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著名連環畫家崔君沛和他的素描連環畫《隋末農民起義》

長白山前知世郎, 純著紅羅綿背襠。

長槊侵天半, 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 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 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 斬頭何所傷。

這是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王薄所寫的《無向遼東浪死歌》。 那年那月, 在沉重的徭役和兵役下, 隋朝大業七年(611年), 山東長白山爆發了王薄領導的農民起義, 這股浪潮隨即席捲全國, 徹底動搖了隋朝根基, 為唐王朝的橫空出世創造了條件。

暮江平不動, 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 潮水帶星來。

也許此時, 隋煬帝楊廣正在大運河的畫船上游江攬勝, 心中默念著自己的《春江花月夜》, 他似乎看到了天下一統, 各國使臣如潮水帶星般附庸在他的腳下。 也許此時, 他已知道了王薄的起義, 不過在他看來這不過是星星之火, 隨時可以泯滅, 他要徵集百萬兵眾, 讓高句麗臣服。

三次用兵之後, 目的達到了, 不久, 志向高遠的隋煬帝化為了塵土,

廣袤無際的隋王朝變成了浮雲, 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被鎮壓了, 又一個王朝誕生了。

王薄的歌聲代表了當時廣大農民階層的意願, 隋煬帝繼位之後, 致力於疆土的擴張, 連年對外用兵, 以致國內矛盾加重, 民眾厭戰, 要求修養生息, 正如歌中說的, 與其死在遼東, 不如死在家鄉。

楊廣的歌聲則代表了統治階級的願望, 希望文治武功達到天下太平, 四海歸一, 然而卻忽略了他理想主義的實現需要付出無數生命的代價, 其間的沉重讓民眾不堪承受。

對於我們, 生生世世, 無可求, 無可望, 天下江山終是掩骨的地方, 曾經的熱血都將付諸流逝中。

崔君沛(1950-2008), 廣東番禺人。 《隋末農民起義》是他的鉛筆素描連環畫作品,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年10月出版。

這部作品大氣渾厚、波瀾壯闊, 畫風蒼勁淩厲, 畫面氣勢磅礴, 將風雲際會的隋末那段歷史刻畫得氣象萬千、淋漓酣暢, 在灑脫奔放的繪畫旋律中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金戈鐵馬的古戰場慘烈氣氛, 盡情地演繹了一部鐵血歷史。

準確的透視,

凝重的筆調, 嫺熟的技巧, 精心的構圖, 細緻的描繪, 生動的情節, 諸多要素的合成構成了這部恢弘的連環畫作品。

在這樣的畫卷中, 我無法掩卷, 因為我止不住熱血沸騰。

圖文:停雲閱(連趣網貴賓)

圖文:停雲閱(連趣網貴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