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陳毅主動“投筆請纓”援朝 為何始終沒被毛澤東考慮

1950年9月, 陳毅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召開的各大軍區負責人會議, 商量出兵朝鮮的問題時, 他對毛澤東說:我如今雖擔負地方工作, 但只要前線需要, 一聲令下我馬上可以穿上軍裝去朝鮮作戰!陳毅明確支持出兵的態度令毛澤東欣賞, 但他的主動“投筆請纓”始終沒有被考慮。

陳毅與毛澤東 資料圖

本文摘自:中新網

作者:佚名

原題:林彪粟裕兩虎將戰績對比分高下毛澤東青睞粟裕

抗美援朝, 是人民解放軍建軍以來面臨的最具有挑戰性, 同時也是最艱險、最沒有把握的一次大兵團現代化戰爭。 帶兵到國門之外作戰, 並且主要對手是頭號軍事強國美國, 加上南朝鮮軍及英、法、加、印等國組成的“聯合國部隊”, 這對於毛澤東麾下的戰將來說, 都是一個新課題。 《孫子兵法·始計第一》中說:“兵者, 國之大事, 死生之地, 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早在抗日戰爭時期,

毛澤東也指出:“兩軍對敵的一切問題依靠戰爭去解決, 中國的存亡系於戰爭的勝負。 ”因而, 毛澤東選擇入朝部隊最高指揮員是十分慎重的, 為此, 將東北邊防軍司令員的位置空缺, 等了粟裕近三個月, 林彪近一個月的時間。

顯然, 因為沒有與美軍作戰而且是大兵團作戰的先例, 毛澤東只能從最接近現代化戰爭的解放戰爭中, 解放軍諸將領對付美械裝備的國民黨軍的作戰經歷, 來確定最高指揮人選。 從1955年授銜的將帥來看, 朱德、葉劍英是總部領導人, 沒有直接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歷, 且朱德當時已近65歲, 年齡顯然偏大;賀龍在解放戰爭中主要負責西北軍區的後勤工作, 1949年11月建國一個月後, 才指揮一野18兵團配合二野行動,

從陝西進軍入四川;羅榮桓、聶榮臻擅長的是政治工作;陳毅的特長也在政治, 雖然擔任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司令員, 但中共中央於1946年10月即明令:“戰役指揮交粟裕負責”, 並且長期由副司令員粟裕代理司令員或者實際主持野司工作。 1950年9月, 陳毅在北京出席中共中央召開的各大軍區負責人會議, 商量出兵朝鮮的問題時, 他對毛澤東說:我如今雖擔負地方工作, 但只要前線需要, 一聲令下我馬上可以穿上軍裝去朝鮮作戰!陳毅明確支持出兵的態度令毛澤東欣賞, 但他的主動“投筆請纓”始終沒有被考慮。 如此, 野戰軍級的軍事主官只有從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粟裕、徐向前中間選擇了。

首先, 從兵員數量來看, 上述五位將領中,

以粟裕、林彪直接指揮的野戰軍人數最多。 解放戰爭中, 解放軍共有五大野戰軍。 第一野戰軍(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彭德懷雖然兼任解放軍副總司令, 但實際直接指揮的西北野戰軍, 1947年8月成立時僅4.5萬人, 三個月後, 部隊增加到7.5萬人。 1949年2月西野正式整編為第一野戰軍時, 部隊為l5.5萬人。 1949年6月, 軍委命令直屬軍委的華北軍區野戰軍18兵團、19兵團歸第一野戰軍建制, 總兵力才達到34.4萬人。

第二野戰軍司令員(中原野戰軍)劉伯承, 從1946年6月中旬起指揮晉冀魯豫野戰軍5個縱隊, 連同地方部隊共有27萬人。 但1947年8月挺進中原後, 指揮的中原野戰軍只有7個縱隊12萬人, 並率部參加了淮海戰役。 1949年2月, 中原野戰軍正式整編為第二野戰軍時, 劉伯承指揮所部轄三個兵團共28萬餘人。

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負責戰役指揮的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粟裕, 1947年1月即指揮華東野戰軍10個縱隊及1個特種兵縱隊約27.5萬餘人(不含軍區部隊)。 1948年8月指揮華東野戰軍攻打濟南時已為15個縱隊達32萬餘人(不含軍區部隊)。 1948年11月的淮海戰役中, 粟裕指揮所部42萬人, 戰後, 野戰軍達到55.1萬人。 1949年2月, 正式改編為第三野戰軍時, 部隊轄四個兵團約為58萬餘人(不含軍區部隊)。 至1949年12月, 第三野戰軍發展到82.5萬餘人(不含軍區部隊)。 在1950年準備攻台戰役時, 粟裕直接指揮的最大兵力近65萬人。

第四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1945年12月底即指揮東北民主聯軍部隊27萬人(含軍區部隊), 1947年12月, 指揮野戰軍9個縱隊、11個炮兵團、1個戰車團共42萬人。 1948年8月,林彪指揮東北野戰軍四個兵團70余萬人(不含軍區部隊)。1950年1月,又指揮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部隊150萬人(含軍區部隊)。

1948年8月,林彪指揮東北野戰軍四個兵團70余萬人(不含軍區部隊)。1950年1月,又指揮中南軍區暨第四野戰軍部隊150萬人(含軍區部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