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上被後人歌功頌德的文盲皇帝,不識字照樣批奏摺

歷史上確實有這樣一位文盲皇帝, 鬥大的漢字不識一籮筐, 臣下奏章往往委託他人代讀, 在其皇帝生涯中, 從未動用過朱筆御批過任何公文, 至於詩詞歌賦, 更是一竅不通, 但其也絕不附庸風雅, 其雖是文盲, 卻不流氓, 更不荒唐, 相反不僅治國平天下很有一套, 而且在其短暫的帝王生涯內, 其治下竟然在亂世中出現了少有的清明和政通人和的景象。 這位文盲皇帝就是後唐明宗李嗣源。

李嗣源

後唐明宗李嗣源(867年-933年), 代北沙陀人, 生於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 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 他原名邈吉烈, 稱帝后改名李亶。

李嗣源是晉王李克用養子, 以驍勇知名, 後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後唐。 他在後唐滅後樑之戰中屢立戰功, 累升至成德節度使、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 兼中書令。 同光四年(926年), 李嗣源鎮壓鄴都兵變, 卻與變兵合流, 率軍攻回洛陽, 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

他初稱監國, 不久即位為帝, 改元天成。

李嗣源在位七年, 殺貪腐, 褒廉吏, 罷宮人、除伶宦, 廢內庫, 注意民間疾苦, 號稱小康。 但後期姑息藩鎮, 孟知祥據兩川而反;禦下乏術, 權臣安重誨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從榮驕縱而不得法, 以致變亂迭起, 朝政混亂。

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 李從榮準備武力奪位, 結果事敗被殺。 李嗣源病中聞變, 受驚崩逝, 終年六十七歲。 廟號明宗, 諡號聖德和武欽孝皇帝, 葬于徽陵。

李嗣源由於不識文字, 所以四方奏章都由樞密使安重誨誦讀, 雖然每天也跟著學習漢文漢語, 但是文化程度卻沒有多大提高, 充其量帝國掃盲班結業。 這一缺陷伴隨著他的一生, 從其晚年的疑心病大發來看, 很大程度上是懷疑別人假傳聖旨,

欺騙他文盲一個, 再加上自慚形穢, 所以導致了君臣離心, 父子猜疑, 其晚年逐漸淪為昏庸, 連續誅殺身邊重臣, 甚至連對其治國做出重大貢獻的宰相任圜和樞密使安重誨也不放過, 帝國治下短暫的清明隨之元氣大傷, 後唐歷史上頻頻出現的父子仇殺, 兄弟相殘依然一個輪回接著一個輪回出現, 被他寄予厚望的兒子秦王李從榮很快以其之道還施於其, 雖然李嗣源平叛成功, 但是烈士暮年, 天不假日, 一代明宗在悔恨交加和驚嚇之中魂歸北地, 追隨他的虎父李克用去了。

後唐明宗李嗣源是五代時期一個少有的開明皇帝, 加之他在位時間稍長, 因此能使國家穩定, 政治清明, 人民休養生息,

對歷史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他晚年也有嚴重的失誤, 這主要是他的疑心過重, 隨便殺戮大臣, 尤其是連續誅殺宰相任圜和樞密使安重誨, 使得君臣離心, 父子猜忌, 國家元氣大為凋傷。 所以當他晚年患病之時, 變起倉猝, 禍生肘腋, 身膺天下大元帥、守尚書令兼侍中的次子秦王李從榮, 妄圖奪取帝位, 率兵攻打宮門, 列陳于天津橋。 雖然禁衛親軍奮勇抵禦並殺死了李從榮, 但他終因受驚、愧恨交加而很快死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