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皇帝駕崩,國丈攝政,調此君到京任職,此君為何拒絕?後果很嚴重

話說大象二年(580年)周宣帝突然病逝, 繼位的周靜帝年齡尚小, 而周宣帝的兩大寵臣鄭譯和劉昉為了“前途”著想, 把國丈楊堅扶上了“攝政王”的位置。 結果, 楊堅掌權後, 便打造了李德林和高熲兩大“雙子星座”, 取代鄭譯和劉昉, 成了他的心腹。

隨後, 宇文家族的勢力被楊堅以鐵腕政策打壓得幾乎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楊堅還沒來得及舒一口氣, 地方上的叛亂又讓他高度警惕起來。

這時, 反對他的地方勢力中出現了“三劍客”。

第一位劍客的名字叫尉遲迥。

尉遲迥, 鮮卑人, 宇文泰時期被封為蜀地的 “甯國公”。 後來升為相州(今河北臨漳縣鄴鎮東)總管。 楊堅以“騙”的方式把宇文家族五王騙到京城後, 先軟禁, 然後逼五王造反, 最後借機一一處死。 五王之後, 楊堅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佔據險要地理位置而且富可敵國的尉遲迥。

也許是除去五王太過順利, 楊堅覺得一個小小的尉遲迥不足為慮, 便直接任命自己的親信上柱國韋孝寬為相州總管, 即日啟程上任。 原相州總管尉遲迥被革職, 請他到京城另有他用。

理由看上去很美, 卻也很牽強。 尉遲迥不是三歲小孩, 不是楊堅想騙就能騙的, 因此, 他直接拒絕了楊堅的美意,

公然打出了造反的旗幟。

本來想拿“新科狀元”韋孝寬來祭旗, 結果具有先知先覺本領的韋孝寬察覺到了尉遲迥的反意, 連夜出逃才撿回一命。 而被楊堅派去臥底的侯正破六韓裒(人名)和長史晉昶就沒那麼幸運了, 他們很榮幸地成為了尉遲迥祭旗的工具。

接下來, 尉遲迥開始大肆宣傳革命口號:楊堅是靠皇太后才發跡的, 他現在居丞相位, 挾天子以令諸侯, 謀反之心已昭然若揭。 我身為國舅(宇文泰)的外甥, 先帝把相州交給我鎮守, 讓我擔任至關重要的職務, 是想讓我維護朝廷的安全和穩定。 如今國難當頭, 我們應該齊心協力, 力挽狂瀾, 扶大廈之將傾才對, 大家以為如何?

頓時, 支援的聲音響徹雲霄。 更令尉遲迥驚喜的是他的侄子尉遲勤放下青州(今山東青州)總管這個人人羡慕的鐵飯碗, 來支持他造反。 兩人同心, 其力斷金, 叔侄齊心, 其力更驚, 很快, 參加這場革命的人就突破了十萬。

榮州(今河南汜水)刺史邵公胄、申州(今河南信陽)刺史李惠、東楚州(今江蘇宿遷縣南)刺史費也利進、潼州(今安徽泗縣)刺史曹孝遠也不甘寂寞,

紛紛身先士卒地帶頭參加了這場革命。

有了侄子和四大刺史的支持, 再加上十多萬人的支持, 尉遲迥的信心更足了, 膽子更大了, 計畫也更詳細了。 制定了北聯突厥南合陳國的戰略構想, 具體操作如下:派人給突厥送上大量金帛珠寶,並且承諾事成之後定當重謝;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陳國當人質,請求陳國發兵相助,並且承諾事成之後割地為謝。

拉住了突厥和陳國,接下來該動真格了。尉遲迥的革命軍捷報頻傳,好消息不斷傳來:大將軍石遜攻下建州(今山西晉城東北),韓長業攻破潞州(今山西長治市北),紇豆陵惠攻克钜鹿(今河北邢臺市東南)和恒州(今河北石家莊市東北),上大將軍宇文威攻破汴州(今山東臨沂西),大將軍檀讓攻佔曹州(今山東曹縣西北)和亳州(今安徽亳縣),席毗羅攻佔昌慮(今山東滕縣東南)和下邑(今安徽碭山縣),李惠攻下永州(今河南信陽北)。

一時間祖國江山一片紅,風景這邊獨好。正是在他的感應下,第二位扯大旗開始革命的人產生了。

第二位劍客的名字叫王謙。

作為益州(今四川成都市)總管的王謙早就不滿大丞相楊堅的竊國行為,此前更是傳來風聲說楊堅要用梁睿來對他取而代之,這讓這個原本老實巴交的人坐立不安了,眼看尉遲迥在相州那邊率領一幫人幹得熱火朝天,他也不甘寂寞,決定放開膀子大幹一場。

他要出兵,他的部下立馬給他獻了一個三選一的計策。

上策:直攻散關,如果成功,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和楊堅直接面對面。

中策:出兵梁漢。步步為營,步步推進,靠實力去打天下。

下策:坐守劍南。這裡進可攻退可守,就算得不了天下,也可以自立為一地之王。

王謙的選擇是穿新鞋走老路,選擇了中策。理由老掉牙齒:上策過於冒險,過於急,不成功便成仁;下策過於保守,過於緩,不思進取等於自取滅亡。只有中策穩紮穩打,徐徐推進,不急也不緩。

