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69年前的今天,8次倒戈的馮玉祥在蘇聯輪船上意外火災遇難

69年前的今天, 8次倒戈的馮玉祥在蘇聯輪船上意外火災遇難

馮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 安徽巢湖人, 成長於河北省保定市。 本屬直系軍閥,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倒戈, 改為國民軍, 後敗退西北, 成為西北軍。 抗戰期間, 晉升為陸軍一級上將。 解放前夕, 從蘇聯坐船回國, 遭遇火災意外身亡。

馮玉祥一生中倒戈的次數共為八次, 分別是1灤州起義倒滿清, 2護國運動倒袁世凱, 3武穴停兵倒段祺瑞, 4北京政變倒吳佩孚;5拉郭松齡時倒張作霖, 6五原誓師倒北洋政府, 7國共分裂時倒共, 8中原大戰倒蔣介石。 可以說他的一生充滿背叛, 但是他的背叛也不全是為了一己私利。

他把對自己的評價寫了一首詩《我》, 刻在墓誌銘上:“平民生, 平民活。 不講美, 不求闊。 只求為民, 只求為國。 奮鬥不已, 守誠守拙。 此志不移, 誓死抗倭。 盡心盡力, 我寫我說。 咬緊牙關, 我便是我。 努力努力, 一點不錯。

在保定的淮軍二代

1882年11月6日, 馮玉祥出生, 出生後他被命名為馮基善。 父親馮有茂是淮軍, 駐紮保定府, 因此保定成了馮玉祥兒童時代的養育之地, 第二故鄉。 馮玉祥一生都是保定府口音。

1892年(10歲), 營裡有一個兵額, 決定給馮有茂的兒子補缺, 因怕被別人搶去兵額,

來不及問, 就給直接編造了一個名字“馮禦香”登記入冊, 後改為“馮玉祥”。 從此, 馮基善就更名為馮玉祥。

1894年(12歲), 入保定練軍營拿槍操練。 1896年(14歲), 加入淮軍;1902年(20歲), 改投袁世凱的武衛右軍。 1911年(29歲), 武衛右軍改編為新編陸軍, 任管帶, 曾參與灤州起義, 反對滿清。

護國護法雙倒戈

後任陸軍第十六混成旅旅長。 1915年(33歲), 率部入川與討袁的蔡鍔護國軍作戰, 曾一度擊敗蔡鍔, 獲袁世凱頒發三等男爵。 後暗中與蔡鍔聯絡, 於1916年3月, 議和停戰。 1917年4月, 被免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職, 7月率舊部回應段祺瑞的討伐張勳復辟, 複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長。

1917年(35歲), 皈依基督教並受洗, 並利用宗教力量來控制軍隊, 有“基督將軍”的稱號。 1918年2月, 護法運動中被段祺瑞命令率部南下攻打孫中山、陸榮廷的護法軍, 馮玉祥在湖北武穴通電主和, 被免職留任。 6月, 率部攻佔湖南常德後, 才被撤銷處分。

驅趕溥儀的北京政變

1918年6月14日(36歲), 段祺瑞的心腹徐樹錚殺死馮玉祥夫人的姑父、主張南北議和、支持直系軍閥的北洋元老陸建章。 11月, 段祺瑞為了安撫馮玉祥任命他為湘西鎮守使。 七年後, 1925年, 馮玉祥殺死徐樹錚為陸報仇。

1924年10月(42歲), 第二次直奉戰爭時, 負責在熱河一路抵抗奉軍, 在參戰途中, 接受奉軍張作霖50萬銀元的賄賂, 率軍返回北京, 改為“國民軍”, 發動北京政變, 推翻北洋政府, 囚禁總統曹錕,電請孫中山北上。並於11月5日,驅逐清朝遜帝溥儀出紫禁城。後因無法抗拒直、奉系軍閥的壓力,又請來段祺瑞主政,遭到排擠。國民軍再度發動政變,逼走段祺瑞,釋放曹錕,但隨後因軍事上失利,不得不撤出北京。

