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雲南行之喜洲古鎮,看到一種別致的大理

古鎮, 是我十分喜歡的一個詞彙, 它在為人們提供了生活保障的同時, 又巧妙地和悠遠的時空對接, 成為不少人心中的期待與渴望。

在雲南, 在滇西北, 千年的茶馬古道始終向遠方延伸, 曲折險峻, 穿山越嶺, 仿佛永遠不知疲倦。 正是這條古道, 將一個個小鎮存留在了歷史和時光的深處。 經過無數光陰的敲打, 馬幫已經遠去, 故事已經飄走, 傳說進入民間, 小鎮承受住了風雨雷電的洗禮, 脫去了鉛華, 返樸歸真, 成為了人們追溯歷史的話題。 大凡古鎮, 都沉積了深厚的歷史文化氣韻, 但在光滑的青石路上, 在林立的店鋪前, 在熙攘的人流中, 你很難聞嗅出它們的芬芳。 只有走進古鎮的背後, 從水缸、古井、花窗、照壁、神龕、民居、戲臺、瓦貓、古樹、遒枝、藤蔓、盆景、苔痕、字畫、對聯、石磨、馬鞍、農具這些樸素的事物裡, 才能打撈起那些流淌在時光深處的文化氣息。

大理的喜洲古鎮也是這樣。

氣宇軒昂的門樓, 掩藏了這個古鎮斑駁的心事。 如果不經意闖入它的視線, 巷弄裡的風, 似乎總想把沉積多年的記憶撕開一個口子, 讓遠道而來的客人窺探。 喜洲是大理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名詞, 它居大理古城北側, 雖東臨洱海, 西枕蒼山, 卻隱藏在大理的背後, 仿佛和風花雪月的印象毫無關聯。 但它作為大理文化的主要發祥地, 由於地理位置的重要, 自隋唐以來, 它多次進入南詔國和大理國統治者的視野, 並曾經幾次成為南詔國的都城, 這樣, 喜洲就在歷史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輕緩的腳步和追尋的目光引領著我在一個暮春的午後進入了喜洲。 這是一個和風惠暢的午後, 最適宜在喜洲古鎮找一個寂靜的院落,

坐在樹蔭和花叢中, 泡一壺春茶, 聽一曲白族山歌或是小調, 讓時光從唇邊和指縫中淡然溜走。 什麼也不想, 只和拂過面龐的微風輕訴衷腸, 只和清脆婉轉的鳥鳴互相唱和。 人生中總有大多的牽絆, 讓人身心俱疲。 匆匆的腳步, 總想得到一次停憩;浮躁的心靈, 總在期待一刻安寧。 在旅途中, 我們疲憊, 卻不憂傷, 走向古鎮, 就是為了讓心靈能夠找到一個暫時安放的地方。 喜洲摒棄了繁華和喧鬧, 讓世俗裡的雜亂無章暫時束之高閣。 這樣的午後是值得書寫和記錄的。 喜洲用它慈祥的面容, 讓我感到了久違的親切。

不曾想到, 我的遐思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收回, 我的身體甚至還沒有來得及找到一個寂靜的院落, 就在進入村口時, 和一群白鷺遭遇。 兩棵高大的榕樹, 用伸展的枝椏和茂密的綠蔭, 為白鷺們搭建了一個嬉戲的舞臺。 不時有白鷺沖起, 演繹一段優美的空中芭蕾。 透過枝椏的間隙, 有的白鷺閉目沉思, 有的白鷺纏綿呢喃。 在我的故鄉, 滇西北永勝的三川壩子,

每年也有眾多的白鷺, 在稻田上空, 在山林河邊翩翩起舞。 這樣, 我對喜洲的情感, 就被這些白鷺的舞姿和故鄉緊緊連接在了一起。 在榕樹下的廣場一側有一個戲臺, 雖然在這個下午, 戲臺上空無一人, 但我似乎聽到了洞經古樂的奏鳴, 眼前仿佛出現了白族舞蹈歡快的影像。 人生如戲,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舞臺, 在這個舞臺上, 只要通過努力, 演繹出人生的境界和精彩, 有引子, 有鋪墊, 有細節, 有高潮, 這樣的人生就會摒棄很多的遺憾。

