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荷花,曾經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代,億年來在中國大地上的發展史!

我國最早的民歌集《詩經·陳風》記有:“彼澤之陂, 有蒲與荷。 ”《九歌》載:“築室兮水中, 茸之兮荷蓋。 ”

荷花之美, 竟這般深得古人的喜愛。

不僅古人喜愛,

現在喜歡荷花的花友也有很多。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追溯荷花的歷史, 來看看這個有1億三千五百年歷史的孑遺植物, 它在中國的過往風雲。

荷花的栽培歷史與中國社會的政治, 經濟, 文化的發展息息相關。 歷代王朝, 每當國泰民安, 社會進步時,

荷花才相應得到發展, 而社會動亂時, 荷花事業便衰落停滯不前。

1, 初盛時期——東周至秦漢三國(西元前7世紀至265年)約1000年

早期栽培荷花, 是出自帝王的享樂需要, 在2500年前吳王夫差為寵妃西施欣賞荷花, 在太湖之濱的靈岩山(今江蘇吳縣)離宮修“玩花池“,

移種野生紅蓮, 是人工砌池栽荷專供觀賞的最早實例。

東漢靈帝(168-189)在濯龍苑和西園引渠植蓮遊樂, 張衡《東京賦》這般描述:”濯龍芳林, 九穀八溪, 芙蓉覆水, 秋蘭被涯。 其荷種, 均系南國所獻。 證明蓮藕移栽的技術在1800年前已經成熟, 南藕北移成功。

文人不乏詠荷之作,

最著名的是魏曹植(192-232)《芙蓉賦》讚譽荷花”覽百卉之英茂, 無斯花之獨靈。 “東漢時隨著佛教傳到中國, 荷花在人們心中的善美形象日益加深, 荷花文化逐漸拓展開來。

2, 漸盛時期——晉隋唐宋(265-1271)約1000年

荷花由湖塘栽培到盆栽家養, 王羲之(321-379)《柬書堂帖》中記敘:”敝宇今歲植得千葉者數盆,

亦便發花, 相繼不絕, 今已開20餘枝矣“。 可見在1600年前盆栽技術, 人們已經得心應手。

在南宋盆栽荷花栽植技術又得到了發展。 如《花史》記載:”宋孝宗(1164-1189)于池中種植紅, 白荷花萬柄, 以瓦盆別種分列水底, 時易新者以為美觀。 “在池塘裡分別種植盆栽荷花欣賞, 既表明栽培技術和欣賞水準的提高, 又是園林水景配置藝術的進步, 至今沿用。

荷花的栽種技術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唐《種樹書》中記載:”五月二十日移,深種,蓮柄長者以竹杖挾之,無不活者。“在千年前人們已經掌握了生長季節帶葉移藕鞭的荷花繁殖技術。

1500年前我國勞動人民還學會了荷花的有性繁殖技術,在《齊民要術》(約6世紀)記有用機械損傷處理蓮實果皮促其發芽的方法,為後來的實生選育新種創造了條件。

這個時期,荷花作為佛教藝術的表現物件,在敦煌莫高窟隨處可見,各朝均有代表,以隋唐作品最有精彩。

3,興盛時期——元明和清前期(1271-1840)約500年

由於唐宋年代物質精神生活的提高,造園活動的開展,加之詩文繪畫對荷花倍加推崇,元明清時期賞荷藝術之風興盛,其中保定的”古蓮花池“實為荷花專類園的成功之作。

明清時期,凡以水制勝的風景,觀荷景區必居其中,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風荷“,承德避暑山莊中的”香遠益清“,”曲水荷香“”澄波疊翠“三處,乾隆三十六景中”觀蓮廳“”冷香亭“”水心榭“三處,等等,都是遠近聞名的觀荷佳處。

