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生不逢時的張學良降生在馬車上

東北鄉村馬車

生不逢時的張學良降生在馬車上

張作霖自從開始組建保險隊以後, 雖然可以從周圍受保護地區獲得一些地捐,

生活有了一定來源, 但日子過得並不安穩。 說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磨牙允血”一點都不過分。 自從八國聯軍開進北京, 各地掀起義和團運動後, 在東北的廣大農村, 基本上陷入無政府狀態。 在這種有槍便是草頭王的年代, 在這種打打殺殺的征戰中, 張作霖靠著他的聰明才智和勇敢頑強, 一步步把隊伍壯大起來。 這期間也不斷出現反復, 隊伍壯大時手下有百餘人。 境遇最悲慘時, 手下只剩幾十人。 但他始終就像石礫下的小草柔韌頑強。

張學良出生前後, 是張作霖最疲於奔命的年代, 身為保險隊團練長, 不但要保護地方、與周邊土匪抗衡, 還要與正統的官軍抗衡。 與之相伴的是刀光劍影、血雨腥風。 懷著張學良的趙氏就是在這種情況下,

帶著 驚恐與擔憂, 隨著張作霖四處奔波。

1901年大年三十, 被金壽山襲擊後, 張作霖的老巢幾乎被端掉, 元氣大傷。 懷有身孕的趙夫人和盧夫人帶著年僅3歲的首芳, 在孫福山和湯玉麟的奮力幫助下, 才得以脫身。

張學良生母趙春桂

張作霖帶著家眷和剩下的十幾個隊員,

在桑林子修整一段時間後, 準備投奔勢力較大的馮麟閣, 但必須路經八角台張景惠的保險隊。 本想借個道, 卻受到張景惠、張紫雲等人的積極挽留, 無意中作了八角台的團練長, 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雖然隊伍又壯大起來, 但仍過著朝不保夕的動盪日子。 身為保險隊的隊長, 卻保護不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這對張作霖而言, 也是深感無奈。

1901年的6月3日(農曆4月17日), 趙夫人在逃難途中, 突然有要臨盆的感覺, 舉目四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身邊只有一個年輕的車老闆。 趙四心中暗暗叫苦, 這可怎麼整?沒有接生婆, 沒有鋪蓋卷, 車上連個布片甚至稻草都沒有。 孩子啊, 你可不能選在這個時候出生啊!心急如焚的趙氏在車上不停地催促車老闆:“快!快!趕緊找個有人的地方,

哪怕是間窩棚也行!”車老闆揚起長鞭, 大聲吆喝著, 馬車飛快地跑起來。

鄉村土路坎坷不平, 又跑得飛快, 趙氏在車上被顛簸的坐立不住。 他極力地忍者、堅持著, 但還是未能挺住, 只聽“咚”的一聲, 孩子降生了。 頭撞在硬硬的車板上, 血流不止。

張學良晚年回憶說:“因為道路顛簸, 又在慌亂之中, 所以我剛一出生, 頭就被磕破了, 落下了疤痕, 現在這個疤痕還在。 ”

童年張學良

趙夫人生下學良後來到堂侄趙明德家落腳, 在這裡一直住了2年, 後人便將這裡即台安縣九間鄉鄂家村張家窩棚作為他的出生地加以紀念。 張學良剛出生就從前方傳來張作霖打了大勝仗的喜訊。 這次是張作霖在歷年征戰中第一次打的大勝仗, 又喜得貴子, 可謂雙喜臨門, 於是給兒子取名“雙喜”。 在雙喜出生前, 趙氏曾經生過一個兒子, 但不久便夭折了, 後來又生了首芳, 但畢竟是個女孩, 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裡, 雙喜的降生無疑給27歲的張作霖帶來莫大的欣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