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翻身村“翻身”後的新生活

“去年, 我們還住在土坯房裡, 今年就住上了寬敞明亮的樓房, 這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可如今村民確確實實過上了像城裡人的生活, 這多虧了黨的政策好, 多虧了我們村來了一位好書記……”貧困戶金永安說。

地處腦山深處的平安區三合鎮翻身村屬漢藏混居村, 較為偏遠, 交通不便, 資訊不暢, 經濟落後。 “一座土木結構的屋院、一台手扶拖拉機、一口可以容納或多或少土豆的土窯、一兩頭牛、十幾隻羊和幾畝乾旱的山地……”這些是曾經翻身村每一戶農家的真實寫照。

2015年底, 翻身村被列為重點貧困村,

平安區農牧局幹部、區畜牧獸醫站副站長李玉芳被派往翻身村任“第一書記”。 按照“挪窮窩、拔窮根、改窮業、換窮貌”的要求, 三合鎮提出“進鎮上樓”的易地搬遷思路, 投資6990.5萬元, 將三合鎮索爾幹村、莊廓村等5個行政村被列為易地搬遷村, 翻身村也在搬遷之列。

“認真做好村裡的每件事, 我一定要讓易地搬遷項目順利實施, 拔掉窮根, 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 ”李玉芳望著一座座用土牆圍城的村落, 堅定而又自信地說。

靠天吃飯的翻身村要翻身, 光靠種植業翻不了身。 “要脫貧致富, 改變生存環境, 搬到交通便利, 資訊暢通的地方。 這樣, 住房條件會得到改善, 孩子們上學也近了, 鎮上還有衛生院, 老人們住院就醫也會方便很多, 外出務工也容易。

”李玉芳說。

在整個易地搬遷過程中, 李玉芳和駐村工作隊深入農戶開展群眾工作, 推動了整個搬遷工作的順利開展。 經過不懈努力, 翻身村黨支部20名黨員帶頭簽訂搬遷協議, 帶動了其他農戶回應扶貧政策, 做到和諧搬遷。 截至目前, 全村共集中安置71戶, 現已搬遷入住40戶, 2017年底將全部完成搬遷工作……

“如今, 交通方便了, 村民早上坐上公車到縣城裡打打零工, 一天下來能掙個百八十塊, 掙錢比以前容易多了。 ”村黨支部書記賀占得說。 易地搬遷後, 農戶被安置在三合鎮政府所在的三合村, 拓寬了就業管道和收入來源。

“我真的想讓我家鄉父老鄉親的生活越來越好, 能讓每一個貧困戶的日子都富起來, 讓我做什麼我都願意……”已經在翻身村駐村生活了近2年的李玉芳深有感觸地說道。

他急切地希望能為村裡做一些事情, 讓群眾的生活好起來。

李玉芳結合自身工作, 經常到農戶家講解種養殖技術、動物疫病防治等農牧業相關知識。 在他和村“兩委”的積極配合下, 組織成立了“種養殖專業合作社”, 以產業資金入股的形式, 帶領貧困戶通過“工資+分紅”的模式脫貧致富, 讓“黨員帶農戶、強戶帶弱戶”, 實現強弱優勢互補, 聯手共同發展。 2016年, 貧困戶實現分紅2754元, 戶均收入達5400元。

在翻身村開展工作的兩年時間裡, 李玉芳走遍了村裡的家家戶戶, 對每戶農戶的基本情況他不光記在本子上, 還記在心裡, 誰家有幾口人, 誰家老人常年生病、誰家有殘疾人,

他都掌握的一清二楚。

由於職業習慣, 作為獸醫的李玉芳對農戶家的豬、牛、羊、雞“情有獨鍾”, 全部放在心上, 每戶貧困戶有幾頭牛、幾頭豬、多少只羊, 他都知道。 誰家豬生病了, 他會第一時間趕到農戶家給豬打針;誰家母牛產了小牛犢, 他會帶著《牛羊養殖技術手冊》送到農戶家, 還隔三差五往牛圈裡跑, 生怕農戶沒有護理好使小牛犢生病。

然而, 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 在瞭解了全村的種養殖情況後, 李玉芳將掌握的資訊第一時間回饋給他所在的單位和聯姻支部。 並適時邀請聯姻支部黨員參加村黨支部“固定黨日”活動及其他文體活動, 進一步密切了黨群關係, 讓聯姻幫扶活動真正“實”起來、“活”起來。

同時, 李玉芳和駐村工作隊積極與民政局協調,

春節期間為貧困戶免費發放3噸麵粉;為改善大山深處的旅遊環境, 更好地發展旅遊業, 爭取農牧局幫扶資金8400元在翻身村修建衛生廁所一座;區畜牧中心黨支部黨員與翻身村23戶貧困戶結成“一對一”或“多對一”的幫扶對子, 積極開展幫扶慰問活動。 截至目前, 黨員幹部為貧困戶解決幫扶資金累計達3萬餘元。

“過一段時間, 齊主任就會來看我, 我身體不好, 得了氣管炎, 得經常吃藥, 齊主任知道我家條件不好, 主動給我買藥, 還親自送來。 也多虧了我們的好書記李玉芳, 他來到我們村, 給我們講政策、爭項目, 還給我們村帶來了好多熱心人……”已經住上安置房的貧困戶謝占忠在自己乾淨整潔的房屋裡高興地說著。

現在的翻身村在“第一書記”李玉芳的帶領下,不管是村容村貌還是村民素質,都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現在的翻身村在“第一書記”李玉芳的帶領下,不管是村容村貌還是村民素質,都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