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不是“懷王之約”,劉邦和項羽或許會成為共同打江山的好兄弟

傷心楚漢之項羽篇:奈若何(12)

主筆:江湖閑樂生

西元前208年九月, 章邯在斬殺楚帥項梁之後, 很快率二十萬大軍渡過黃河, 相繼攻破趙國故都邯鄲、新都信都(今河北邢臺), 趙王趙歇與丞相張耳帶著殘兵敗將向北退守至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 向各路諸侯求救。

一時間, 黃河以北戰雲密佈, 在巨鹿以南百里的棘原(今河北大名), 有章邯率領的秦軍關中主力二十萬;在巨鹿城下, 有王離率領的秦軍長城兵團二十萬, 兩路大軍總共四十餘萬, 秦帝國大半軍事力量幾乎全上了, 幾仗下來, 趙軍食盡, 人馬死者過半,

趙國危在旦夕。

諸侯不救趙, 趙必亡。

可是秦軍如此勢大, 誰敢去惹, 就連鼎鼎大名的項梁惹了他們都沒得好下場, 誰還敢去強出頭。

當是時, 天下諸侯唯楚齊趙三國最強, 而齊國的主政田榮與趙國與楚國都有矛盾, 再加上齊國自戰國後期起就有不救諸侯的光榮傳統, 所以齊國一兵一卒都不肯發。

解釋一下, 這會兒原齊東阿守將田榮已經另立齊王田市, 自封為相國, 原齊王田假與齊相田角分別逃到楚趙, 田榮要人, 楚趙不放, 這直接造成齊與楚趙之間的累年矛盾。

所以如今能救趙的, 就只有楚國了。

面對這個緊急情況, 楚懷王立刻召開全體軍事會議, 商量對策。

說是開會, 其實楚懷王他的心腹宋義早與擬定了全盤作戰計畫, 這個計畫若能成功, 他不僅能滅掉暴秦, 還能誅殺項羽, 甚至可以兼併趙地, 使自己成為類似于從前西周天子那樣的名副其實的天下共主。

這個計畫就是:

第一, 由沛公劉邦率碭郡的楚軍在南線(黃河以南)向西奪取土地, 一路收集陳勝、項梁的散兵,

最後由武關(關中東南門戶, 位於今陝西丹風東南)攻入秦都咸陽。

同時, 以宋義為主將, 項羽為次將, 範增為末將, 率領楚軍主力北上救趙, 殲滅秦軍主力後由函谷關(關中西方門戶, 位於今陝西潼關附近)攻入咸陽。 楚懷王還特封宋義為“卿子冠軍”, 卿子是尊稱, 冠軍的意思是在諸軍之上, 也就是說包括項羽劉邦在內的所有楚軍將領都歸宋義領導。 宋義, 儼然成了楚懷王的軍隊總代言人, 可以說是大權在握, 遇神殺神, 遇佛殺佛。

很顯然, 武關這條路好走多了, 因為劉邦要對付的只是秦軍一些散兵游勇, 戰爭的主要壓力, 在宋義的北路軍這邊。 不過劉邦手下的兵顯然要比宋義少很多, 他們倆誰能先攻入秦都咸陽, 這就看誰的本事大運氣好了。

