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黃巧玲:二十三年愛的奉獻,用心守護兩代人的成長

轉眼已是開學季, 清晨, 每每看到孩子們背著書包、嘴裡哼著歌快快樂樂地去上學, 我都不由想起剛讀幼稚園的那個自己: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滑滑梯、木馬、蕩秋千、老鷹捉小雞......回憶起童年的可愛模樣, 少不了提及帶給我精彩幼稚園生活的她。 她很特別, 是兩代“小朋友”的“媽媽”, 辦學二十三年, 她一直秉持著愛的教育理念。 她說愛孩子就要從尊重每一個孩子開始, 解放孩子的天性, 讓每個孩子的天賦發揮到最好。 她說愛孩子就是體現在對每個孩子的未來負責任, 讓每個孩子開朗、自信, 做最好的自己,

愛孩子就要讓每個孩子從平凡到不凡到傑出。 她是我們的“園長媽媽”黃巧玲。 本期《潮汕人物》, 我將帶領大家一起走近培英幼稚園, 在尋回兒時記憶的同時, 讓大家見識我們的黃園長如何用愛撐起一個“大家庭”。

身體力行 傾情投入

”xxx小朋友, 早上好!“”昨天休息好了沒?“”xxx小朋友, 跟媽媽說再見。 “

早上八點多, 在汕頭市培英幼稚園門外, 一位四十多歲的教師, 不時向入園的小朋友問好, 她便是被幼稚園小朋友親切地稱為“園長媽媽”的黃巧玲園長。

在孩子們到園之前, 黃園長已經來到幼稚園完成了一輪工作。

每天清晨八點, 黃園長都會準時到園, 然後她會去到廚房, 看今天的食品採購情況, 是否葷素搭配合理。 她說, 小朋友白天在幼稚園待的時間比在家裡還長, 要讓孩子們吃得健康、營養, 讓他們感覺在家裡一樣。

”我非常喜歡小孩子, 和小孩子玩我要玩出童心。

“黃園長說。 監督孩子做早操, 糾正他們的不規範動作;和孩子們一起玩積木、小鐘琴......這些都是黃園長每天的工作之一。

傍晚, 當孩子們陸陸續續被家長接回家之後, 空曠的園內, 依然可以看到黃園長忙碌的身影, 這時她去會到各個教室巡查各班的情況:看被子是否有疊好、放整齊,

椅子是否有擺好。

黃園長說, 辦園至今23年, 她每天都在做著同樣的工作。 縱使在外人看來, 總是重複的工作未免過於無聊, 但她卻樂在其中。 幼稚教育到底有著怎樣的魅力讓她樂此不疲, 我不禁對黃園長二十多年堅守一份事業背後的故事產生興趣。 這天,黃園長跟我講述了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

一路走來 喜憂參半

二十多年前,源于一次機緣巧合,剛從學校畢業的黃巧玲經朋友介紹成為一名幼稚園老師。滿懷憧憬的她真正接觸幼教工作後卻發現與自己想像中的偏差極大,再加上看到侄兒在幼稚園連最基礎的常識都沒學到。那時的她就下定決心,要創辦一個自己理想型的幼稚園。然而,萬事開頭難,創辦幼稚園遠沒有她想的那般簡單。在辦園之初,因為對經營、管理幼稚園等不瞭解,做起來困難重重。或許,按常規的思路,故事到了這就應該結尾:黃巧玲去找份輕鬆的工作,更多重心往家庭傾斜。

但是,許是血液裡流淌著不服輸的韌性,越是難做的事情,黃巧玲越要出色的完成。辦園初期,師資力量不夠,黃巧玲便身兼兩職,既當老師又當園長;專業知識不扎實,就利用週末的時間去充電學習,去參觀規模較大的學校,學習別人的先進的辦學理念,慢慢的摸索出屬於培英的特色:堅持以“一切為了孩子”的辦園宗旨和“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慢慢的,學生也從最初的幾十個到幾百個,幼稚園逐步擴大,一切都朝著她想要的方向前進......

歷屆培英學生合影

“會有覺得累的時候嗎?”我問。“當然累。”黃園長說。只是,讓她感覺累的不是這些客觀因素。她覺得,外在的困難,只要努力,終有解決之道。部分家長的不支援、不諒解,才是她身心疲憊的根源。“之前有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平常沒怎麼理會小孩,但是每天接孩子回家總問他‘老師有沒有打你?’小孩子就跟著她的話尾說‘有’。然後這位家長就跑到學校來鬧。但是經過我們的調查瞭解卻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於是,我就請這位家長到辦公室談,可能這位家長有聽進去我說的話,後來挺配合老師的工作。還有些家長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孩子受委屈,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我覺得做我們這行蠻不容易的,這時候只能跟自己和老師說,不要和他們置氣,要儘量站在家長的角度和他們溝通。“黃園長說。雖然,有時會遭遇個別家長的不理解,但是每每看到小孩子在幼稚園快樂的玩耍、得知大部分家長還是很認可學校的時候,黃巧玲覺得一切都值得。

