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法國大選|倫敦恐襲後,反移民反穆斯林的勒龐會異軍突起嗎

3月22日, 52歲的英國公民哈立德·馬蘇德(Khalid Masood )在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橋上開車碾壓和撞擊行人, 並試圖沖入議會大樓。 在刺死一名負責安保的員警後, 襲擊者被警方擊斃, 截至目前共造成5人死亡40多人受傷。 恐襲發生時間正值英國議會召開諮詢會議, 是每週三的固定動作,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在現場。 襲擊議會大廈的行徑製造了社會恐慌, 是對西方價值觀的衝擊和對權力機構的挑釁。

恐襲給英國敲響警鐘, 也給歐盟蒙上陰影。 3月25日是歐盟誕辰60周年, 在邁向第二個甲子前夕, 歐盟國家遭受恐襲對於歐盟建設而言無異於一種警示,

即便是發生在即將脫歐的英國。 當日, 布魯塞爾正在紀念恐襲一周年, 而英國就隨即發生相同性質的慘劇, 對歐洲的反恐現狀無疑是諷刺和戲謔。 恐怖襲擊和難民危機產生的疊加效應使得歐洲公民人人自危, 客觀上造成民粹主義勢力抬頭, 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 雖然在不久前的荷蘭議會選舉中, 荷蘭現任首相呂特所代表的政黨荷蘭自由民主人民黨贏得31個席位, 保住了議會第一大黨的地位, 但是荷蘭極右翼人物威爾德斯領導的自由党躍居為第二大黨, 仍舊對執政黨保持一定威脅。

法國極右政黨“國民陣線”的領袖勒龐必然會借此恐襲事件為其競選造勢。 此次恐襲中有3名法國中學生受傷,

也為勒龐借題發揮提供了材料。 而且, 在3月20日結束的大選辯論中, 勒龐大肆渲染恐怖襲擊, 話音仍在耳畔, 兩日後的事件正中其下懷, 達到了加重法國人民恐慌的效果。 果然, 勒龐在恐襲後接受法國媒體採訪時表達了其一貫的主張, 包括加強邊控措施、驅逐外國人中的激進分子、關閉宣揚極端主義的清真寺等。 這些表述在強調其一貫立場的同時, 強化了原有支持人群對其的擁護, 夯實其選民基礎。

那麼, 倫敦恐襲的外溢效應是否會波及法國總統大選並重構其政治生態?我們可以從恐怖襲擊的不確定性中得一個確定判斷:恐襲客觀上會給勒龐加一些分, 但並不影響法國總統大選的基本盤, 即不會打破勒龐、馬克隆、菲永三足鼎立的態勢。

新“政治正確”下, 打反恐牌難有斬獲

首先, 主要候選人在反恐及安全議題上的立場趨同, 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選票。

21世紀以來, 全球化浪潮的衝擊改變了法國社會結構, 從過去的金字塔形轉變為橄欖形, 中產階級佔據社會多數, 傳統階級對抗不復存在。 相應地, 左派和右派的政見趨同, 向中間化發展。 左右政見的模糊化和中間化導致政治光譜的兩側成為民粹民族主義發展的空間。 法國政治格局不再是傳統的左右分野, 而是傳統和民粹的對峙;當下傳統政黨立場雖然右傾, 但同極右翼保持安全距離。

隨著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和英國脫歐公投通過, 逆全球化浪潮洶湧而至, 法國“國民陣線”順勢而為,

高舉反外來文化、反移民、反穆斯林的三反政策贏得民心攫取選票。 為了制衡“國民陣線”, 傳統政黨放下了傳統政治正確的包袱, 適度右傾並形成新的“政治正確”。

一方面, 菲永和勒龐在安全議題和反恐議題主張趨同, 在個別方面僅存在數量級的差異。 三位主要候選人在在社會安全方面形成基本共識。 另一方面, 執政黨對恐襲事件應對得力, 控制局勢蔓延, 在事前儘量將恐襲陰謀扼殺于萌芽之中, 從而穩定民心。 截止目前, 法國警方和情報部門通力合作, 已成功挫敗十幾次恐怖襲擊預謀;事中對犯罪分子絕不姑息:如奧利機場一案, 現場警力不再遵循以往高大上的民主人權價值觀, 不再強調生命至上,

直接將恐襲者就地正法;事後積極做好善後工作:倫敦案一發生, 法國外長艾羅立即放下工作專程前往倫敦探視傷者, 巴黎反恐檢察官馬不停蹄宣佈, 以“與恐怖組織有關的意圖殺人”罪名展開調查。 社會黨政府在大選前“站好最後一班崗”, 盡可能少地為“國民陣線”提供渲染的佐料, 盡可能阻止選票流入勒龐手中。