作為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重鎮和中轉的驛站, 喜洲, 便成為了過往馬幫商旅貿易、歇腳、整憩、補給的中心。 各色人等的進入, 讓多元的文化在這裡交流彙聚, 一撥又一撥的馬幫來了又走了, 馬蹄聲聲,為這裡馱來了經濟的繁榮、工商業的發達與生活的富庶。滇西北的大山,因為有了馬幫和古道而變得不再高不可攀;滇西北的江河,因為有了古渡和藤橋而不再深不可測。茶馬古道把險峻的橫斷山脈變為了一條長長的路途。連接、交融、貿易,讓茶馬古道成為了在時光中高聳的一座豐碑。行商源源不斷的進入,讓喜洲這個白族聚居的古鎮累積起了財富。而富有白族特色的建築,無疑是喜洲展示給人們最為靚麗的一張面龐。當我們的目光,被林立的高樓遮擋;當我們的心情,被晃眼的霓虹迷醉,這時如果能夠走進一個青瓦白牆的“四合五天井”或是“三坊一照壁”院落,看看鏤花的門窗,精美的木雕,生動的水墨,陳舊的屋簷,古老的水缸,豔麗的花朵,斑駁的苔痕,那我們的目光和心情,都會得到一種慰藉與滋潤。

可以說,走進喜洲古鎮,就走進了一座白族民居古建築的博物館。在這裡,你可以盡情品味傳統建築的精氣神,可以和照壁交談,可以和門楣絮語,可以和花朵對視,可以和古井纏綿。土木融合,榫卯結構,充分體現著傳統民居建築的精華與高度。在嚴家大院這座由多進四合院組成的迷宮裡轉悠,我被翹角飛簷的大門、照壁字畫、漏角天井、花木盆景、歐式洋樓深深吸引住了,一道不算寬大的門,卻一直往後延伸,一字鋪排出四通八達的幾個院落,古色古香,匠心獨運,既體現出了主人含蓄隱忍的處世哲學,又鋪排出了主人富甲一方的底氣豪氣。嚴家大院的各式木雕技藝繁複,爐火純青,是白族木雕工藝的集大成者。其創始人嚴子珍所辦的“永昌祥”商號,依託著茶馬古道,通過以茶葉為主的貿易累積起了無盡的財富,從擺在過廳裡那無數串鏽跡斑斑的銅錢上,你可以最真切的體會到“腰纏萬貫”的含義。這是滇西北的一代儒商,用他的智慧與勤勞,為我們後世留下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面對喜洲的這些傳統民居院落,我的內心裡湧上了莫名的感動。這些民居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而巍然屹立,無不彰顯著先人們的智慧。如何讓這些文化遺留得到更好的保存,更是壓在我們及無數代後人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走出嚴家大院,就來到了喜洲古鎮四方街的中心。商旅的集中,讓茶馬古道上始終飄散著馬幫美食的誘惑。喜洲粑粑,這種用“破酥”技藝製作的美食,吸引著八方遊客的味蕾。傳統的手工揉制、炭火烘烤,加之較長的保質期,讓它成為了馬幫樂於攜帶的美食。喜洲粑粑可以做成甜鹹兩味,更是提升了它的適口性。在喜洲粑粑的身上,麵粉充分發揮出了潛力,肉末和蔥花、豆沙和紅糖,外酥內綿,鮮香四溢,色澤油亮,讓它成為了四面八方的口碑。走累了,便可以在四方街找一個小店坐下,喝一杯冰爽的酸梅汁,吃幾片香脆的烤乳扇,再來一碗酸辣的豌豆粉,看看周圍各色的人群,時光就會變得悠緩起來,心情就會變得輕鬆起來。

在喜洲古鎮,你的目光還會被紮染纏繞。走進喜洲的周城村,你便進入了一個紮染的世界。這種已經流傳了千百年的技藝,被睿智的白族人接受並逐漸發揚光大。精密細緻的花紋,繁冗生動的圖案,顏色濃淡的更迭,層次分明的堆疊,讓青白相間的紮染凝重素雅,不事張揚,正暗暗扣合了白族人儒雅樸實的品格。在周城,一個個白族院落,就是一個紮染的作坊,正在縫紮布匹的老人和正在染色的男子,靜靜等待縫紮好的布匹進入的染缸,晾曬在鐵絲上的染好的成品,讓一個個院落變得充實、豐盈。在紮染複雜的工序面前,他們的從容與舒緩,讓周城的紮染製品也變得不溫不火,謙遜純樸,挑選一件紮染製成的衣物穿上,肌膚上細膩的觸感,讓人不由得想起了溫潤的青花瓷。

在喜洲,我是一個步履匆匆的遊客,但在這個古鎮,我卻看到了時光的停滯,就在那些古樸的民居裡,就在那些老舊的字畫中,就在那些斑駁的泥牆上,就在那些慈祥的面容裡。透過古鎮的孔隙,我能夠品嘗和體味到的,是白族居民無數不在散發的絲絲縷縷的文化氣息

白族民居嚴家大院。

嚴家大院的外牆。

新建的嚴家民居。

踏入的喜洲古鎮,見田園阡陌、屋舍連接,古樸寧靜、風韻迷人。這兒最有代表的就是白族的民居建築群,目前小鎮上還較為完整地保留著一大批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100多院白族民居建築。這些建築,在佈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一般為土木磚石結構,門窗為雕刻精細木刻花鳥;房屋裝飾為粉白灰牆,局部繪以水墨山水畫,典雅大方;門樓門座以精雕青石砌出圖案,加以結構繁縟的額闕。看得出來,其整體建築藝術在白族民居建築的特色上吸收了西方及江南民宅的優點,形成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都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司馬第。

