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們常說的“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兵家必爭之地”到底是怎樣的

在描述一些戰爭形勢, 或者是在說明一些地理位置的優勢時我們常會用到地勢險要這一詞。 比如秦國所據之地。 那麼我們從地理、軍事的角度進行分析, 什麼樣的地形可以稱作地勢險要, 易守難攻?什麼樣的地形為兵家必爭之地?

1.人口因素:戰爭的主體是人, 要保證兵源必然要控制住人口密集的地區, 中國古代, 為啥要入主中原?就是因為中原是中國的人口最密集的地方, 保證了充足的兵源。 隨著科技和經濟發展, 人數在戰爭中的作用原來越低, 個人意願也越來越影響作戰效率, 所以以爭奪人口為目的的軍事行動越來越少了,

但是對人才的爭奪越發強烈了, 他們往往幾種在大城市。 二戰結束時, 美國在德國很多行動也是為了解救科學家和技術人員。 而經濟因素可以看做是人口因素的現代模式。

中原

2.資源因素:(當然人口也是一種資源,

呵呵), 最主要的就是糧食資源, 糧倉(比如烏巢, 在西方就是封建領主的城堡)和糧食主產區(湖廣和江南)因此成為了爭奪的焦點。 除此之外, 馬匹, 鐵器等等戰略資源的產地或者聚集地都是爭奪的目標。 而近代以後經濟的發展, 重工業基地、石油、鋼鐵、橡膠等等資源產地變成了爭奪的目標。

官渡之戰

3.交通因素:交通和運輸是戰爭的基礎, 所以交通要道就成為了爭奪的焦點, 一為行軍, 二為後勤保障。 在古代, 交通要道往往就是山脈或者峽谷的隘口, 或者河流的渡口, 以及佔有交通地位的城池。 同時山頂具有俯視交通路線作用的城堡也是這類必爭之地。 而現代來說、往往是橋樑、島嶼或者地峽海峽。 島嶼作為補給基地的效果在中國來說可能比較少見。 現代戰爭海戰和空戰的比重增加後, 海空港口的重視程度比關隘的提升了很多。

函谷關模型

4.政治因素:佔據具有象徵意義的地方往往對樹立權力和瓦解敵方鬥志有重要作用, 比如首都、宗教聖地、重要人物駐地, 甚至是對方的軍事重鎮或者大本營(比如項羽的江東)等等。 現代社會, 廣播和網路資訊的出現, 使得電視臺、報社和互聯網樞紐也成為了爭奪的焦點。 這種爭奪可以是現實中的, 也可以是虛擬世界中的。

江東

所以兵家必爭之地往往都是上述四個因素或多或少的集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