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邱吉爾兩次詢問下屬:“那人到底死了沒有?”

這個人就是甘地, 印度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張的提倡者, 印度反抗英國殖民的領袖。 邱吉爾似乎很欣賞非暴力不合作主張, 但他對甘地這人實在不感冒。

甘地的很多主張, 看起來實在是有些不可思議:

甘地在二戰時主張猶太人集體自殺, 來喚起德國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對於納粹暴行的反感。

他還建議中國人不要抵抗, 讓日本人隨便殺, 殺了兩億還有兩億, 日本最後殺的手軟了, 自然就會“成為中國人的奴隸”。 聽著這個調調, 你就知道誰會喜歡這種思路了。

有人問”如果當年中國出了個甘地, 而不是毛澤東, 現在會是怎樣”。 其實看看印度不就明白了麼?底層民眾缺乏反抗精神, 一直受壓迫, 形成了強大的階級劃分。 不反抗, 自然就沒多少人會關心他們的利益。

所以如果當年中國出現的不是毛主席而是甘地, 中國恐怕還不如印度。 印度好歹還有英國留下的基礎設施, 中國在這方面則差得多。

邱吉爾曾說甘地:“他曾是一個妨害治安的律師。 現在在東方作出苦行僧的樣子, 半裸著在總督府前遊行, 卻出名了。 ”

1943年, 獄中的甘地開始絕食, 邱吉爾“贊同讓甘地餓死”, 並對其他內閣成員說:“我會把他關在那裡, 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還先後兩次詢問下屬:“那人到底死了沒有?”

1944年4月, 英國當局不想在戰爭勝利到來時, 甘地死在獄中, 就釋放了他。 釋放兩個月後, 邱吉爾還在追問:“他怎麼就沒死呢?”

西方統治階級宣揚甘地, 是因為非暴力不合作非常容易鎮壓。 如果單獨出現, 對付起來就很簡單。 如果此時有暴力抵抗運動, 則可以打一派拉一派, 緩和矛盾, 加強統治。 如果當時印度沒有武裝革命派, 那麼甘地的運動恐怕早就被鎮壓殆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