第三位劍客的名字叫司馬難消。

司馬難消是勳州(今山西稷山縣南)總管,他和楊堅父親楊忠是莫逆之交,他因為是河內(今河南汲縣)人,本來在高洋手下打工,但無奈高洋這個老闆為人太苛刻,司馬難消便主動炒了他的魷魚,準備選擇北周再就業,他原本以為“跳槽”到老闆的死對頭那裡,“面試”這一關一定很難通過。但因為有楊忠的極力推薦,他不僅成功“轉型”,而且還得到了北周皇帝的重用。更令他驚喜的是,他的女兒司馬令姬成了北周“老闆”周靜帝的皇后。

楊堅是先皇的國丈,司馬難消是新皇的國丈,同樣是國丈,眼看楊堅正一步一步剝奪他的權力,眼看他這個國丈大有成為“國站”之勢,心裡極度不平衡的他決定拋開友情(楊忠的知遇之恩),選擇親情(支持女婿)。

想通了的司馬難消,也不是省油的燈,隨即宣佈他管轄的九州八鎮獨立,不再與北周有任何瓜葛。

為了尋找一個強大的庇護傘作保護,他借鑒尉遲迥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方式,把自己的兒子司馬永作為人質送到陳國,換取“贊助商”陳國的出兵。

三位元革命的先鋒,相輔相成,目標直指“國賊”楊堅。

而楊堅也不是省油的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場精彩對抗的好戲馬上就要上演了。

具體操作如下:派人給突厥送上大量金帛珠寶,並且承諾事成之後定當重謝;把自己的兒子送到陳國當人質,請求陳國發兵相助,並且承諾事成之後割地為謝。

拉住了突厥和陳國,接下來該動真格了。尉遲迥的革命軍捷報頻傳,好消息不斷傳來:大將軍石遜攻下建州(今山西晉城東北),韓長業攻破潞州(今山西長治市北),紇豆陵惠攻克钜鹿(今河北邢臺市東南)和恒州(今河北石家莊市東北),上大將軍宇文威攻破汴州(今山東臨沂西),大將軍檀讓攻佔曹州(今山東曹縣西北)和亳州(今安徽亳縣),席毗羅攻佔昌慮(今山東滕縣東南)和下邑(今安徽碭山縣),李惠攻下永州(今河南信陽北)。

一時間祖國江山一片紅,風景這邊獨好。正是在他的感應下,第二位扯大旗開始革命的人產生了。

第二位劍客的名字叫王謙。

作為益州(今四川成都市)總管的王謙早就不滿大丞相楊堅的竊國行為,此前更是傳來風聲說楊堅要用梁睿來對他取而代之,這讓這個原本老實巴交的人坐立不安了,眼看尉遲迥在相州那邊率領一幫人幹得熱火朝天,他也不甘寂寞,決定放開膀子大幹一場。

他要出兵,他的部下立馬給他獻了一個三選一的計策。

上策:直攻散關,如果成功,就可以以最快的速度和楊堅直接面對面。

中策:出兵梁漢。步步為營,步步推進,靠實力去打天下。

下策:坐守劍南。這裡進可攻退可守,就算得不了天下,也可以自立為一地之王。

王謙的選擇是穿新鞋走老路,選擇了中策。理由老掉牙齒:上策過於冒險,過於急,不成功便成仁;下策過於保守,過於緩,不思進取等於自取滅亡。只有中策穩紮穩打,徐徐推進,不急也不緩。

第三位劍客的名字叫司馬難消。

司馬難消是勳州(今山西稷山縣南)總管,他和楊堅父親楊忠是莫逆之交,他因為是河內(今河南汲縣)人,本來在高洋手下打工,但無奈高洋這個老闆為人太苛刻,司馬難消便主動炒了他的魷魚,準備選擇北周再就業,他原本以為“跳槽”到老闆的死對頭那裡,“面試”這一關一定很難通過。但因為有楊忠的極力推薦,他不僅成功“轉型”,而且還得到了北周皇帝的重用。更令他驚喜的是,他的女兒司馬令姬成了北周“老闆”周靜帝的皇后。

楊堅是先皇的國丈,司馬難消是新皇的國丈,同樣是國丈,眼看楊堅正一步一步剝奪他的權力,眼看他這個國丈大有成為“國站”之勢,心裡極度不平衡的他決定拋開友情(楊忠的知遇之恩),選擇親情(支持女婿)。

想通了的司馬難消,也不是省油的燈,隨即宣佈他管轄的九州八鎮獨立,不再與北周有任何瓜葛。

為了尋找一個強大的庇護傘作保護,他借鑒尉遲迥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方式,把自己的兒子司馬永作為人質送到陳國,換取“贊助商”陳國的出兵。

三位元革命的先鋒,相輔相成,目標直指“國賊”楊堅。

而楊堅也不是省油的燈,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場精彩對抗的好戲馬上就要上演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