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說的真好!用什麼態度支持自主品牌

(By 大家車言論 咖友: 木辛三告| 歡迎來APP勾搭作者, 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關注我們大家車言論APP頭條號 )

可能以前的國產車品質一般, 技術落後又或者用戶體驗、廣告宣傳、售後服務等等沒做到位。 之前一直沒怎麼關注國內自主品牌的產品, 但隨著技術革新、品控提升、全球化採購等一系列改進, 近幾年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好像是迎來從量變到質變的季節。

首先是以長城、吉利為代表的民企, 得益於一個好的領軍人物和一班深知中國消費者喜好的設計師、工程師。 將普羅大眾的需求和痛點一一滿足。 真正做到量變到質變的蛻變, 先不說現在有多大成就, 就目前來看銷量就可以充分說明問題了。

然後是上汽、廣汽、長安等國企為代表, 通過合資建廠吸收先進造成技術、管理理念和全球化採購, 自主新車在性能和品控上面得到提升, 這些都是用戶切切實實感受得到的。

最後是神車五菱, 其實他不算是國產自主品牌, 畢竟是與通用合資建廠, 但經過五菱多年的技術和銷售積累, 寶駿也是時候接過這面Flag了。 如果要我選符合各國國情的車型代表, 那美國會選皮卡, 日本是K-CAR話, 中國就是這種輕型廂式麵包車, 當然以後可能會被城市SUV所替代。

我覺得車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工具。 只要品質好, 滿足生活需求自然就有市場。 在滿足生活需求之後, 有富餘了再來談理想、談情懷等等。 那我們就先預設一個立場, 在現階段自主品牌車暫時還是屬於生活工具那一類, 還沒到情懷, 身份象徵之類的。 那我們要用什麼態度來支持自主品牌車呢?

擺在自主品牌或各大車企面前的技術壁壘都非常高, 有很多關鍵技術其實都掌握在少數全球供應商手上。 博世、柏格華納、大陸、愛信等等, 他們既是零部件供應商同時也手握各大車企的咽喉要地, 外國大型車企也不可倖免。

所以當自主品牌車企既要贏得市場又要繞開技術壁壘時, 要麼就自主研發雙離合規避AT變速箱的專利, 短期內因為技術還不夠成熟, 會遇到頓挫、匹配、油耗等問題。 要麼就研發混動系統、電動系統, 用電機作為驅動形式, 規避四驅系統技術等, 開始可能會充電慢、續航短等問題。 但對於這類有勇氣有擔當的車企, 應該給予最大限度的寬容和耐心。

會有人說, 既然關鍵技術掌握在別人手上, 為什麼不迎難而上攻克技術難點?我覺得有兩點, 一不是所有車企都有能力自主研發核心部件, 或研發投入產出不成正比都會影響車企研發投入, 二就是可預見的未來, 新能源車可能取代傳統燃油車, 投入資源研發傳統燃油車的驅動系統不如直接投入新能源車研發, 搶佔未來高度。

我以前聽過國內某經濟學家的論點,認為我國要繼續拉大內需,就要到大西北種樹。既解決環境問題,同時也能優化產業升級,擴大內需。可能這個專家在開玩笑又或者我沒有這個專家高瞻遠矚,但起碼認為在國內汽車行業,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是一個方向,從能源結構到驅動形式都能規避大量專利技術。

畢竟同一樣的用途,同一樣是工具,價格相當的時候市場才會認可。我們可以對那些外觀直接抄襲的作品不齒;對逆向開發持中立態度,心裡接受就可以買,不接受也不需要去噴;對新技術的應用應該更加開放、更加理解、更加包容。同時也要明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20萬的售價、25萬的外形、28萬的內飾、30萬的享受,自然要接受相應的油耗對不?樣樣便宜都想占就沒朋友咯~~

如果想閱讀原文,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聯繫作者討論觀點。

(By 大家車言論 咖友: 木辛三告| 歡迎來APP勾搭作者,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關注我們大家車言論APP頭條號 )

我以前聽過國內某經濟學家的論點,認為我國要繼續拉大內需,就要到大西北種樹。既解決環境問題,同時也能優化產業升級,擴大內需。可能這個專家在開玩笑又或者我沒有這個專家高瞻遠矚,但起碼認為在國內汽車行業,大力發展電動汽車是一個方向,從能源結構到驅動形式都能規避大量專利技術。

畢竟同一樣的用途,同一樣是工具,價格相當的時候市場才會認可。我們可以對那些外觀直接抄襲的作品不齒;對逆向開發持中立態度,心裡接受就可以買,不接受也不需要去噴;對新技術的應用應該更加開放、更加理解、更加包容。同時也要明白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20萬的售價、25萬的外形、28萬的內飾、30萬的享受,自然要接受相應的油耗對不?樣樣便宜都想占就沒朋友咯~~

如果想閱讀原文,點擊下方瞭解更多聯繫作者討論觀點。

(By 大家車言論 咖友: 木辛三告| 歡迎來APP勾搭作者,更多精彩內容可以關注我們大家車言論APP頭條號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