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教師節是哪一天

我們都知道, 9月10日是教師節, 而且第一個教師節是1985年。 大家應該沒想到我們古代就有教師節了, 那麼古代教師節是哪一天呢?

古代教師節:孔聖人的生日, 即每年農曆的八月二十七日, 換成陽曆則是九月二十八日。

古代教師節簡介

在一定程度上說, 古代也是有教師節的。 古代的教師節就是每年農曆的八月二十七日, 換成陽曆則是九月二十八日。 這天是聖人孔子的生日。

古代的教師節雖然沒有像現在這樣有法定的日期,

但據史料記載, 在古代每到每年的這個日子, 皇帝就會率領眾文武官員前去祭拜孔子, 各個地方的文人雅士也會相約去祭奠孔夫子。

民國時期, 我國也有段時間把這個日期定為教師節。 即使1985年後定9月10日為教師節,

也有相當一部分專家學者建議把孔子的生日定為教師節。 而今在臺灣, 每年孔子的生日依然是慶祝教師節的日子, 即使是在香港未回歸祖國之前, 也是把孔子的生日當作教師節。

一日為師, 終身為父。 相比於今天, 古代的師生關係顯得更為突出。 古代的父母帶著孩子去私塾報名讀書, 不僅要向私塾老師行叩拜之禮, 此外還要向孔子的牌位行叩拜的大禮。 在古代, 無論是道教還是儒教, 都把孝順親人尊敬父母放在首要位置。 尊師之道在古人眼裡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生則謹養, 死則敬祭, 此尊師之道也。 ”, 《呂氏春秋·尊師》裡這樣寫道, 這個傳統綿延至今已是一大基本道德之一。

古代要求老師治學嚴謹, 嚴謹才能得到學生和民眾的尊重,

這在《學記》裡有詳細的記載。 “凡學之道, 嚴師為難。 師嚴, 然後道尊;道尊, 然後民知敬學。 ”, 由此可見嚴師之難已不是現代教育存在的問題, 早在古代就已出現。

古代教師節怎麼過:釋奠禮

釋奠禮是祭祀禮的一種, 它是古代在學校設置酒食以奠祭先聖先師的一種典禮,

後成為國家和社會祭祀孔子的一種公祭形式。 曲阜孔廟漢代時由孔子嫡長孫四時祭祀, 而官方祭祀則一年只有兩次, 作為祭祀先聖先師的大型禮儀, 對國家意識形態與民眾思想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最初釋奠禮每年只有秋季一次, 後增為春秋二次。 從後齊開始, 每月朔日, 國子祭酒要帶領博士以下及國子諸學生以上, 太學四門博士、升堂助教以下, 太學諸生, 到大成殿的階下“拜孔揖顏”。 後來, 人們又在陰曆八月二十七日(相傳為孔子誕辰)舉行大祭。 這一天的祭孔儀式隆重, 連在私塾念書和在學堂裡學習的學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 以示敬重。

參加釋奠禮的人員, 最初只限于孔氏直系子孫。 後來,祭孔被當作國家的大典,但“家祭”仍照常進行。國祭多由皇帝專門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親至闕裡孔廟致祭。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過闕裡乙太牢禮祀孔子,當時還只是將孔子當作一個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來紀念。漢武帝以後,由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一躍而成為官方的統治思想,師也就由儒者擔任了。到東漢時,孔子被稱為“先師”,後來,又被尊為先聖,成了帝王們尊崇膜拜的對象。古代人們認為,不僅君主是接受天命而立;師,也是天之所命。

魏晉南北朝期間,有時又以孔子為先聖,以顏回為先師奉祀。拜孔揖顏之禮更多是在國家太學舉行,往往是國子監祭酒負責典禮。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西元445年),皇太子釋奠孔子用樂奏登歌,此為釋奠孔子用樂之始。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西元539年)兗州刺史李珽修建孔子及十弟子容像,立碑於廟廷。