寶成府。

喜洲古鎮韻味獨具,曾出現在許多文人騷客的遊記中。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滇行短記》這樣描述它:“喜洲鎮卻是個奇跡。我想不起在國內什麼偏僻的地方見過這麼體面的市鎮。進到鎮裡,仿佛是到了英國的劍橋,街旁到處流著活水;一出門便可洗菜洗衣,而污濁立刻隨流而逝。街道很整齊,商店很多,有圖書館,館前立著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貼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宮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樑畫棟。有許多祠堂,也都金碧輝煌。不到一裡,便是洱海,不到五六裡便是高山。山水之間有這樣一座市鎮,真是世外桃源啊!”

千年古井。

圍牆上爬滿仙人掌。

良好的生態環境。

剛進入喜洲古鎮時,李兄便領著我們來到四方街邊的一個攤上,指著滿篾籮熱氣騰騰的餅說:“這是大理最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叫喜洲粑粑,也叫破酥粑粑,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麥面烤餅。”這種叫喜洲粑粑的餅主要原料就是小麥粉,發麵時加上適量的堿揉透,再用精油分層,撒上蔥花、花椒、食鹽則為鹹味,加上火腿、肉丁、油渣、紅糖包心則為甜味。

做喜洲破酥粑粑的街邊小攤。

攤主剛為我們切好喜洲破酥粑粑。

我看著那攤主做“喜洲粑粑”:他把麵團做成圓形小餅後,一次6個,鹹甜各半,整齊地擺在一塊圓形砧板上,再用油刷在餅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層香油,然後放入油鍋中烘烤,大約十分鐘後,一鍋黃燦燦、香噴噴的“破酥”就出鍋了。

我們買了兩個:鹹味和甜味的各一個,讓攤主一切為六,各人拿起一塊品嘗。我嘗了一下,香頭不錯,甜的酥,鹹的脆,還行!

馬蹄聲聲,為這裡馱來了經濟的繁榮、工商業的發達與生活的富庶。滇西北的大山,因為有了馬幫和古道而變得不再高不可攀;滇西北的江河,因為有了古渡和藤橋而不再深不可測。茶馬古道把險峻的橫斷山脈變為了一條長長的路途。連接、交融、貿易,讓茶馬古道成為了在時光中高聳的一座豐碑。行商源源不斷的進入,讓喜洲這個白族聚居的古鎮累積起了財富。而富有白族特色的建築,無疑是喜洲展示給人們最為靚麗的一張面龐。當我們的目光,被林立的高樓遮擋;當我們的心情,被晃眼的霓虹迷醉,這時如果能夠走進一個青瓦白牆的“四合五天井”或是“三坊一照壁”院落,看看鏤花的門窗,精美的木雕,生動的水墨,陳舊的屋簷,古老的水缸,豔麗的花朵,斑駁的苔痕,那我們的目光和心情,都會得到一種慰藉與滋潤。

可以說,走進喜洲古鎮,就走進了一座白族民居古建築的博物館。在這裡,你可以盡情品味傳統建築的精氣神,可以和照壁交談,可以和門楣絮語,可以和花朵對視,可以和古井纏綿。土木融合,榫卯結構,充分體現著傳統民居建築的精華與高度。在嚴家大院這座由多進四合院組成的迷宮裡轉悠,我被翹角飛簷的大門、照壁字畫、漏角天井、花木盆景、歐式洋樓深深吸引住了,一道不算寬大的門,卻一直往後延伸,一字鋪排出四通八達的幾個院落,古色古香,匠心獨運,既體現出了主人含蓄隱忍的處世哲學,又鋪排出了主人富甲一方的底氣豪氣。嚴家大院的各式木雕技藝繁複,爐火純青,是白族木雕工藝的集大成者。其創始人嚴子珍所辦的“永昌祥”商號,依託著茶馬古道,通過以茶葉為主的貿易累積起了無盡的財富,從擺在過廳裡那無數串鏽跡斑斑的銅錢上,你可以最真切的體會到“腰纏萬貫”的含義。這是滇西北的一代儒商,用他的智慧與勤勞,為我們後世留下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面對喜洲的這些傳統民居院落,我的內心裡湧上了莫名的感動。這些民居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而巍然屹立,無不彰顯著先人們的智慧。如何讓這些文化遺留得到更好的保存,更是壓在我們及無數代後人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走出嚴家大院,就來到了喜洲古鎮四方街的中心。商旅的集中,讓茶馬古道上始終飄散著馬幫美食的誘惑。喜洲粑粑,這種用“破酥”技藝製作的美食,吸引著八方遊客的味蕾。傳統的手工揉制、炭火烘烤,加之較長的保質期,讓它成為了馬幫樂於攜帶的美食。喜洲粑粑可以做成甜鹹兩味,更是提升了它的適口性。在喜洲粑粑的身上,麵粉充分發揮出了潛力,肉末和蔥花、豆沙和紅糖,外酥內綿,鮮香四溢,色澤油亮,讓它成為了四面八方的口碑。走累了,便可以在四方街找一個小店坐下,喝一杯冰爽的酸梅汁,吃幾片香脆的烤乳扇,再來一碗酸辣的豌豆粉,看看周圍各色的人群,時光就會變得悠緩起來,心情就會變得輕鬆起來。

