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16世紀的莫斯科公國VS俄羅斯——看看什麼叫急劇的開疆拓土

今日俄羅斯源自莫斯科公國。 而莫斯科公國嶄露頭角是在14世紀初。 1328年欽察汗國冊封莫斯科大公伊凡一世(1325-1340)為“弗拉基米爾及全羅斯大公”, 以代替蒙古人徵收賦稅。 其借助蒙古人的刀劍, 踏著羅斯同胞的骸骨逐漸發展壯大。

莫斯科公國徹底擺脫蒙古統治是在1480年前後。 當時欽察汗阿合馬聯合波蘭立陶宛合圍莫斯科, 然因克裡米亞汗的背後襲擾致無功而返, 至此蒙古統治羅斯200多年歷史作古。 隨後即進入莫斯科公國統一羅斯的歷程, 瓦西裡三世時期(1505-1533年), 普斯科夫於1510年、被波蘭立陶宛佔據的斯摩棱斯克於1514年,

梁贊於1521年先後併入公國版圖。 自11世紀中葉即陷入分裂割據狀態的基輔羅斯終於重新統一啦。

而締造統一後的莫斯科公國即推行擴張政策, 其目標是通過陸地蠶食逐步擴展領土而獲取出海口。 主要歷程如下:

東向拓展

俄國急劇東向擴展的時代是17世紀,

1610年後的三十多年間, 其竟東向推進4500km!當時的西伯利亞被認為是苦寒之地, 多數族裔仍處氏族公社階段, 但為皮毛巨額利潤所驅使, 成批的沙俄冒險家沿河道推進, 不斷的屠戮和俘獲大量土著居民。 1647年抵達鄂霍次克海, 1648年抵達亞洲東北角。 他們甚至越過白令海峽踏足北美洲……

西進歐洲

1)1667年

《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 烏克蘭被沙俄和波蘭以第聶伯河為界瓜分, 東岸及基輔屬俄。

2)1721年

彼得大帝自北歐雄師瑞典, 取得波羅的海沿岸之芬蘭灣和里加灣, 獲得了夢寐以求的“通向西方的視窗”。 為此參議院授予彼得一世皇帝稱號, 莫斯科國正式更名為俄羅斯帝國!

3)葉卡捷琳娜秉政時期(1762-1796)

此階段沙俄在陸地實行地域性蠶食, 在水域奪取出海口。 1772年後三次參與瓜分波蘭, 總計鯨吞第聶伯河以西46萬餘平方公里, 約占原波蘭國土的62%。

4)19世紀初

1815年重塑歐洲秩序的維也納會議上, 因抵抗拿破崙的“功勳”, 沙俄1809兼併芬蘭, 1812年兼併比薩拉比亞的行徑獲得列強承認。 其西部疆界已前推進至華沙以西的羅茲地區。

但俄國西進歐洲的歷程曾遭遇數次挫折。 一戰後繼承沙俄的蘇維埃政府宣佈, 境內各族享有完全自決乃至脫離並建立獨立國家的權利, 由此波羅的海三國、芬蘭等脫離了俄國版圖。 而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蘇聯解體更是俄羅斯的全面性大潰退。

西部疆界竟回縮兩三百公里, 已經同莫斯科公國統一羅斯時的西部疆界相差無幾啦。 也就是說俄國耗費數百年攫取的歐陸疆土差不多全成他人嫁衣, 換來的卻是歐洲各國對其的普遍仇視。

然蘇聯解體時西伯利亞地區並未脫離, 究其原因主要是該地區已被俄羅斯化了。

1861年沙俄即開始以劃撥無償使用的份地, 免除人頭稅和兵役等優惠政策鼓勵無地農民和實業家遷移到遠東地區;而隨20世紀初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竣工, 遠東移民規模可謂驟然增加, 民族結構亦急劇變動。 1881年俄羅斯人在遠東占比57.9%, 已居絕對優勢。 1916年時更是高達82.3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