小朋友家長給黃園長送錦旗

不忘初心 矢志不渝

辦一個上規模的幼稚園,是黃園長的創業理想。二十三年來,懷抱著這個理想的她,開創了事業、人生的一翻美好天地。培英幼稚園不僅讓她實現了創業理想,還讓一批批孩子、老師找到了家的感覺。結業典禮上,她看到專注唱歌的孩子們,歌聲並不怎麼樣,卻是最響亮、最自信的;在教師節,她收到學生家長送她的花;因為用心對待每個孩子,她收到多動症孩子媽媽製作的愛心錦旗……每天,她都在這裡收穫感動。

新老培英學生

時光荏苒,二十三年彈指一揮間,從富有朝氣到成熟從容,黃園長說這一路走來最讓她感到欣慰的是看到當年在這裡讀書的娃娃而今領著自己的娃娃來報到。二十三年的風雨歷程,見證了兩代人的成長,黃巧玲園長的桃李夢還在繼續......

對話 | 《潮汕人物》 ×黃巧玲

《潮汕人物》:您一直以來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呢?

黃巧玲:以園為家,使每一個來這裡讀書的小孩子學到最基本的常識和禮儀。教學就是以遊戲為主,玩出他們的興趣出來,小孩子嘛,還是要以解放天性為主。

《潮汕人物》:在這讀過書的學生是否還有和您保持聯繫?

黃巧玲:有的,之前在幼稚園讀書的學生逢年過節都會發資訊向我問好。幼稚園周年慶的時候,也有部分老生回校參加。我和學生們的感情特別好,尤其是第一屆的學生,到現在我都記得每個人的名字和長什麼樣子,他們的樣子已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

《潮汕人物》:從事幼教工作二十多年,最讓您感到欣慰是什麼呢?

黃巧玲: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二十年前在這讀書的學生如今帶著自己的小朋友過來學校報名。能得到兩代人的認可,我感覺最開心。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見證一家三代的成長,哈哈。

《潮汕人物》:外界,包括媒體或者家長對於幼師的不信任,作為幼稚園的負責人,您對這些事件是如何看待的?

黃巧玲:小孩子有時真的會調皮搗蛋,但我一直強調老師不能打小孩,就算小孩子再不對,也不能對他動粗,要進行愛的教育,跟犯錯的孩子講道理,讓他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然後糾正他的錯誤。

《潮汕人物》:現在回過頭來,您想對剛進入幼稚園工作的自己說些什麼?

黃巧玲:我想對當時的自己說,‘感謝當時的自己做出創辦幼稚園這麼一個決定,並且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堅持了下來。’說實話,打拼事業二十多年,這一路走來並非順風順水,都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幸好,一切都照著我想要的軌跡發展。感謝自己的不放棄還有大家的支持吧。

《潮汕人物》:作為一個從事幼稚教育二十多年的老前輩,對於一些想要進入幼師行業的90後,您有什麼建議嗎?

黃巧玲:我覺得要做一行愛一行吧,現在的90後相對70、80後來說比較有個性,甚至有時候她們自己都像孩子一樣,一個大孩子面對一群小孩子,如果發現自己沒能應付的話,她們往往會立刻打退堂鼓,所以她們從事這一行往往會有很大的不穩定性。但是我覺得既然選擇了幼師這個職業,就要投入較大的精力,把小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以園為家,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從事幼稚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採訪手記

作為第一批的培英人,借著此次採訪的機會,我重新回到學校與園長聊了起來。此行,令我驚訝的是,隔著記憶的長河,連我自己都會對孩時的自己感到印象模糊。可是,園長一見到我,就能清楚說出當時年幼的我是什麼樣子,有著怎樣的性格特徵。我想,這大概是因為愛吧。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潮汕人物》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注:以上部分圖片由採訪嘉賓提供

(完)

e京網原創文章,請勿轉載!

這天,黃園長跟我講述了一路走來的酸甜苦辣......

一路走來 喜憂參半

二十多年前,源于一次機緣巧合,剛從學校畢業的黃巧玲經朋友介紹成為一名幼稚園老師。滿懷憧憬的她真正接觸幼教工作後卻發現與自己想像中的偏差極大,再加上看到侄兒在幼稚園連最基礎的常識都沒學到。那時的她就下定決心,要創辦一個自己理想型的幼稚園。然而,萬事開頭難,創辦幼稚園遠沒有她想的那般簡單。在辦園之初,因為對經營、管理幼稚園等不瞭解,做起來困難重重。或許,按常規的思路,故事到了這就應該結尾:黃巧玲去找份輕鬆的工作,更多重心往家庭傾斜。

但是,許是血液裡流淌著不服輸的韌性,越是難做的事情,黃巧玲越要出色的完成。辦園初期,師資力量不夠,黃巧玲便身兼兩職,既當老師又當園長;專業知識不扎實,就利用週末的時間去充電學習,去參觀規模較大的學校,學習別人的先進的辦學理念,慢慢的摸索出屬於培英的特色:堅持以“一切為了孩子”的辦園宗旨和“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慢慢的,學生也從最初的幾十個到幾百個,幼稚園逐步擴大,一切都朝著她想要的方向前進......