在喜洲古鎮,你的目光還會被紮染纏繞。走進喜洲的周城村,你便進入了一個紮染的世界。這種已經流傳了千百年的技藝,被睿智的白族人接受並逐漸發揚光大。精密細緻的花紋,繁冗生動的圖案,顏色濃淡的更迭,層次分明的堆疊,讓青白相間的紮染凝重素雅,不事張揚,正暗暗扣合了白族人儒雅樸實的品格。在周城,一個個白族院落,就是一個紮染的作坊,正在縫紮布匹的老人和正在染色的男子,靜靜等待縫紮好的布匹進入的染缸,晾曬在鐵絲上的染好的成品,讓一個個院落變得充實、豐盈。在紮染複雜的工序面前,他們的從容與舒緩,讓周城的紮染製品也變得不溫不火,謙遜純樸,挑選一件紮染製成的衣物穿上,肌膚上細膩的觸感,讓人不由得想起了溫潤的青花瓷。

在喜洲,我是一個步履匆匆的遊客,但在這個古鎮,我卻看到了時光的停滯,就在那些古樸的民居裡,就在那些老舊的字畫中,就在那些斑駁的泥牆上,就在那些慈祥的面容裡。透過古鎮的孔隙,我能夠品嘗和體味到的,是白族居民無數不在散發的絲絲縷縷的文化氣息

白族民居嚴家大院。

嚴家大院的外牆。

新建的嚴家民居。

踏入的喜洲古鎮,見田園阡陌、屋舍連接,古樸寧靜、風韻迷人。這兒最有代表的就是白族的民居建築群,目前小鎮上還較為完整地保留著一大批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100多院白族民居建築。這些建築,在佈局上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一般為土木磚石結構,門窗為雕刻精細木刻花鳥;房屋裝飾為粉白灰牆,局部繪以水墨山水畫,典雅大方;門樓門座以精雕青石砌出圖案,加以結構繁縟的額闕。看得出來,其整體建築藝術在白族民居建築的特色上吸收了西方及江南民宅的優點,形成獨特的建築藝術風格,在中國乃至世界建築史上都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

司馬第。

寶成府。

喜洲古鎮韻味獨具,曾出現在許多文人騷客的遊記中。著名作家老舍曾在《滇行短記》這樣描述它:“喜洲鎮卻是個奇跡。我想不起在國內什麼偏僻的地方見過這麼體面的市鎮。進到鎮裡,仿佛是到了英國的劍橋,街旁到處流著活水;一出門便可洗菜洗衣,而污濁立刻隨流而逝。街道很整齊,商店很多,有圖書館,館前立著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貼金的!有警察局。有像王宮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樑畫棟。有許多祠堂,也都金碧輝煌。不到一裡,便是洱海,不到五六裡便是高山。山水之間有這樣一座市鎮,真是世外桃源啊!”

千年古井。

圍牆上爬滿仙人掌。

良好的生態環境。

剛進入喜洲古鎮時,李兄便領著我們來到四方街邊的一個攤上,指著滿篾籮熱氣騰騰的餅說:“這是大理最有名的風味小吃之一,叫喜洲粑粑,也叫破酥粑粑,是一種色、香、味俱佳的麥面烤餅。”這種叫喜洲粑粑的餅主要原料就是小麥粉,發麵時加上適量的堿揉透,再用精油分層,撒上蔥花、花椒、食鹽則為鹹味,加上火腿、肉丁、油渣、紅糖包心則為甜味。

做喜洲破酥粑粑的街邊小攤。

攤主剛為我們切好喜洲破酥粑粑。

我看著那攤主做“喜洲粑粑”:他把麵團做成圓形小餅後,一次6個,鹹甜各半,整齊地擺在一塊圓形砧板上,再用油刷在餅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層香油,然後放入油鍋中烘烤,大約十分鐘後,一鍋黃燦燦、香噴噴的“破酥”就出鍋了。

我們買了兩個:鹹味和甜味的各一個,讓攤主一切為六,各人拿起一塊品嘗。我嘗了一下,香頭不錯,甜的酥,鹹的脆,還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