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前任,薛之謙、任正非高度一致:我錯了,你回來吧

今天淩晨四點, 薛之謙和高磊鑫同時發文並配同一張牽手照, 表示複合。

從2015年薛高離婚, 到現在差不多2年的時間, 時光兜兜轉轉,

深情的人仍然走到了一起。

巧的是, 在華為, 任正非也在“表白”一位離職了2年了員工。

華為內部心聲社區, 一則《尋找加西亞》的帖子火了, 該帖用官方的口吻呼喚孔令賢重回華為, 並多次強調“是公司錯了, 不是你的問題”。

隨後任正非簽發了一份總裁辦電子郵件, 郵件正文直接轉發該帖子內容, 並發問:為什麼破格三級的人還要離開?為什麼容不得英雄?

△華為內部郵件截圖

華為公司那麼好

為什麼還帶著誠意離開

關於孔令賢, 早在2015年11月就離開了華為, 華為內部曾對孔令賢做過一次訪談, 他是華為進入OpenStack社區第一人, OpenStack 社區core member, 成功帶領一支思想開放、融入開源社區並能夠將開源和商業成果相結合的精兵團隊, 支撐華為成為OpenStack金牌會員。 因貢獻卓越, 2014年被公司破格提拔升級。

△孔令賢

然而連升3級之後, 這樣一位技術人才並沒有因此穩定, “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 生死有命, 富貴在天。 ”世界那麼大, 想去看看的孔令賢極富詩意地寫了這樣一封辭職信。

在這封辭職信裡, 孔令賢這樣描述自己的離職:

我離開, 並不是因為華為不好, 恰恰相反, 是因為華為太好。 在公司我學會了做人, 學會了做事, 學會了大公司應該有的章法, 但即便如此, 我的人生經歷和技術經驗仍然不足以支撐公司給我的級別和地位, 我走, 正是因為自己的膽怯。 如果我給不了公司想要的,

那麼我接下來的工作, 就無異於混日子。 所以, 急流勇退也好, 臨陣脫逃也罷, 我是帶著誠意離開。

孔令賢離職後對華為不乏溢美之詞。 這讓小匯記起薛高離婚後, 兩人都表現的很大方, 分手後依舊是朋友。 不論是男方的淨身出戶, 還是女方在薛之謙再度爆紅後的沉默不發聲, 都是兩人對彼此最大的尊重。

離職如離婚, 一段工作經歷或者感情經歷的結束, 並不代表山水不相逢。 薛高都給了彼此再婚的機會, 而孔令賢, 也在離職那一刻, 對華為做了一次最莊重的表白, 甚至超過了入職時的“山盟海誓”。

如今事情已經過去了2年, 在華為仍然有人念叨著孔令賢, 記著這位離職員工對於公司的貢獻。 而孔令賢也是一位極其負責任的員工,

生怕自己滿足不了公司的要求, 變成了“混日子”的員工。

這樣一位能力與品行兼優的員工, 當然也值得公司老闆高調“表白”。

愛惜優秀員工

是企業的基礎人才觀

作為擁有16萬員工的企業掌門人, 任正非居然能記住一個普通員工, 並且願意為了這位普通員工, 公開承認公司對待人才還存在一些問題, 足以讓人看到一位老闆對於人才的愛惜和重視。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 企業成或者敗, 歸根到底都是人行或者不行。 從一位離職的孔令賢身上, 也可以看出, 華為這一路走來, 對於人才, 一直都是愛之惜之。

首先, 華為重用人才。 任正非有一句名言:“我們要不拘一格的選拔使用一切的優秀分子, 不要問他從哪裡來,不要問他有何種經歷,只要他適合攻擊上甘嶺。”只要員工業績突出、能力優秀,華為就要提拔重用。正是如此,帶領團隊支撐華為成為OpenStack金牌會員的孔令賢,才能一下子被破格提拔了3級。

其次,華為厚待人才。任正非還有一句名言:“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華為的人才激勵,簡單粗暴,就是給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算遠駐非洲也不乏員工踴躍報名。在華為,年入100萬就超過了10000人,稅前分紅基本都是70萬左右,加上工資,其他獎金與勞務費,年薪輕鬆過百萬。

人在職場,無非兩個目的,一是被企業重用,獲得權力;一是為自己掙錢,獲得財富。華為將人才的這兩點需求摸得透徹,即使工作壓力巨大,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仍然有極高的雇主口碑,應聘者絡繹不絕。

不惜花重金、給高位,這是華為用人的公開秘密,也是為什麼離職2年的孔令賢還能得到任正非的致歉的原因:華為不願意錯失每一個人才。

離職的人那麼多

為什麼只喊孔令賢回來

然而話說回來了,華為一直重視人才,但離職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只喊孔令賢重回公司?