唐高祖李淵在武德二年(619年)于國子學中立孔子廟和周公廟,親往釋奠。至此以後這項祭祀活動就多由皇帝和皇太子親自祭奠了。唐太宗以孔子為先聖,以顏回為先師,並昭尊孔子為宣父,在曲阜作孔廟,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由皇太子釋奠,並作初獻,以國子祭酒為亞獻,以兗州刺史攝司業為終獻。以二十二位儒家學者配享。唐玄宗開元八年(西元720年)初定十哲配祀孔子廟,在先聖廟樹立孔子、顏回等十哲雕塑坐像,並在牆壁繪上七十位孔門弟子和二十二位賢人的畫像。在東西二京,用太牢犧牲,一起舉行祭祀,音樂規格為宮懸,舞為六佾。這一切已是僅次於天子的規格了。

宋代是孔氏受朝廷恩寵較為興盛的時期,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親謁孔子廟,詔增修祠宇,繪先聖先賢先儒像,釋奠用永安之樂。三年(西元962年)詔祭孔子廟,用一品禮,立十六戟於廟門。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賜孔子廟經史,又賜太宗禦制禦書一百五十卷藏於廟中書樓。二年春二月,詔立孔子廟學舍。三月頒孔子廟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從上公制。夏五月詔追封孔子弟子,秋七月加左丘明等十九人封爵。三年(西元1010年)頒釋奠儀注及祭器圖,建廟學。

從元到清,孔廟神靈的設置,都基本沿襲宋朝確定的格局。

明初,朱元璋尊孔循禮,規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個丁日,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國學。以丞相初獻,翰林學士亞獻,國子祭酒終獻。

清代,盛京即建有孔廟,順治十四年(1657年),就曾在弘德殿祭先師孔子。順治定都北京後,在京師國子監立文廟,廟內有大成殿,專門用來每年舉行祀孔大典。文廟中還有啟聖祠,燎爐、瘞坎、神庫、神廚、宰牲亭、井亭等設施。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祀禮規格又上升為上祀,奠帛、讀祝文、三獻、行三跪九拜大禮,儼然與天、地、社稷和太廟的規格平起平坐。

民國初年,袁世凱復辟曾妄圖借祭孔表明稱帝合法化。其後的祭孔活動,已經失去了帝王特權的象徵意義。民國期間最後一次祭孔是在1948年。

古代對教師的稱謂

古代對教師的稱謂頗多,三人行必有我師,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個師的稱呼相比其他而言顯得普遍,而更接近于現代生活。師父也是古代對老師的尊稱,其字面意很明瞭,意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意思。在古代,把教育婦女的女老師,稱呼為女師,這與現代社會顯得完全不同。“師,女師也。古者女師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詩·周南·葛覃》裡的這句話對女師之含義作了比較詳細的解釋。夫子、先生也一度成為古人對老師的尊稱,而在宋朝,教授這個在今天作為高等學校教師最高一級職稱的稱謂竟成了普通教師的稱呼。

古代的教師節以及師生關係,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古人對治學之道的重視。

素材來源於網路 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看完後分享是一種美德,懂得分享美好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當代著名國學家、教育家熊春錦先生創立的中華德慧智教育理念,源出於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以伏羲創立的易道文化、黃帝創立的法道文化和老子創立的德道文化為理論基石,根據生命的實質和發展規律確定教育體系;目前,德慧智國學教育已經向全社會推廣了十幾年,已超過百萬人從中華傳統根文化的教育中獲益。更多理論理念及各地公益活動,請關注本號相關置頂文章及愛活動版塊

熱文推薦:

中國文化的千年弊病 並非讀經之過 !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老子》被誤傳了幾千年,事關性命!美國哈佛教授盛讚中國文化,西方到底瞄準了中國文化中的什麼內容?新高考”第一年,考題就有易經太極,您的孩子怎麼辦?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後來,祭孔被當作國家的大典,但“家祭”仍照常進行。國祭多由皇帝專門指定的大臣、地方官或皇帝自己親至闕裡孔廟致祭。

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過闕裡乙太牢禮祀孔子,當時還只是將孔子當作一個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來紀念。漢武帝以後,由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一躍而成為官方的統治思想,師也就由儒者擔任了。到東漢時,孔子被稱為“先師”,後來,又被尊為先聖,成了帝王們尊崇膜拜的對象。古代人們認為,不僅君主是接受天命而立;師,也是天之所命。

魏晉南北朝期間,有時又以孔子為先聖,以顏回為先師奉祀。拜孔揖顏之禮更多是在國家太學舉行,往往是國子監祭酒負責典禮。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西元445年),皇太子釋奠孔子用樂奏登歌,此為釋奠孔子用樂之始。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西元539年)兗州刺史李珽修建孔子及十弟子容像,立碑於廟廷。