然後, 楚懷王還和諸將約定:誰能先打敗秦軍, 佔領關中, 誰就是關中之王。

關中王!?好一塊誘人的蛋糕, 卻也好一塊危險的蛋糕。

誰都知道, 關中秦地沃野千里, 農業發達, 人煙稠密, 民尚耕戰, 四塞險固, 易守難攻, 山川環抱, 氣勢團聚, 其以下兵于諸侯,

譬猶屆高屋之上建領水, 絕對是稱霸天下的帝王之資。 在古代, 有用“百二秦關”來形容關中險要的說法, 意思是以百萬之眾攻關中, 二萬人足以拒之。

如此蛋糕, 可稱誘人矣。

然而, 當時秦軍尚強, 常乘勝逐北, 咸陽那五萬秦軍精銳中尉軍, 更加不是好惹的;所以除了為報叔父之仇而求戰心切的項羽, 其他人基本把攻入關中, 看做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何況即便攻入關中, 這塊蛋糕也不那麼好啃, 秦人被嬴氏統治了近六百年, 他們能乖乖服從一個楚人的領導嗎?如用暴力手段壓制秦人, 則容易激起民變, 到時候恐怕會落得暴秦一樣的下場;如用懷柔手段籠絡秦人, 則又容易引起諸侯不滿或者楚懷王的猜忌, 以為你有覬覦天下之志,而聯合起來對付你,事情就糟糕了。另外還有秦國的府庫、珍寶、宗族、降兵,到底要如何處置,也都非常難辦。宗族、降兵,要殺?要留?府庫、珍寶,要獨吞?還是獻給懷王?或者分贈諸侯?總之問題一大堆,千頭萬緒,一個沒處理好,就得栽大跟頭。

如此蛋糕,可謂危險矣。沒有超強的政治能力與軍事能力作為金剛鑽,誰敢攬這個麻煩之極的瓷器活?

唯一敢攬的,也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項羽了。然而,懷王最不希望攬這活的人,恰恰就是項羽。他好不容易奪了項羽的軍權,怎麼可能再讓項羽有翻身的機會。於是在懷王的暗示下,宋義等人一句話就剝奪了項羽的攬活權力,他們說:“項羽為人僄悍猾賊,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也。總之,項羽決不能獨當一面,只堪任援趙之副將,尚可羈縻。”

意思是說:項羽是奸詐匹夫,很凶很殘暴,不能派他往西入秦去專政秦國老百姓;劉邦是寬大長者,很好很仁厚,應該派他去,他能團結秦國老百姓,共創關中和諧社會。至於項羽嘛,讓他接受宋義的直接領導做個衝鋒陷陣的猛將兄就好了,這樣方是人盡其才。

其實劉邦同樣屠過城,也不是什麼“善類”,不過在懷王看來他威望能力都遠遜項氏,比較好控制罷了,即或真的讓他不小心攻入咸陽,懷王也有把握讓他吐出來。

這樣一來,項羽就沒辦法跟著好兄弟劉邦一起並肩戰鬥了,他被派往援救趙國,跟著宋義範增一起去找章邯拼命。

這又是懷王的一個詭計,宋義和範增都是擁立他的元老,宋義更是他的心腹,派他們一左一右夾住項羽,再覓機除掉項羽,那就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威脅懷王的權位了。

項羽是天下無敵的武林高手,派人暗殺不可能成功,只能利用軍法在軍營中將他明正典刑,這個方法雖然危險,但值得一試。

另外,懷王派宋義去援趙,也不是真的大義所趨,他的真實目的是坐山觀虎鬥,等秦滅掉趙國元氣大傷後,他再來個卞莊刺虎,聯合齊國消滅秦軍,與齊共分趙地。至於那個劉邦,就讓他跟秦二世鬥個兩敗俱傷罷,最後讓宋義再率大軍回頭收拾殘局就是。

如此,他的目標,就一一實現了,天下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後楚時代,他將像從前的西周天子一樣,主宰分封天下的權力,到時候熊氏子孫,將蜂擁而出,在天下各個角落建立他們的封國,從而讓熊氏的列祖列宗們,得到永遠的祭祀與奉享。

會開完後,項羽悶悶不樂。不知為什麼,他越看越覺得自己的新任上司宋義不順眼,他早就知道懷王不會讓自己當主將,但為什麼是宋義呢?這個人在楚國一直幹的是參謀及外交之類的工作,從來也沒單獨帶兵打過仗啊?他預感到這裡面一定有陰謀,至於到底是什麼樣的陰謀,他一時也想不出。

另外,他的好兄弟劉邦也要離開他去獨當一面了,兩人並肩作戰了這麼久,一直合作愉快,患難與共,說一點感情沒有,那是假的。

其實他最想的是和劉邦一起去西滅秦或北救趙,老交情好共處嘛!但是沒辦法,一切都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冥冥之中的命運之手,已經徹底將兩個好朋友切割分裂,此一別後,死生契闊,再見的那一刻,他們互相面對的將是一個不共戴天的敵人。

這樣的離愁時刻,項羽不去找劉邦,劉邦也要來找他了。

“魯公,明天我就要帶兵出征了。兄弟,再會了,我們咸陽再見!”

