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雲南行之麗江古城,1997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

我們是在中午時分抵達美麗的麗江古城的。

麗江古城又名大研鎮, 是茶馬古道上最著名的城鎮之一, 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 古城內木樓青瓦, 古街石巷, 小橋流水, 站在古城東大街上, 舉頭即可遙望玉龍雪山。 《一米陽光》、《木府風雲》等影視劇都在此取過景。

麗江古城一瞥。

麗江位於雲南省西北部, 處於雲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 與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這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 共有12個世居少數民族, 其中納西族占了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元初, 忽必烈大軍南征, 跨革囊渡金沙江後, 曾在此駐兵操練。 因金沙江古名麗江, 元王朝遂於此處設立麗江路, 麗江之名實始於此也。

麗江府城大研,

也稱“大研廂”, 以其位於麗江壩子中心, 四周青山環繞, 形似一塊碧玉巨硯, 故而得名。

麗江城在明末已初具規模, 本地土司木氏所營造的宮室非常豪華美豔。 足跡遍天下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自己的遊記中曾謂其“宮室之麗, 擬于王者”, 而麗江府“富冠諸土郡”。 1997年12月, 麗江古城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 填補了我國在世界文化遺產中無歷史文化名城的空白。

麗江古城入口之一。

走進麗江古城, 古樸、典雅、精緻、和美的氛圍就會侵蝕你的每一個細胞:湛藍湛藍的天, 潔白潔白的雲, 色彩繽紛的樹木和爭相怒放的花朵;光滑潔淨的窄窄的青石板路, 完全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 無處不在的小橋和從高山積雪融化而來的潺潺溪水;還有, 你看, 在夕陽下, 幾個上了年紀的納西老人, 身著遙遠年代的靛藍色土布衣衫, 踱著小方步, 哼著地道的納西情歌, 從小巷深處悠閒而來……

光滑潔淨的青石板路。

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

小巷小弄深處建有許多小客棧。

木府古驛。

千里走單騎。

四方街位於麗江古城的中心,是各方遊客彙聚之地。相傳因麗江世襲土知府姓木,忌諱築上城牆後變作“困”字,故而不修城牆。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射出四條大道,每條主道都有巷弄相隨,巷弄四通八達,概無死胡同。而那來自玉龍雪山腳下的清洌泉水,流至城頭雙石橋下時,一分而為三,蜿蜒著流向東南,形成無數個小支流,穿越大街小巷,迴旋千家萬戶。

古城的另一處入口。

這裡民居大多依山傍水而建,一般為三坊一壁,天井正方,走廊寬敞,門窗上飾以花蟲鳥魚圖案,院內遍植草木花卉。眾多小巷小弄順著山勢曲折而行,路面均鋪有五色石板,經過數百年走磨、剝蝕,石紋畢露,別致異常。

街景之一。

街景之二。

街景之三。

街景之四。

緊靠著四方街,就是那非常有名的酒吧一條街。這裡的酒吧是多功能的,既是酒吧,也是茶館、咖啡館、餐廳以及卡拉OK廳。酒吧基本沒有窗戶,為的就是到了晚上,方便與小溪對面的酒吧對歌。遊客在酒吧裡喝著酒、茶或咖啡,同時可以欣賞少數民族的歌舞表演,充分放鬆自己的心情。

酒吧街的中間,綠柳輕拂、鮮花爭豔,碧水縈洄、遊魚可數;兩旁牌匾鱗次、店鋪櫛比,人頭熙攘、熱鬧非凡,有好多攝影愛好者在此等待最佳時刻,為美麗的古城留影。

隨處可見攝影愛好者。

從玉龍雪山上流下來清洌泉水。

小橋流水人家。

獨愁莫憑欄。

四方街旁有一座小山叫獅子山,山上有拍攝古城全景的最佳位置,如果是雨後初晴,還有可能拍到橫亙古城上空的彩虹。

美人一去如黃鶴。

去麗江,古城西南隅的木府是必遊之地。這是納西民族首領木氏自元朝世襲麗江土知府以來一直居住的地方,占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築群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大氣”。