轉為革命的五原誓師

1925年底,馮玉祥參加反奉戰爭。1926年1月1日,兵敗後通電下野,赴包頭。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任國民革命軍聯軍(後改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宣佈所部加入中國國民黨。在擊潰劉鎮華的鎮嵩軍之後,率領西北軍東出潼關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為國民革命軍指揮官之一。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後,先在鄭州與汪精衛會面,後在徐州與蔣介石會面,最後選擇與身在南京的蔣介石合作,並應蔣介石要求,將西北軍中的中國共產黨員“禮送出境”。

中原大戰到抗日同盟軍

1927年,篤信基督教的馮玉祥在河南廢寺逐僧,將大相國寺改成市場。並發動全省毀佛運動,所有和尚、尼姑一律驅逐。所有寺產沒收,寺院改為學校、救濟院、娛樂場所等。繼河南之後,華北各省紛紛跟從,華北佛教因此幾乎衰絕。

1930年(48歲),聯同閻錫山、李宗仁等與蔣介石對抗,引發中原大戰,兵敗後隱居山東泰山。

1933年5月26日,與吉鴻昌、方振武、佟麟閣在察哈爾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不久馮系將領均被北平軍分會給予番號拉攏,馮玉祥被迫同意將抗日同盟軍旗幟放下。抗戰期間,曾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委,第三戰區、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但不久被蔣介石撤職。

蘇聯輪船上的意外火災

1948年,馮玉祥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政治委員會主任,與以蔣介石為總統的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徹底決裂。

1948年,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邀請,搭蘇聯輪船“勝利”號,自美返國準備參加政治協商會議。9月1日,中途因輪船失火,與女兒一起遇難,時年66歲。也有人認為他是死於謀殺。其墓位於泰山西麓。

(馮玉祥在美國)

囚禁總統曹錕,電請孫中山北上。並於11月5日,驅逐清朝遜帝溥儀出紫禁城。後因無法抗拒直、奉系軍閥的壓力,又請來段祺瑞主政,遭到排擠。國民軍再度發動政變,逼走段祺瑞,釋放曹錕,但隨後因軍事上失利,不得不撤出北京。

轉為革命的五原誓師

1925年底,馮玉祥參加反奉戰爭。1926年1月1日,兵敗後通電下野,赴包頭。9月17日,在綏遠五原誓師,任國民革命軍聯軍(後改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宣佈所部加入中國國民黨。在擊潰劉鎮華的鎮嵩軍之後,率領西北軍東出潼關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為國民革命軍指揮官之一。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後,先在鄭州與汪精衛會面,後在徐州與蔣介石會面,最後選擇與身在南京的蔣介石合作,並應蔣介石要求,將西北軍中的中國共產黨員“禮送出境”。

中原大戰到抗日同盟軍

1927年,篤信基督教的馮玉祥在河南廢寺逐僧,將大相國寺改成市場。並發動全省毀佛運動,所有和尚、尼姑一律驅逐。所有寺產沒收,寺院改為學校、救濟院、娛樂場所等。繼河南之後,華北各省紛紛跟從,華北佛教因此幾乎衰絕。

1930年(48歲),聯同閻錫山、李宗仁等與蔣介石對抗,引發中原大戰,兵敗後隱居山東泰山。

1933年5月26日,與吉鴻昌、方振武、佟麟閣在察哈爾張家口建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總司令,不久馮系將領均被北平軍分會給予番號拉攏,馮玉祥被迫同意將抗日同盟軍旗幟放下。抗戰期間,曾任國防最高委員會常委,第三戰區、第六戰區司令長官,但不久被蔣介石撤職。

蘇聯輪船上的意外火災

1948年,馮玉祥參加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任中央政治委員會主任,與以蔣介石為總統的中國國民黨及中華民國政府徹底決裂。

1948年,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邀請,搭蘇聯輪船“勝利”號,自美返國準備參加政治協商會議。9月1日,中途因輪船失火,與女兒一起遇難,時年66歲。也有人認為他是死於謀殺。其墓位於泰山西麓。

(馮玉祥在美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