敵視移民只會造成雙向恐怖主義

其次, 勒龐對於移民的立場會導致嚴重的社會對立。 一方面, 勒龐拒移民于法國之外的本土主義立場無異於飲鴆止渴。 不同於菲永的“允許移民增量, 根據法國接待能力, 由議會投票決定接待份額”, 她主張停止一切移民(不管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 誠然, 法國本土發生的幾起恐怖襲擊系穆斯林後裔所為, 但僅占法國600多萬穆斯林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的穆斯林仍屬於溫和派。而且,移民群體還包括中東歐等地區的基督教、天主教群體。值得注意的是,移民是法國經濟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目前每年法國有將近20萬移民,其中大部分是藍領工作者,從事法國白人不願意涉足的行業領域。這對於法國社會就業結構的完善以及經濟的復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3月20日的辯論中,勒龐提出要將目前每年20萬移民減到1萬,讓人很難想像法國在實現“有限安全”的同時如何增加經濟復蘇的動力。

另一方面,長期來看,勒龐敵視穆斯林的態度會使“有限安全”大打折扣,甚至惡性循環。勒龐政策雖然阻止移民增量,但針對移民存量的治理手段缺位。其近乎種族主義的立場會造成本土草根和本土外來族群(即移民存量)的嚴重對立和敵視,升級到一定程度將會造成內耗式的雙向恐怖主義行徑或是報復行為,造成社會動盪。

勒龐立場已造成外溢效應。前不久,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亞歷山大·比索內特(法國裔加拿大人)製造了清真寺爆炸案。據瞭解,比索內特在大學和社交媒體以民粹主義和反女權主義立場為人所知,他不僅在社交媒體臉書上頻頻為特朗普點贊,還對勒龐大加推崇。

老齡化和移民,勒龐的選票堪憂

再者,從選民構成角度看,勒龐並不占絕對優勢。誠然,勒龐的國民陣線擁有一批忠誠度高的擁躉,但主要由年輕人士及本土草根構成,覆蓋面不廣。一方面,法國是老齡社會,絕大部分中老年選民支持菲永。由於老年人更趨理性而不任性,忠誠度同樣經得起考驗。筆者曾于一月底親臨菲永在93省Villette集會的現場,目測發現,現場15000名觀眾中,除了經過遴選的50名青少年代表外,近80%為中老年群體,不乏許多拄拐仗者。筆者曾走訪多位支持菲永的老年人,問其如何看待“空餉門”,得到的回復驚人的一致:“這種醜聞太常見了,不會影響我們的支持”。

另一方面,在草根層面,存在著本土草根和本土外來族群草根的力量博弈。反移民和排外浪潮不僅能激發起白人的狂熱,同時也能喚醒底層移民的憂患意識。從這方面說,兩個群體或者“陣營”是勢均力敵的,關鍵看動員情況。幾乎可以確定的是,今年大選的選民參與度會創第五共和國以來的新高,但是高投票率卻並不等同于勒龐的高支持率。相反,鑒於勒龐的支持群體相對固定及有限,且不太可能出現中左翼或中間選民臨時投誠的情況,勒龐的選票數隻可能維持現狀或被稀釋。

勒龐勝選只有理論上的可能

最後,法蘭西民族的文化傳統會成為阻擊勒龐的最後一道屏障。法國是宣導“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家,因此在相當程度上,法國民粹民族主義的影響力還是有限的,並且會得到主流社會的強烈抵制和回擊。

精英層面,法國傳統政治陣營對勒龐保持著高度警惕。左翼社會黨陣營的法國總理卡澤納夫日前表示,對他來說,最優先的事就是團結各種力量阻止“國民陣線”;民眾層面,法國國民不乏用民粹方式反對民粹主義政黨的行為。據稱,3月6日,在距離法國南特市約20公里處,大約50名示威者為破壞“國民陣線”競選車隊行進路線而採取“火障”攔路,並用油漆噴塗大巴,以示對“國民陣線”的抗議。

總之,鑒於勒龐目前民調始終未突破30%,且有11位候選人競選,其中有5位民調超過10%,資料上判斷,勒龐勝選渺茫。若勒龐進入第二輪,那麼需要同時具備以下條件才有獲勝的可能:第一,在4月23日至5月7日間不止一次發生大規模、傷亡慘重的恐襲事件;第二,恐襲事件發生在法國本土;第三,作案者為法國移民二代或三代。