府外木牌坊上書“天雨流芳”四個大字,乃是納西語“讀書去”之諧音也;跨過小橋便是石牌坊,通體皆石,三層結構,雕刻大氣、精細,堪稱國內石建築之精品;府內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弘;萬卷樓藏有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及眾多名士書畫,皆是學苑瑰寶;還有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無不滲透著唐宋中原建築古樸的餘風,那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佈局,又蘊涵了納西民族文化的精華。

天雨流芳等於讀書去!

遺憾的是,這些氣勢萬千的建築,是1996年麗江大地震後世界銀行貸款新建的,雖經眾多能工巧匠共同努力,但全然沒有了悠悠的古韻。

夜麗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古城便處出流光溢彩,人流似乎比白天更為洶湧。而在臨溪的小樓上,帥氣的納西族胖金哥和她孩子的“舅舅”(爸爸)。而金沙江上的長江第一灣和虎跳峽,接下去還將會有專文記述,在此就一筆帶過。

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誌之一。

單說麗江古城,我雖然已經遊過半天,但這半天的游程對處處是景的麗江來說,無疑是走馬觀花。於是,第二天,便接著慢悠悠的繼續遊。

遊客紛紛在頗具民族特色的城雕前留影。

我再一次從作為古城與新城分界標誌的大水車進入麗江古城。這水車也稱“情人車”,由兩個不停轉動的水車組成,遊客順著大水車的水流就能進入古城,逆流那就是出城了。

這家書齋的主人叫和志剛,今年41歲,系麗江市肢殘人協會主席。他11歲時不幸被高壓電擊失去雙臂,曾在中國首屆殘運會上奪得400米、800米、1500米三項冠軍,並以口代手作書,先後到日本、泰國、新加坡舉辦過書展,為我國著名口書書法家。

這是古城的北入口,沒走幾步便是那酒吧一條街。這些分佈在小溪兩岸的酒吧,是由一座座木質老宅改造而成的,並由一座座簡易的木板橋相連。昨晚來逛的時候,一排排、一串串紅色的燈籠散發出曖昧的光芒,各色紅男綠女穿梭在燈紅酒綠之間,青洌的河水反射出各種誘惑的顏色——都說麗江是豔遇之城,我想這兒應該就是絕佳的場所吧!

美麗的摩梭少女正在手工編織圍巾。

而此刻,小溪兩岸雖然燈籠依然高懸,破斗笠、舊蓑衣什麼的也依然默默的掛在質樸稚拙的木牆上,但柳陰柔風下,溪水靜靜地流淌,整條酒吧街素雅而幽靜,全沒了昨晚的風騷勁,宛若一位楚楚可人的江南小資。

這對似獅非獅的石雕,似乎在向遊人訴說麗江獨特而又悠久的歷史文化。

酒吧的店招,一般用中文、英文和如圖畫般的東巴文字三種字鐫刻而成的。說到納西族的東巴文字,那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約有2200多個,有很濃厚的圖畫文字特點,以一字象一物,指一事,或形一意,筆劃較為簡單,用其事、其物、其意的輪廓來表達。

另外,納西族還有一種標音文字,共有2400多個符號,多半是重複的異體字,較常用的約有500多個字,木府內收藏的少量的東巴經就是用這種標音文字寫成的。

在古城街頭漫不經心地走著,會不時聽到夾雜著大跳躍的裝飾音、音程很大的滑音和顫音的音樂,詢之當地藝人,才知道這就是“麗江古樂”。實際上,它來源於漢族的洞經音樂,傳到納西族民間後逐漸變為只有“神州”和“華通”兩個大調的單純樂曲,並根據不同內容分為五十多個小調,經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龍吟》《浪淘沙》《步步驕》等。

