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十八路諸侯聲勢浩大,為何奈何不了區區一個董卓?

文/寂寞的紅酒

東漢末年, 十常侍禍亂朝政, 為爭奪權勢, 大將軍何進聽信袁紹讒言, 引西涼刺史董卓入京。 董卓趁機獨攬大權, 行廢立之事, 引發天下大亂, 各地紛紛起兵討伐。 十八路諸侯在酸棗會盟, 誓要誅殺國賊董卓。 十八路諸侯聲勢浩大, 兵馬眾多, 但卻拿董卓無可奈何。 董卓在陣前大喝一聲:王炸!十八路諸侯應道:要不起!然後十八路諸侯就散夥了, 轟轟烈烈的討伐董卓運動最終變成了一場鬧劇。 十八路諸侯聲勢浩大、人馬眾多, 為何卻拿董卓沒轍?

第一, 實力不足。 雖然董卓只有兵馬十余萬, 比十八路諸侯少了一半, 但董卓手中有五萬精銳的西涼鐵騎, 都是常年和胡人作戰的邊軍, 是真正的百戰之師, 個個以一當十, 加上收編的中央禁軍等僕從部隊, 董卓掌握了東漢一半以上的精銳力量。 十八路諸侯軍隊雖然數量眾多, 但大部分都是剛剛徵召、沒有經過正規訓練的新兵,

連民兵都算不上, 只能算是民壯, 濫竽充數而已。 諸侯中最有實力的要數公孫瓚和馬騰的邊軍, 不過兩家主力都沒去。 讓一群新兵蛋子去打精銳的邊防軍和帝國衛戍部隊結果可想而知。 十八路諸侯也就仗著人多而已, 當然人多也未必是好事, 人多消耗就大, 十八路諸侯糧草有限, 打久了根本盯不住, 打也打不過, 吃也吃不上, 所以打了一段時間十八路諸侯就一哄而散。

第二, 人心不齊。 雖然各路諸侯都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 實際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 眾諸侯一盤散沙, 心懷鬼胎, 內鬥不休, 聯軍不僅沒有統一指揮, 而且互相拆臺。 袁術和袁紹是親兄弟, 兩個人同樣互相算計。 眾諸侯有利益搶著上, 一旦看到危險溜得也快, 典型的雞多不生蛋。

第三, 避戰自保。 各路諸侯雖然達成了暫時的同盟, 但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巴不得通過董卓之手削弱對方, 大家都清楚董卓被滅後, 就是各自拼實力、搶地盤的時候, 所以誰也不願意出力。 十八路諸侯只有孫堅和曹操敢和董卓真刀真槍的幹, 結果孫堅打成了光杆司令, 曹操打的狼狽逃竄。 當然, 還有打醬油的王匡也打得挺賣力, 不過王匡實力不夠, 還沒遇到董卓主力就全軍覆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