這簡直是道送分題,答案再簡單不過了。

首先,靠業績和能力說話。孔令賢帶領整個團隊實現從0到1的突破,是華為進入OpenStack社區第一人。

企業是否返聘離職員工,曾經在公司的表現起著決定性作用。那些表現平平,甚至還違紀犯錯過的人,基本不可能出現在返聘選項裡。但凡能夠讓企業產生返聘想法的人,業績資料是擺在第一位的。

其次,好聚好散才有吃回頭草的機會。孔令賢離職,對華為的讚美溢於言表,將所有離職的原因歸結於自己。但其實,這裡面肯定有公司的原因,比如讓孔令賢“窒息的壓力”,但他並沒有誇大這些客觀因素。

對比華為史上另外一個牛人,李玉琢,雖然也是一位傑出的人才,還是華為副總裁,但他的離職,讓華為的加班文化備受爭議。即使過去李玉琢做了遠高於孔令賢的貢獻,也不可能有人會說:回來吧李玉琢,是公司錯了。更不會有公司名義上的道歉。

所以,離職,就瀟灑一些,好聚好散,說不定還會有再見的機會。

儘管,孔令賢和華為,並不一定有著跟薛、高一樣的結局,但華為這份高調的總裁辦郵件一樣意義深刻,它時時告誡著我們:

無論公司重不重視人才,你都要做出業績證明自己;

無論你業績牛不牛逼,離職時不妨給自己留一個再見的機會。

-END-

最後,提升專業水準,做一枚優秀的HR,小匯推薦HRGO線下公開課。課程涉及薪酬績效、管理效能、合夥制度、勞動法律、積分制等各方面,幫助你成為一枚專業的HR。課程排期如下,報名請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

不要問他從哪裡來,不要問他有何種經歷,只要他適合攻擊上甘嶺。”只要員工業績突出、能力優秀,華為就要提拔重用。正是如此,帶領團隊支撐華為成為OpenStack金牌會員的孔令賢,才能一下子被破格提拔了3級。

其次,華為厚待人才。任正非還有一句名言:“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成了人才。”華為的人才激勵,簡單粗暴,就是給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就算遠駐非洲也不乏員工踴躍報名。在華為,年入100萬就超過了10000人,稅前分紅基本都是70萬左右,加上工資,其他獎金與勞務費,年薪輕鬆過百萬。

人在職場,無非兩個目的,一是被企業重用,獲得權力;一是為自己掙錢,獲得財富。華為將人才的這兩點需求摸得透徹,即使工作壓力巨大,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仍然有極高的雇主口碑,應聘者絡繹不絕。

不惜花重金、給高位,這是華為用人的公開秘密,也是為什麼離職2年的孔令賢還能得到任正非的致歉的原因:華為不願意錯失每一個人才。

離職的人那麼多

為什麼只喊孔令賢回來

然而話說回來了,華為一直重視人才,但離職的人那麼多,為什麼只喊孔令賢重回公司?

這簡直是道送分題,答案再簡單不過了。

首先,靠業績和能力說話。孔令賢帶領整個團隊實現從0到1的突破,是華為進入OpenStack社區第一人。

企業是否返聘離職員工,曾經在公司的表現起著決定性作用。那些表現平平,甚至還違紀犯錯過的人,基本不可能出現在返聘選項裡。但凡能夠讓企業產生返聘想法的人,業績資料是擺在第一位的。

其次,好聚好散才有吃回頭草的機會。孔令賢離職,對華為的讚美溢於言表,將所有離職的原因歸結於自己。但其實,這裡面肯定有公司的原因,比如讓孔令賢“窒息的壓力”,但他並沒有誇大這些客觀因素。

對比華為史上另外一個牛人,李玉琢,雖然也是一位傑出的人才,還是華為副總裁,但他的離職,讓華為的加班文化備受爭議。即使過去李玉琢做了遠高於孔令賢的貢獻,也不可能有人會說:回來吧李玉琢,是公司錯了。更不會有公司名義上的道歉。

所以,離職,就瀟灑一些,好聚好散,說不定還會有再見的機會。

儘管,孔令賢和華為,並不一定有著跟薛、高一樣的結局,但華為這份高調的總裁辦郵件一樣意義深刻,它時時告誡著我們:

無論公司重不重視人才,你都要做出業績證明自己;

無論你業績牛不牛逼,離職時不妨給自己留一個再見的機會。

-END-

最後,提升專業水準,做一枚優秀的HR,小匯推薦HRGO線下公開課。課程涉及薪酬績效、管理效能、合夥制度、勞動法律、積分制等各方面,幫助你成為一枚專業的HR。課程排期如下,報名請點擊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