唐高祖李淵在武德二年(619年)于國子學中立孔子廟和周公廟,親往釋奠。至此以後這項祭祀活動就多由皇帝和皇太子親自祭奠了。唐太宗以孔子為先聖,以顏回為先師,並昭尊孔子為宣父,在曲阜作孔廟,貞觀二十一年(647年),由皇太子釋奠,並作初獻,以國子祭酒為亞獻,以兗州刺史攝司業為終獻。以二十二位儒家學者配享。唐玄宗開元八年(西元720年)初定十哲配祀孔子廟,在先聖廟樹立孔子、顏回等十哲雕塑坐像,並在牆壁繪上七十位孔門弟子和二十二位賢人的畫像。在東西二京,用太牢犧牲,一起舉行祭祀,音樂規格為宮懸,舞為六佾。這一切已是僅次於天子的規格了。

宋代是孔氏受朝廷恩寵較為興盛的時期,宋太祖建隆元年(西元960年),親謁孔子廟,詔增修祠宇,繪先聖先賢先儒像,釋奠用永安之樂。三年(西元962年)詔祭孔子廟,用一品禮,立十六戟於廟門。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賜孔子廟經史,又賜太宗禦制禦書一百五十卷藏於廟中書樓。二年春二月,詔立孔子廟學舍。三月頒孔子廟桓圭一,加冕九旒,服九章,從上公制。夏五月詔追封孔子弟子,秋七月加左丘明等十九人封爵。三年(西元1010年)頒釋奠儀注及祭器圖,建廟學。

從元到清,孔廟神靈的設置,都基本沿襲宋朝確定的格局。

明初,朱元璋尊孔循禮,規定每年仲春和仲秋的第一個丁日,皇帝降香,遣官祀于國學。以丞相初獻,翰林學士亞獻,國子祭酒終獻。

清代,盛京即建有孔廟,順治十四年(1657年),就曾在弘德殿祭先師孔子。順治定都北京後,在京師國子監立文廟,廟內有大成殿,專門用來每年舉行祀孔大典。文廟中還有啟聖祠,燎爐、瘞坎、神庫、神廚、宰牲亭、井亭等設施。尊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祀禮規格又上升為上祀,奠帛、讀祝文、三獻、行三跪九拜大禮,儼然與天、地、社稷和太廟的規格平起平坐。

民國初年,袁世凱復辟曾妄圖借祭孔表明稱帝合法化。其後的祭孔活動,已經失去了帝王特權的象徵意義。民國期間最後一次祭孔是在1948年。

古代對教師的稱謂

古代對教師的稱謂頗多,三人行必有我師,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個師的稱呼相比其他而言顯得普遍,而更接近于現代生活。師父也是古代對老師的尊稱,其字面意很明瞭,意為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意思。在古代,把教育婦女的女老師,稱呼為女師,這與現代社會顯得完全不同。“師,女師也。古者女師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詩·周南·葛覃》裡的這句話對女師之含義作了比較詳細的解釋。夫子、先生也一度成為古人對老師的尊稱,而在宋朝,教授這個在今天作為高等學校教師最高一級職稱的稱謂竟成了普通教師的稱呼。

古代的教師節以及師生關係,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古人對治學之道的重視。

素材來源於網路 若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看完後分享是一種美德,懂得分享美好的人,生活會越來越美好!

當代著名國學家、教育家熊春錦先生創立的中華德慧智教育理念,源出於中華傳統道德根文化,以伏羲創立的易道文化、黃帝創立的法道文化和老子創立的德道文化為理論基石,根據生命的實質和發展規律確定教育體系;目前,德慧智國學教育已經向全社會推廣了十幾年,已超過百萬人從中華傳統根文化的教育中獲益。更多理論理念及各地公益活動,請關注本號相關置頂文章及愛活動版塊

熱文推薦:

中國文化的千年弊病 並非讀經之過 !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被忽視的生命真相!《老子》被誤傳了幾千年,事關性命!美國哈佛教授盛讚中國文化,西方到底瞄準了中國文化中的什麼內容?新高考”第一年,考題就有易經太極,您的孩子怎麼辦?

免責聲明: 本號發佈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源自網路的部分,其版權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有疑問敬請告訴我們,定將妥善處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