不過,鑒於奧朗德在宣佈退選之後需要通過“善終”來謀求選民認可和自我安慰,同時為馬克隆的競選全力以赴鋪平道路,他勢必會在最後一個月調動足夠多的安保力量和情報力量保障法國社會的安定和太平,並通過經濟手段來優化法國社會的各項經濟指標。所以勒龐勝選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

(作者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法國問題學者)

但僅占法國600多萬穆斯林中極其微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的穆斯林仍屬於溫和派。而且,移民群體還包括中東歐等地區的基督教、天主教群體。值得注意的是,移民是法國經濟建設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目前每年法國有將近20萬移民,其中大部分是藍領工作者,從事法國白人不願意涉足的行業領域。這對於法國社會就業結構的完善以及經濟的復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3月20日的辯論中,勒龐提出要將目前每年20萬移民減到1萬,讓人很難想像法國在實現“有限安全”的同時如何增加經濟復蘇的動力。

另一方面,長期來看,勒龐敵視穆斯林的態度會使“有限安全”大打折扣,甚至惡性循環。勒龐政策雖然阻止移民增量,但針對移民存量的治理手段缺位。其近乎種族主義的立場會造成本土草根和本土外來族群(即移民存量)的嚴重對立和敵視,升級到一定程度將會造成內耗式的雙向恐怖主義行徑或是報復行為,造成社會動盪。

勒龐立場已造成外溢效應。前不久,加拿大魁北克省的亞歷山大·比索內特(法國裔加拿大人)製造了清真寺爆炸案。據瞭解,比索內特在大學和社交媒體以民粹主義和反女權主義立場為人所知,他不僅在社交媒體臉書上頻頻為特朗普點贊,還對勒龐大加推崇。

老齡化和移民,勒龐的選票堪憂

再者,從選民構成角度看,勒龐並不占絕對優勢。誠然,勒龐的國民陣線擁有一批忠誠度高的擁躉,但主要由年輕人士及本土草根構成,覆蓋面不廣。一方面,法國是老齡社會,絕大部分中老年選民支持菲永。由於老年人更趨理性而不任性,忠誠度同樣經得起考驗。筆者曾于一月底親臨菲永在93省Villette集會的現場,目測發現,現場15000名觀眾中,除了經過遴選的50名青少年代表外,近80%為中老年群體,不乏許多拄拐仗者。筆者曾走訪多位支持菲永的老年人,問其如何看待“空餉門”,得到的回復驚人的一致:“這種醜聞太常見了,不會影響我們的支持”。

另一方面,在草根層面,存在著本土草根和本土外來族群草根的力量博弈。反移民和排外浪潮不僅能激發起白人的狂熱,同時也能喚醒底層移民的憂患意識。從這方面說,兩個群體或者“陣營”是勢均力敵的,關鍵看動員情況。幾乎可以確定的是,今年大選的選民參與度會創第五共和國以來的新高,但是高投票率卻並不等同于勒龐的高支持率。相反,鑒於勒龐的支持群體相對固定及有限,且不太可能出現中左翼或中間選民臨時投誠的情況,勒龐的選票數隻可能維持現狀或被稀釋。

勒龐勝選只有理論上的可能

最後,法蘭西民族的文化傳統會成為阻擊勒龐的最後一道屏障。法國是宣導“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家,因此在相當程度上,法國民粹民族主義的影響力還是有限的,並且會得到主流社會的強烈抵制和回擊。

精英層面,法國傳統政治陣營對勒龐保持著高度警惕。左翼社會黨陣營的法國總理卡澤納夫日前表示,對他來說,最優先的事就是團結各種力量阻止“國民陣線”;民眾層面,法國國民不乏用民粹方式反對民粹主義政黨的行為。據稱,3月6日,在距離法國南特市約20公里處,大約50名示威者為破壞“國民陣線”競選車隊行進路線而採取“火障”攔路,並用油漆噴塗大巴,以示對“國民陣線”的抗議。

總之,鑒於勒龐目前民調始終未突破30%,且有11位候選人競選,其中有5位民調超過10%,資料上判斷,勒龐勝選渺茫。若勒龐進入第二輪,那麼需要同時具備以下條件才有獲勝的可能:第一,在4月23日至5月7日間不止一次發生大規模、傷亡慘重的恐襲事件;第二,恐襲事件發生在法國本土;第三,作案者為法國移民二代或三代。

不過,鑒於奧朗德在宣佈退選之後需要通過“善終”來謀求選民認可和自我安慰,同時為馬克隆的競選全力以赴鋪平道路,他勢必會在最後一個月調動足夠多的安保力量和情報力量保障法國社會的安定和太平,並通過經濟手段來優化法國社會的各項經濟指標。所以勒龐勝選只存在理論上的可能。

(作者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法國問題學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