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秦始皇將完璧歸趙的和氏璧製成傳國玉璽,唐末時失蹤,引發千古謎

西元前283年的一天, 秦昭王的章台大殿內, 正上演著劍拔弩張的一幕。 一個人站在立柱前, 雙手高高舉一物, 正欲向柱子猛力撞去。 秦昭王以及眾大臣被嚇呆了, 連忙勸阻他。 為了不讓此人將手中之物損毀, 秦昭王寧願用十五座城池來做交換。

“完璧歸趙“的故事中傳世珍寶叫和氏璧。

傳說, 和氏璧是一位叫卞和的人發現的, 秦始皇得到後將其製成了“傳國玉璽“。 隨後和氏譬便輾轉流傳, 最後迷失在唐末五代烽火遍野的兵荒馬亂之中。 在漫長的歷史中, 雖然它時隱時現, 乍沉乍浮, 誘發了無數刀光劍影、血腥廝殺, 演繹了無數狂歡與巨痛、驚險與神秘的傳奇, 但其下落也最終成了一件千載懸案。

圍繞這一千古名璧, 有很多謎團, 但最讓人神往的是和氏璧究竟是什麼材質的呢?

第一種說法:有專家學者研究認為, 和氏璧是屬於“月光石”、 “拉長石”、“綠松石”、“藍田玉”、“瑪瑙”一類的一種。

第二種說法:和氏壁是獨山玉、翡翠類的一種。

第三種說法:和氏壁是一顆超級大鑽石。 一些學者根據戰國著名學者韓非子所著的《韓非子》詳細記載了“和璧三獻”, 其中璞、玉、寶、理、璧五個漢字與和氏、玉璞、玉人、楚山、寶玉五個詞語構成了差不多全部的“和氏璧密碼”, 認為和氏璧是一顆千古美鑽。

當然, 和氏譬到底是什麼寶貝, 現在還沒有定論, 也是一個待解之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