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貴州大學生尋找致富帶頭人:“互聯網+三變”引領發展

中國青年網六盤水9月1日電(通訊員 胡芳麗 伍廷輝)玉舍鎮作為水城縣貧困人口最多的鄉鎮, 一直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鄉鎮, 通過大力發展精准扶貧專案, 進行精准定位, 正在打造成為省級示範小城鎮。 而“決戰三年徹底擺脫貧困”還需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 特別是大田村, 長期以來以傳統種養殖業為主, 導致農村經濟發展非常滯後, 直至現在仍有290戶貧困戶。

在8月7日, 六盤水師範學院青春助力脫貧攻堅—農民獲得感調研團10名實踐成員, 來到六盤水師範學院黨建扶貧點大田村, 感受農村發展, 尋找青年致富帶頭人,

為脫貧攻堅助力。

做“三變”路上的“新”人, 做大田村的“村小二”

“三變”改革是“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精准扶貧新路子, 它改變了原有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壯大集體經濟, 提高個人可支配收入。 水城縣大田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各級政府領導的關懷下和大田村人的共同努力下, 便在“三變”的土壤中生根發芽, 承載著大田村上千人的致富夢、中國夢。

在築夢的征途上, 陳軍成為了“三變”路上的“新”人, 沒有任何經驗的他, 在硬著頭皮, 摸著石頭過河的信念下, 成為了合作社的理事長。 他說道:“剛開始成立合作社時, 就遇到了種種困難, 特別是在發動村民們參與到合作社中, 很多村民沒有合作的意識,

也並不理解和支持, 一些上了年紀的村民不願意把土地入股到合作社裡, 一是怕合作社虧損耍賴, 不給發租金, 二是怕沒有土地種植莊稼, 又得不到合作社的租金, 擔憂生活不能維持, 不論怎麼溝通交流都無法跨越他們的心理障礙, 這一度影響到合作社成立的進度。 後來, 只好轉變思路, 從年輕人上做思想工作, 等年輕人都返鄉回家過節, 挨家挨戶的走訪與年輕人交談加入合作社的問題, 很多年輕人都很贊同, 一部分年輕人也都跟著一起撩起袖子幹, 並勸說父母的加入, 各家根據實際情況, 有錢的出錢, 沒錢的出地, 在克服種種困難中, 合作社就這樣成立了。 ”

在陳軍努力的爭取下, 得到了“水城縣玉舍鎮大田村農旅一體化葡萄種植項目”。

現已種植葡萄200畝、蔬菜種植300畝。 種植的蔬菜長勢旺盛, 葡萄成活率達98%以上, 預計二年後掛果, 產生經濟效益。 合作社帶動土地流轉戶151戶425人、現均增收2068元, 並解決了大田村當地農民400余人就近就地務工。

作為合作社的理事長, 為村民謀福利他放在首位, 為此他一直在琢磨著, 如何讓大田村的農產品出山, 如何將合作社即將要上市的葡萄打通銷路, 他看向了電子商務行業, 在2016年12月份成立了“大田村農村淘寶”店, 也就成為了一名名副其實的“村小二”。 ”

據瞭解, 大田村農村淘寶店覆蓋大田、五裡坪、紅發三個村, 共計服務13000人, 從2016年11月成立到2017年7月, 交易額達到50萬元, 每天銷售額平均在5000元左右, 最高一天的銷售額達到了11萬,

在全國農村電商官方交易額排名第十。

陳軍正在向志願者介紹農村淘寶交易情況。 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伍廷輝 攝

養雞大戶:一人帶動一群人, 增收致富奔小康

林長友家在兩座大山的山腳下, 前幾年修的硬化路, 使得交通便利, 生活水準也得到了提高,

精明強幹的他將目光投向了養殖業, 在外務工時, 先後在各地養殖場工作, 做過飼養員, 在養殖事業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他充分發揮自己的的優勢, 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 辦起了養雞場, 並自行進行培育脫溫小雞苗。

2015年回到家鄉, 開始自行發展養殖業, 利用外出打工的積蓄, 建成兩棟簡易雞舍, 一棟用於小雞脫溫, 一棟用於飼養成大雞。 2016年一年共出脫溫雞苗20000只, 大雞出欄6000只, 賣出脫溫雞苗8000只, 其中6000只脫溫雞苗, 實行分散式養殖, 為村民提供雞苗, 不收取雞苗費, 按統一要求進行養殖, 後期根據雞的生長狀況按不等價格進行收購, 達到互利共贏的生產模式。

一開始村民們覺得這種做法不可思議, 有些人就對他說你這個做法太傻, 難道你就不怕一些村民們偷偷賣了或者是吃了,但他卻解釋到,都是街坊領居,即使吃虧也只是一時的虧,以後這種養殖模式成功了,村民得到實惠後,自然而然的就不會在出現以上的情況,將來養雞場的規模逐步覆蓋整個村,即讓村民增收也給自己帶來利益。

致富不忘鄉親,在林長友的帶動下,已有200戶村民參與到養雞行業中,就2016年中,使村民均增收2500元。“養雞產業雖然才剛剛起步,但看到鄉親們又多了一條增收路,我感到自豪”;林長友話裡充滿了自豪感,也透出他的自信,通過敢闖敢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自己致富和幫助別人致富的過程中,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以他堅韌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和幫助他人的熱心,成為大山的掘金人。

志願者與林長友在雞舍大門前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伍廷輝 攝

在此次尋找致富帶頭人的實踐中,青年志願者們不僅感受到鄉村的脫貧變化,更加感受到青年致富帶頭人,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始終不忘自己的責任,帶動一方群眾致富奔小康。

難道你就不怕一些村民們偷偷賣了或者是吃了,但他卻解釋到,都是街坊領居,即使吃虧也只是一時的虧,以後這種養殖模式成功了,村民得到實惠後,自然而然的就不會在出現以上的情況,將來養雞場的規模逐步覆蓋整個村,即讓村民增收也給自己帶來利益。

致富不忘鄉親,在林長友的帶動下,已有200戶村民參與到養雞行業中,就2016年中,使村民均增收2500元。“養雞產業雖然才剛剛起步,但看到鄉親們又多了一條增收路,我感到自豪”;林長友話裡充滿了自豪感,也透出他的自信,通過敢闖敢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自己致富和幫助別人致富的過程中,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以他堅韌的毅力,不服輸的性格和幫助他人的熱心,成為大山的掘金人。

志願者與林長友在雞舍大門前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伍廷輝 攝

在此次尋找致富帶頭人的實踐中,青年志願者們不僅感受到鄉村的脫貧變化,更加感受到青年致富帶頭人,吃苦耐勞、艱苦創業的精神,始終不忘自己的責任,帶動一方群眾致富奔小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