歷屆培英學生合影

“會有覺得累的時候嗎?”我問。“當然累。”黃園長說。只是,讓她感覺累的不是這些客觀因素。她覺得,外在的困難,只要努力,終有解決之道。部分家長的不支援、不諒解,才是她身心疲憊的根源。“之前有一個小朋友的媽媽平常沒怎麼理會小孩,但是每天接孩子回家總問他‘老師有沒有打你?’小孩子就跟著她的話尾說‘有’。然後這位家長就跑到學校來鬧。但是經過我們的調查瞭解卻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於是,我就請這位家長到辦公室談,可能這位家長有聽進去我說的話,後來挺配合老師的工作。還有些家長動不動就覺得自己孩子受委屈,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我覺得做我們這行蠻不容易的,這時候只能跟自己和老師說,不要和他們置氣,要儘量站在家長的角度和他們溝通。“黃園長說。雖然,有時會遭遇個別家長的不理解,但是每每看到小孩子在幼稚園快樂的玩耍、得知大部分家長還是很認可學校的時候,黃巧玲覺得一切都值得。

小朋友家長給黃園長送錦旗

不忘初心 矢志不渝

辦一個上規模的幼稚園,是黃園長的創業理想。二十三年來,懷抱著這個理想的她,開創了事業、人生的一翻美好天地。培英幼稚園不僅讓她實現了創業理想,還讓一批批孩子、老師找到了家的感覺。結業典禮上,她看到專注唱歌的孩子們,歌聲並不怎麼樣,卻是最響亮、最自信的;在教師節,她收到學生家長送她的花;因為用心對待每個孩子,她收到多動症孩子媽媽製作的愛心錦旗……每天,她都在這裡收穫感動。

新老培英學生

時光荏苒,二十三年彈指一揮間,從富有朝氣到成熟從容,黃園長說這一路走來最讓她感到欣慰的是看到當年在這裡讀書的娃娃而今領著自己的娃娃來報到。二十三年的風雨歷程,見證了兩代人的成長,黃巧玲園長的桃李夢還在繼續......

對話 | 《潮汕人物》 ×黃巧玲

《潮汕人物》:您一直以來的教育理念是什麼呢?

黃巧玲:以園為家,使每一個來這裡讀書的小孩子學到最基本的常識和禮儀。教學就是以遊戲為主,玩出他們的興趣出來,小孩子嘛,還是要以解放天性為主。

《潮汕人物》:在這讀過書的學生是否還有和您保持聯繫?

黃巧玲:有的,之前在幼稚園讀書的學生逢年過節都會發資訊向我問好。幼稚園周年慶的時候,也有部分老生回校參加。我和學生們的感情特別好,尤其是第一屆的學生,到現在我都記得每個人的名字和長什麼樣子,他們的樣子已深深刻在我的腦海裡。

《潮汕人物》:從事幼教工作二十多年,最讓您感到欣慰是什麼呢?

黃巧玲: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二十年前在這讀書的學生如今帶著自己的小朋友過來學校報名。能得到兩代人的認可,我感覺最開心。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見證一家三代的成長,哈哈。

《潮汕人物》:外界,包括媒體或者家長對於幼師的不信任,作為幼稚園的負責人,您對這些事件是如何看待的?

黃巧玲:小孩子有時真的會調皮搗蛋,但我一直強調老師不能打小孩,就算小孩子再不對,也不能對他動粗,要進行愛的教育,跟犯錯的孩子講道理,讓他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然後糾正他的錯誤。

《潮汕人物》:現在回過頭來,您想對剛進入幼稚園工作的自己說些什麼?

黃巧玲:我想對當時的自己說,‘感謝當時的自己做出創辦幼稚園這麼一個決定,並且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堅持了下來。’說實話,打拼事業二十多年,這一路走來並非順風順水,都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幸好,一切都照著我想要的軌跡發展。感謝自己的不放棄還有大家的支持吧。

《潮汕人物》:作為一個從事幼稚教育二十多年的老前輩,對於一些想要進入幼師行業的90後,您有什麼建議嗎?

黃巧玲:我覺得要做一行愛一行吧,現在的90後相對70、80後來說比較有個性,甚至有時候她們自己都像孩子一樣,一個大孩子面對一群小孩子,如果發現自己沒能應付的話,她們往往會立刻打退堂鼓,所以她們從事這一行往往會有很大的不穩定性。但是我覺得既然選擇了幼師這個職業,就要投入較大的精力,把小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以園為家,盡心盡力做好本職工作。從事幼稚教育,最主要的是要有愛心、耐心和責任心。

採訪手記

作為第一批的培英人,借著此次採訪的機會,我重新回到學校與園長聊了起來。此行,令我驚訝的是,隔著記憶的長河,連我自己都會對孩時的自己感到印象模糊。可是,園長一見到我,就能清楚說出當時年幼的我是什麼樣子,有著怎樣的性格特徵。我想,這大概是因為愛吧。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潮汕人物》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注:以上部分圖片由採訪嘉賓提供

(完)

e京網原創文章,請勿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