項羽緊緊握住劉邦的手,動情的說道:“沛公,再會,保重!希望你早日攻入咸陽,盡屠秦之宗室,為我千千萬萬的楚人報仇!”

劉邦笑道:“魯公你太看得起劉季了。劉季兵少,何以獨立大功?劉季只望一路往西收復我大楚故地,待公援趙大功告成,我兄弟一個往北,一個往南,約兵同時攻入關中,誅滅暴秦。到時候大家封侯拜相,富貴還鄉,則於願足矣。”

說完這句話,兩人都沉默了。黯然消魂,惟別而已矣。過去一起戰鬥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但是其中的點點滴滴,哪裡那麼容易忘懷。尤其是在項梁戰死後那段最艱難的歲月,劉邦隔著一道門與項羽說著些不著調的笑話,即便一切一切已經隨風而去,但那副情景有如一幅溫暖的畫卷,將永遠烙印在兩人內心深處,那是無論多少世事變化甚或反目成仇都無法輕鬆抹去的珍貴情誼。

這時候,項羽和劉邦應該還沒有明確的稱王稱霸的野心,他們只想聯手誅滅暴秦,在亂世之中建立一番功業。至於後來慘烈的楚漢相爭,那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如果說劉邦與項羽的人生是兩條直線,那麼此時此刻就是這兩條直線的交叉點,過了這個點,兩條線將分開,走向不可測的未來,走向永遠對立的兩極。因為他們都是英雄,而英雄都需要廣闊的空間來施展自己的人生,所以這兩條線註定將越走越遠,永遠不會有平行的那一刻。

當兩條線走到盡頭,畫上句點,他們會依依不捨的回頭看著從前的那個交點,那是他們獲得無上勇氣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們生命軌跡中最美妙的一瞬,如果有下輩子,他們還願意再這麼走一遭,無關功名,無關富貴,只為兩個偉大靈魂在那一點最美最壯麗的轟然一撞!

以為你有覬覦天下之志,而聯合起來對付你,事情就糟糕了。另外還有秦國的府庫、珍寶、宗族、降兵,到底要如何處置,也都非常難辦。宗族、降兵,要殺?要留?府庫、珍寶,要獨吞?還是獻給懷王?或者分贈諸侯?總之問題一大堆,千頭萬緒,一個沒處理好,就得栽大跟頭。

如此蛋糕,可謂危險矣。沒有超強的政治能力與軍事能力作為金剛鑽,誰敢攬這個麻煩之極的瓷器活?

唯一敢攬的,也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項羽了。然而,懷王最不希望攬這活的人,恰恰就是項羽。他好不容易奪了項羽的軍權,怎麼可能再讓項羽有翻身的機會。於是在懷王的暗示下,宋義等人一句話就剝奪了項羽的攬活權力,他們說:“項羽為人僄悍猾賊,嘗攻襄城,襄城無遺類,皆阬之,諸所過無不殘滅。不如更遣長者扶義而西,告諭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誠得長者往,毋侵暴,宜可下。沛公素寬大長者,可遣也。總之,項羽決不能獨當一面,只堪任援趙之副將,尚可羈縻。”

意思是說:項羽是奸詐匹夫,很凶很殘暴,不能派他往西入秦去專政秦國老百姓;劉邦是寬大長者,很好很仁厚,應該派他去,他能團結秦國老百姓,共創關中和諧社會。至於項羽嘛,讓他接受宋義的直接領導做個衝鋒陷陣的猛將兄就好了,這樣方是人盡其才。