黃昏的廣場上,人們踏著麗江古樂的節奏,跳起動人的民族舞蹈。

聽上去,漢族洞經音樂原有的典雅的絲竹樂風和清秀之音被徹底地沖淡了,變得粗獷有力,成了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樂曲了——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麗江的民族音樂家宣科,他曾組織人馬到挪威、英國等地演奏,將納西古樂推向了世界。宣科的納西古樂演出每天都有,本來想抽時間去聽聽的,但 140 元的票價讓我止了步。

好運林,成了麗江古城一道奇特的風景。

麗江古城,可謂無處不成景;走在古城,可謂滿眼皆詩情。尤其是那時不時從天空飄下來的、用不著打傘的小雨,灑在臉上,落入項中,如美人玉指繞頸一般纏綿悱惻……

用手工建造的土木結構的房屋。

小巷小弄深處建有許多小客棧。

木府古驛。

千里走單騎。

四方街位於麗江古城的中心,是各方遊客彙聚之地。相傳因麗江世襲土知府姓木,忌諱築上城牆後變作“困”字,故而不修城牆。古城以四方街為中心,射出四條大道,每條主道都有巷弄相隨,巷弄四通八達,概無死胡同。而那來自玉龍雪山腳下的清洌泉水,流至城頭雙石橋下時,一分而為三,蜿蜒著流向東南,形成無數個小支流,穿越大街小巷,迴旋千家萬戶。

古城的另一處入口。

這裡民居大多依山傍水而建,一般為三坊一壁,天井正方,走廊寬敞,門窗上飾以花蟲鳥魚圖案,院內遍植草木花卉。眾多小巷小弄順著山勢曲折而行,路面均鋪有五色石板,經過數百年走磨、剝蝕,石紋畢露,別致異常。

街景之一。

街景之二。

街景之三。

街景之四。

緊靠著四方街,就是那非常有名的酒吧一條街。這裡的酒吧是多功能的,既是酒吧,也是茶館、咖啡館、餐廳以及卡拉OK廳。酒吧基本沒有窗戶,為的就是到了晚上,方便與小溪對面的酒吧對歌。遊客在酒吧裡喝著酒、茶或咖啡,同時可以欣賞少數民族的歌舞表演,充分放鬆自己的心情。

酒吧街的中間,綠柳輕拂、鮮花爭豔,碧水縈洄、遊魚可數;兩旁牌匾鱗次、店鋪櫛比,人頭熙攘、熱鬧非凡,有好多攝影愛好者在此等待最佳時刻,為美麗的古城留影。

隨處可見攝影愛好者。

從玉龍雪山上流下來清洌泉水。

小橋流水人家。

獨愁莫憑欄。

四方街旁有一座小山叫獅子山,山上有拍攝古城全景的最佳位置,如果是雨後初晴,還有可能拍到橫亙古城上空的彩虹。

美人一去如黃鶴。

去麗江,古城西南隅的木府是必遊之地。這是納西民族首領木氏自元朝世襲麗江土知府以來一直居住的地方,占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築群坐西朝東,“迎旭日而得大氣”。

府外木牌坊上書“天雨流芳”四個大字,乃是納西語“讀書去”之諧音也;跨過小橋便是石牌坊,通體皆石,三層結構,雕刻大氣、精細,堪稱國內石建築之精品;府內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弘;萬卷樓藏有千卷東巴經、百卷大藏經及眾多名士書畫,皆是學苑瑰寶;還有護法殿、光碧樓、玉音樓、三清殿……無不滲透著唐宋中原建築古樸的餘風,那玉溝縱橫、活水長流的佈局,又蘊涵了納西民族文化的精華。

天雨流芳等於讀書去!