明時盆栽荷花漸向微型化傾斜,《遵生八箋》載,選育有”開花如錢大“的碗蓮。到了清代中葉,小葉荷花在江南一帶栽培的至少有13個品種。

到了清嘉慶十三年(1808)楊仲寶《缸荷譜》問世,標誌著中國荷花栽培處於興旺的歷史發展時期,《缸荷譜》是我國第一部荷花專著。

4,衰落時期——清代後期至民國(1840-1949)約百年

鴉片戰爭後,中國封建社會逐漸衰落最終解體,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許多珍貴花卉資源被摧殘,荷花的境遇窘迫,原有觀荷景點維持已屬不易,栽培技術停滯不前,品種流失。

5,發展時期——本世紀50年代至今

荷花科研啟動於50年代初期,從中科院研究人員,在遼寧新金縣泡子劉家村挖得千古古蓮子開始,1959年建國10周年,上海”百花齊放“展覽會上,荷花嶄露頭角。1979年後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荷花的科研,生產發展速度超越歷史上任何時期。

之後科技人員陸續出版了一批荷花專著像:《荷花》《盆荷拾趣》《碗蓮》《中國荷花品種圖志》《中國荷文化》等,荷花科研成果薈萃。1991年在武漢東湖成立了”中國荷花研究中心“標誌著荷花研究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現如今園藝事業蓬勃發展,荷花也在逐步發展中。

歡迎留言交流,也可以移步微信公眾號植物七錄齋!

荷花的栽種技術也有很大的提升,在唐《種樹書》中記載:”五月二十日移,深種,蓮柄長者以竹杖挾之,無不活者。“在千年前人們已經掌握了生長季節帶葉移藕鞭的荷花繁殖技術。

1500年前我國勞動人民還學會了荷花的有性繁殖技術,在《齊民要術》(約6世紀)記有用機械損傷處理蓮實果皮促其發芽的方法,為後來的實生選育新種創造了條件。

這個時期,荷花作為佛教藝術的表現物件,在敦煌莫高窟隨處可見,各朝均有代表,以隋唐作品最有精彩。

3,興盛時期——元明和清前期(1271-1840)約500年

由於唐宋年代物質精神生活的提高,造園活動的開展,加之詩文繪畫對荷花倍加推崇,元明清時期賞荷藝術之風興盛,其中保定的”古蓮花池“實為荷花專類園的成功之作。

明清時期,凡以水制勝的風景,觀荷景區必居其中,如杭州西湖十景之一”曲院風荷“,承德避暑山莊中的”香遠益清“,”曲水荷香“”澄波疊翠“三處,乾隆三十六景中”觀蓮廳“”冷香亭“”水心榭“三處,等等,都是遠近聞名的觀荷佳處。

明時盆栽荷花漸向微型化傾斜,《遵生八箋》載,選育有”開花如錢大“的碗蓮。到了清代中葉,小葉荷花在江南一帶栽培的至少有13個品種。

到了清嘉慶十三年(1808)楊仲寶《缸荷譜》問世,標誌著中國荷花栽培處於興旺的歷史發展時期,《缸荷譜》是我國第一部荷花專著。

4,衰落時期——清代後期至民國(1840-1949)約百年

鴉片戰爭後,中國封建社會逐漸衰落最終解體,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許多珍貴花卉資源被摧殘,荷花的境遇窘迫,原有觀荷景點維持已屬不易,栽培技術停滯不前,品種流失。

5,發展時期——本世紀50年代至今

荷花科研啟動於50年代初期,從中科院研究人員,在遼寧新金縣泡子劉家村挖得千古古蓮子開始,1959年建國10周年,上海”百花齊放“展覽會上,荷花嶄露頭角。1979年後中國進入新的歷史時期,荷花的科研,生產發展速度超越歷史上任何時期。

之後科技人員陸續出版了一批荷花專著像:《荷花》《盆荷拾趣》《碗蓮》《中國荷花品種圖志》《中國荷文化》等,荷花科研成果薈萃。1991年在武漢東湖成立了”中國荷花研究中心“標誌著荷花研究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現如今園藝事業蓬勃發展,荷花也在逐步發展中。

歡迎留言交流,也可以移步微信公眾號植物七錄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