帝身後故事結局,請參見下篇。

成帝為聲色所迷惑,觀其所為,已經不僅是身體上的損耗,其神志也已不清。為取悅女色,不惜殘害自己的兒子,貴為天子而不能保全子嗣,失心失德,曠古未聞,其驟然離世實乃天譴。

成帝期間,也曾施行過仁政,如西元前31年,減算賦一百二十錢為八十錢;西元前13年,下詔令禁止高官貴戚奢靡過制。然而和元帝一樣,統治階層腐敗,吏治松垮,再寬仁的政令得不到有效的監督執行,也是枉然。這種政治混亂的局面自元帝到成帝,積累數十年,其後果也由量變到質變,造成各地已經出現小規模的騷亂,雖很快平定,但亂世之象已然肇始。

成帝性格和他老爸元帝的性格一樣,都是優柔寡斷,缺乏在關鍵時刻拯救帝國的判斷力和決斷力。政治上的混亂必然帶來經濟和社會的動盪,時間一長,積重難返,離亂世也就不遠了。成帝嗜女色,更為了女色做出有悖常人的舉動,表面上看好像是其個人的私生活,與國家存亡無關,實際上大有干係。皇帝的生活,直接關係到宮廷的穩定,宮廷雖然是皇帝私人生活的地方,但是其中對皇帝具有影響的人大多居住於此,與皇帝朝夕相處,例如皇太后、皇后、寵愛的嬪妃、太子、內侍等等。如果皇帝身邊親近的人引導皇帝行為規範,為萬民表率,上行下效,君正民自清,但是成帝身邊寵愛的張放、趙飛燕姐妹、甚至包括皇太后王政君,不是行為放蕩,就是狹隘自私,本來成帝就沒有判斷力,這些人導成帝以私,就難怪成帝昏暗不明,有如夢遊了。成帝無子嗣,遂導致哀帝即位後要面對王、傅、丁、趙四家外戚勢力的角逐,政治局面混亂更甚於前朝,再加上王莽虎視眈眈,即使宣帝再生恐怕也無能為力了。具體事蹟請參見下篇漢哀帝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