遺憾的是,這些氣勢萬千的建築,是1996年麗江大地震後世界銀行貸款新建的,雖經眾多能工巧匠共同努力,但全然沒有了悠悠的古韻。

夜麗江。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古城便處出流光溢彩,人流似乎比白天更為洶湧。而在臨溪的小樓上,帥氣的納西族胖金哥和她孩子的“舅舅”(爸爸)。而金沙江上的長江第一灣和虎跳峽,接下去還將會有專文記述,在此就一筆帶過。

大水車是麗江古城的標誌之一。

單說麗江古城,我雖然已經遊過半天,但這半天的游程對處處是景的麗江來說,無疑是走馬觀花。於是,第二天,便接著慢悠悠的繼續遊。

遊客紛紛在頗具民族特色的城雕前留影。

我再一次從作為古城與新城分界標誌的大水車進入麗江古城。這水車也稱“情人車”,由兩個不停轉動的水車組成,遊客順著大水車的水流就能進入古城,逆流那就是出城了。

這家書齋的主人叫和志剛,今年41歲,系麗江市肢殘人協會主席。他11歲時不幸被高壓電擊失去雙臂,曾在中國首屆殘運會上奪得400米、800米、1500米三項冠軍,並以口代手作書,先後到日本、泰國、新加坡舉辦過書展,為我國著名口書書法家。

這是古城的北入口,沒走幾步便是那酒吧一條街。這些分佈在小溪兩岸的酒吧,是由一座座木質老宅改造而成的,並由一座座簡易的木板橋相連。昨晚來逛的時候,一排排、一串串紅色的燈籠散發出曖昧的光芒,各色紅男綠女穿梭在燈紅酒綠之間,青洌的河水反射出各種誘惑的顏色——都說麗江是豔遇之城,我想這兒應該就是絕佳的場所吧!

美麗的摩梭少女正在手工編織圍巾。

而此刻,小溪兩岸雖然燈籠依然高懸,破斗笠、舊蓑衣什麼的也依然默默的掛在質樸稚拙的木牆上,但柳陰柔風下,溪水靜靜地流淌,整條酒吧街素雅而幽靜,全沒了昨晚的風騷勁,宛若一位楚楚可人的江南小資。

這對似獅非獅的石雕,似乎在向遊人訴說麗江獨特而又悠久的歷史文化。

酒吧的店招,一般用中文、英文和如圖畫般的東巴文字三種字鐫刻而成的。說到納西族的東巴文字,那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活著的象形文字,約有2200多個,有很濃厚的圖畫文字特點,以一字象一物,指一事,或形一意,筆劃較為簡單,用其事、其物、其意的輪廓來表達。

另外,納西族還有一種標音文字,共有2400多個符號,多半是重複的異體字,較常用的約有500多個字,木府內收藏的少量的東巴經就是用這種標音文字寫成的。

在古城街頭漫不經心地走著,會不時聽到夾雜著大跳躍的裝飾音、音程很大的滑音和顫音的音樂,詢之當地藝人,才知道這就是“麗江古樂”。實際上,它來源於漢族的洞經音樂,傳到納西族民間後逐漸變為只有“神州”和“華通”兩個大調的單純樂曲,並根據不同內容分為五十多個小調,經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龍吟》《浪淘沙》《步步驕》等。

黃昏的廣場上,人們踏著麗江古樂的節奏,跳起動人的民族舞蹈。

聽上去,漢族洞經音樂原有的典雅的絲竹樂風和清秀之音被徹底地沖淡了,變得粗獷有力,成了具有濃厚民族色彩的樂曲了——而這一切,很大程度上得歸功於麗江的民族音樂家宣科,他曾組織人馬到挪威、英國等地演奏,將納西古樂推向了世界。宣科的納西古樂演出每天都有,本來想抽時間去聽聽的,但 140 元的票價讓我止了步。

好運林,成了麗江古城一道奇特的風景。

麗江古城,可謂無處不成景;走在古城,可謂滿眼皆詩情。尤其是那時不時從天空飄下來的、用不著打傘的小雨,灑在臉上,落入項中,如美人玉指繞頸一般纏綿悱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