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初第一奇人:黑衣宰相姚廣孝功高不震主的保命符

(網路圖)歷朝歷代的舞臺上, 往往都活躍著一些出家人的身影。 有如明初第一奇人姚廣孝, 歷經磨難, 由一個和尚, 變成一個政治家, 還能成為皇帝唯一的朋友, 很傳奇, 很不容易。

姚廣孝, 出生於長洲。 父祖都是醫生, 十四歲時, 出家做和尚, 就把名字改成道衍, 字斯道, 號獨庵, 亦自號逃虛子。 他從師父席應真那裡, 學到了不少關於陰陽術數兵家等方面的知識。 有一次前往嵩山時, 遇見相士袁珙說他面目特異, 將來是劉秉忠一類人物。 劉是元代大名人, 是忽必烈帳一最受寵的漢人, 是元帝國的總設計師。 聽得相士這麼說,

姚廣孝當然很開心。 也許正是這樣一句話, 讓他心中那從未磨滅的建功立業的心動了。

洪武年間, 曾經有一次參加禮部考核的機會, 可以出山做官, 但是他放棄了。 並不是因為他不想從此踏入仕途, 而是他還沒等到最好的機會。 他繼續優遊, 擴大自己的聲名。

洪武十五年(1382), 朱元璋從全國眾多高僧當中選拔最有學問的侍奉諸王, 同時也為已故的馬皇后誦經薦福。 這個時候, 姚廣孝出山了。 他在眾多的王爺當中, 選擇了燕王朱棣。 他托人舉薦, 從此步入政途。

他跟隨燕王朱棣至北平住持大慶壽寺。 從此經常出入燕王府, 參與奪位密謀, 成為朱棣的重要謀士。 可以說, 沒有他, 明朝的歷史會改寫。

因為他在這場奪位之爭中,

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朱棣“靖難”稱兵前, 他把政治軍事等各種形勢分析了個透, 為了堅定朱棣的決心, 他推薦相士袁珙占卜;

他在王府後苑訓練軍士, 打制軍器, 作好軍事準備;

建文元年(1399)六月起兵前夕, 計擒北平布政使張昺、都指揮使謝貴。

靖難之役中, 他留守北平, 建議燕王輕騎挺進, 徑取南京, “毋下城邑, 疾趨京師, 京師單弱, 勢必舉”, 又勸朱棣勿殺方孝孺:“城下之日, 彼必不降, 幸勿殺之。 殺孝孺, 天下讀書種子絕矣!”。

十月, 輔佐燕王世子率萬人固守北平, 擊潰朝廷數十萬北伐之師。

此後, 仍多贊謀帷幄, 終使朱棣奪得皇位。 正因為姚廣孝立下的功勞非常之大, 所以朱棣即位後, 對他封賞有加。 最初授官僧錄司左善世, 他收鄭和為菩薩戒弟子,

法號福吉祥。 永樂二年(1404)再授為太子少師, 複其姓, 賜名廣孝。

姚廣孝既厭懼官場爭鬥的兇險, 又不甘心放棄畢生事業的追求, 雖然接受了官職, 卻不改僧人身份, 主要承擔太子、太孫的輔導講讀, 及主持《永樂大典》、《明太祖實錄》等書的修纂, 又著《道餘錄》專詆程朱, 人稱“黑衣宰相”。

功成名就後的姚廣孝曾於永樂二年八月回鄉省親訪友。 他自認為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天下蒼生計, 但是別人不這樣認為。 他到長洲拜訪姐姐, 姐姐閉門不見。 訪問他從前的好友王賓, 王賓也不見, 王賓畢竟不是他姐, 還給了他句明白話:是等他走後才對著他背影說的:“和尚誤矣, 和尚誤矣。 ”他心裡估計想不明白, 別人都有話說, 這幾十年沒見的姐姐怎麼就一句話都沒有呢?於是他又跑去見姐姐,

他姐姐這次開口了, 不過可不是誇, 而是潑口大罵。

姚廣孝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眾叛親離, 但是他終於明白。 他臨死之前他請皇帝釋放杭州名僧溥洽, 因為有人說溥洽收留了建文帝, 所以關他十五年。 明成祖答應了姚廣孝, 放了他。

他是朱棣的唯一朋友。 永樂十六年(1418年)三月十八日病逝慶壽寺, “帝震悼, 輟視朝二日”, 以僧禮葬, 百官弔唁者竟達“肩摩踵接, 添郭溢衢”。 追贈推誠輔國協謀宣力文臣、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 諡恭靖。 賜葬房山縣東北。

他一生未脫袈裟, 自是高明。 功高震主是常態, 兔死狗烹也是常事。 但是身為靖難之役的首席功臣, 他竟然能善始善終, 不但得保性命,

還能身後榮寵, 不能不說穿袈裟這種態度影響了明成祖。 他和別的功臣不一樣的做派中, 顯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