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本是河北貧農,闖蕩江湖半生無一敗績,霍元甲親自主持葬禮

我們閱盡鉛華, 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常言道:“英雄不問出處”, 王侯將相中可能有英雄, 平民百姓中也會有好漢。 今天子淵就來給大家講一位出身平凡的英雄人物。

他就是王正誼, 道光二十四年(西元1844年)生於武術之鄉河北滄州。 由於家境貧寒、父親早亡, 童年時期的他沒能讀上私塾, 只得去鄉里學武, 以便長大之後能有一技之長。 在數十年如一日的刻苦訓練下, 王正誼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掄起一百多斤的大刀也不在話下, 由於他在家裡排行第五, 因此就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大刀王五”。

▲大刀王五劇照

學成以後, 王五開始闖蕩江湖, 一開始他只是一個小小的鏢師。 慢慢積累了人脈和資本之後, 他於光緒五年(1875年)開了一家自己的鏢局——源順鏢局。 鏢局裡彙集了各路武林高手, 從未發生過“失鏢”事件, 富賈豪紳都與他合作, 他的鏢局生意可謂是風生水起。


▲霍元甲劇照

從一個窮小子變成鏢局老闆, 王五的人生也算是比較圓滿了。 可他心裡仍有一個未竟的理想, 那就是保家衛國。 王五拿著自己的錢在京城開辦武館, 名為“父武義學”, 與天津霍元甲的“精武門”相呼應, 以此呼籲中華兒女強健體魄,

自立自強。

▲現存的平遙古城鏢局

他還支持維新變法運動, 與變法領袖譚嗣同義結金蘭。 王五自己沒讀過書也不懂變法的辦法, 可他明白變法是一件好事, 只要保護好變法領袖, 變法大業便指日可待。 於是他全力支持譚嗣同, 把源順鏢局裡最靠譜的鏢師都安排在譚嗣同身邊,

保護他的安危。

光緒二十四年(西元1898年)9月, “戊戌變法”宣告失敗, 譚嗣同決心為變法流血, 王五對譚嗣同以身殉國的精神深表敬佩。 悲痛萬分的王五為給譚嗣同報仇, 便多次組織暗殺清朝保守派官員, 但都沒有成功。

▲譚嗣同雕像

然而王五的愛國意志並沒有因此被澆滅。 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 他又帶領鏢局的弟兄們加入了義和團愛國起義, 痛擊外國侵略者。 不幸的是, 他最終沒有逃過清政府和八國聯軍合力剿殺, 在圍剿中中槍身亡, 時年56歲。

▲義和團老照片

腐朽的清政府將王五的頭割下來, 掛在城門上示眾,使這位俠義英雄無法入殮。後來還是霍元甲到京城取下了王五的頭顱,將他好生安葬。那段充滿硝煙的歷史沒有給英雄王五一個好的歸宿。可我的心裡將永遠銘記這位出身平凡卻一生心系祖國的江湖義士——大刀王五。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掛在城門上示眾,使這位俠義英雄無法入殮。後來還是霍元甲到京城取下了王五的頭顱,將他好生安葬。那段充滿硝煙的歷史沒有給英雄王五一個好的歸宿。可我的心裡將永遠銘記這位出身平凡卻一生心系祖國的江湖義士——大刀王五。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