其實劉邦同樣屠過城,也不是什麼“善類”,不過在懷王看來他威望能力都遠遜項氏,比較好控制罷了,即或真的讓他不小心攻入咸陽,懷王也有把握讓他吐出來。

這樣一來,項羽就沒辦法跟著好兄弟劉邦一起並肩戰鬥了,他被派往援救趙國,跟著宋義範增一起去找章邯拼命。

這又是懷王的一個詭計,宋義和範增都是擁立他的元老,宋義更是他的心腹,派他們一左一右夾住項羽,再覓機除掉項羽,那就再也沒有任何人能威脅懷王的權位了。

項羽是天下無敵的武林高手,派人暗殺不可能成功,只能利用軍法在軍營中將他明正典刑,這個方法雖然危險,但值得一試。

另外,懷王派宋義去援趙,也不是真的大義所趨,他的真實目的是坐山觀虎鬥,等秦滅掉趙國元氣大傷後,他再來個卞莊刺虎,聯合齊國消滅秦軍,與齊共分趙地。至於那個劉邦,就讓他跟秦二世鬥個兩敗俱傷罷,最後讓宋義再率大軍回頭收拾殘局就是。

如此,他的目標,就一一實現了,天下將迎來一個嶄新的後楚時代,他將像從前的西周天子一樣,主宰分封天下的權力,到時候熊氏子孫,將蜂擁而出,在天下各個角落建立他們的封國,從而讓熊氏的列祖列宗們,得到永遠的祭祀與奉享。

會開完後,項羽悶悶不樂。不知為什麼,他越看越覺得自己的新任上司宋義不順眼,他早就知道懷王不會讓自己當主將,但為什麼是宋義呢?這個人在楚國一直幹的是參謀及外交之類的工作,從來也沒單獨帶兵打過仗啊?他預感到這裡面一定有陰謀,至於到底是什麼樣的陰謀,他一時也想不出。

另外,他的好兄弟劉邦也要離開他去獨當一面了,兩人並肩作戰了這麼久,一直合作愉快,患難與共,說一點感情沒有,那是假的。

其實他最想的是和劉邦一起去西滅秦或北救趙,老交情好共處嘛!但是沒辦法,一切都不是他們所能控制的,冥冥之中的命運之手,已經徹底將兩個好朋友切割分裂,此一別後,死生契闊,再見的那一刻,他們互相面對的將是一個不共戴天的敵人。

這樣的離愁時刻,項羽不去找劉邦,劉邦也要來找他了。

“魯公,明天我就要帶兵出征了。兄弟,再會了,我們咸陽再見!”

項羽緊緊握住劉邦的手,動情的說道:“沛公,再會,保重!希望你早日攻入咸陽,盡屠秦之宗室,為我千千萬萬的楚人報仇!”

劉邦笑道:“魯公你太看得起劉季了。劉季兵少,何以獨立大功?劉季只望一路往西收復我大楚故地,待公援趙大功告成,我兄弟一個往北,一個往南,約兵同時攻入關中,誅滅暴秦。到時候大家封侯拜相,富貴還鄉,則於願足矣。”

說完這句話,兩人都沉默了。黯然消魂,惟別而已矣。過去一起戰鬥的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但是其中的點點滴滴,哪裡那麼容易忘懷。尤其是在項梁戰死後那段最艱難的歲月,劉邦隔著一道門與項羽說著些不著調的笑話,即便一切一切已經隨風而去,但那副情景有如一幅溫暖的畫卷,將永遠烙印在兩人內心深處,那是無論多少世事變化甚或反目成仇都無法輕鬆抹去的珍貴情誼。

這時候,項羽和劉邦應該還沒有明確的稱王稱霸的野心,他們只想聯手誅滅暴秦,在亂世之中建立一番功業。至於後來慘烈的楚漢相爭,那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如果說劉邦與項羽的人生是兩條直線,那麼此時此刻就是這兩條直線的交叉點,過了這個點,兩條線將分開,走向不可測的未來,走向永遠對立的兩極。因為他們都是英雄,而英雄都需要廣闊的空間來施展自己的人生,所以這兩條線註定將越走越遠,永遠不會有平行的那一刻。

當兩條線走到盡頭,畫上句點,他們會依依不捨的回頭看著從前的那個交點,那是他們獲得無上勇氣和力量的源泉,也是他們生命軌跡中最美妙的一瞬,如果有下輩子,他們還願意再這麼走一遭,無關功名,無關富貴,只為兩個偉大靈魂在那一點最美最壯麗的轟然一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